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资报刊,常发现一些报刊文稿中将“幅”、“副”与“付”混用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譬如:“一幅对联”、“一付手铐”、“一副清醒剂”等。其实,“幅”、“副”与“付”三字作为量词时,是有明确分工的:幅,读作,量们同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如一幅画、五幅布、三幅呢绒等等。副,读作fil,量调,用于成套的东西或用于面部表情,如四副对联、三副手套、全副武装、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神态等等。付,读作协,量词,一般用于中药,如一付清醒剂、三件中草药等等。由此观之,“幅”、“副”与“付”三字用法有别,不…  相似文献   

2.
“付”、“副”、“傅”这三个字,音同义异,在使用上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先看“付”。《说文》:“付,予也。从寸,持物对人。”寸,徐铉云:“寸,手也。”作为部首,是手部的一个分支。从寸的字多与手有关。如肘、射、封等。《字汇》:“付,授也。”拿东西交给别人就是“付”。《群英会蒋干中计》:“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  相似文献   

3.
“幅”与“副”这两个字区别起来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从两点来比较:一是两个词都做量词的时候,区别它们的用法;二是掌握它们在做非量词时的用法。“幅”是“巾”字旁,做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比如“一幅布”、“一幅画”等。“副”是“刂”旁,做量词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成套、成对的东西,比如“一副对联”、“一  相似文献   

4.
妈妈检查方方的作业时,在语文本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今天班干部改选,我当上了付班长。”妈妈用笔将“付班长”的“付”字圈(quan)了起来,对方方说:“这里应该用‘副’”。  相似文献   

5.
“幅”、“副”和“服”都可以作量词使用,但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幅”读作“fú”,作量词时常用于形容布帛穴bó雪、尼绒及图画等,如:“一幅金绫穴líng雪装裱穴biǎo雪的纵幅国画”、“一幅绣了字的锦旗”、“用两幅布做一幅床单”等等。“副”和“服”作量词时都念作“fù”。“副”,原指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碗筷”等。后来,发展成为专指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等。现在,表述面部表情也多用“副”,如“一副迷人的笑容”、“一副严肃的面孔”等等。“服”则用于中药,中药一剂或煎…  相似文献   

6.
看了题目,人门可能要问:现在已经不是秦始皇当政的时代.在社会主义中国还要提出“书同文字”这个口号,岂不要大哗于天下?其实不然.文字书写.尚存种种混乱.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见之于匾额、招牌、路标上的,或舍简就繁,或任意简化,是屡见不鲜的.“付(副)食品商店“另(零)售店”“管(管)、理处”等别字,洗染店的“染”字多一点,减速慢行的“速”字少一横,切面店的“切”字将“七”旁换成“土”旁等错字,也时有所见。甚至正式出版的书籍,也有并非必要而全用繁体字的。《简化汉字总表》公布于众已经二十多年,有人仍然坚持“繁化汉字”,岂非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7.
【写作文题】“0”,有人说它像个无私的太阳,为世间奉献光和热;有人说它像个月亮,专靠偷取别人的光彩来点缀自己。有人说它像一面战鼓,人生就要时时把它擂响;有人说它像个肥皂泡,吹得再大,内里也是空的。有人说它像个花环,为成功者流光溢彩;有人说它像个“零”分,那就是懒惰者应有的得分;“0”,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0”的哲学、“0”的文化将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故事……要求:(1)请你展开想象,把生活中此类现象,编成故事,或者发表议论,写出真情实感来。所写的内容必须在与“0”的想象之内。(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4)自拟…  相似文献   

8.
孔炜 《作文与考试》2023,(11):63-6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其基本手法中的“雕”与“塑”是两个恰好相反的过程。“雕”是做减法,通过剔除材料中的某些部分来实现造型;“塑”是做加法,通过把材料叠加在一起来完成作品。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减掉它多余的部分;也有人说,每块材料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给它加上合适的部分。雕塑是这样,做人做事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尽管“幅”和“副”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用作量词,因而部分同学常常用错。用作量词时,怎样将它们区分开来呢? 这得从“幅”和“副”的本义说起。“幅“和“副”都是形声字,其中表意部分  相似文献   

10.
菁灵姐姐:你好!我是一个热心的女孩,很乐意帮助别人。可事与愿违,我帮助别人,有人说我是讨好他;我不帮助别人,又有人说我缺心眼小气;甚至还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完全不顾我的感受。每当这时,我觉得特委屈。我该怎样被别人理解?万淑琴你是一个热心、乐意帮助他人的人,非常好。这是做人做事的一个优秀品格,希望你保持下去,发扬光大。你谈到的“事与愿违”、“好心”得不到“好评”,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按理说,“助人是一件好事,为何却引来反感与非议呢?不知你是否想过,他真的有困难吗?他有困难自己可以解决吗?他有困难真的欢迎我去帮他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教师“主业”与“副业”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教师职业有了“主业”与“副业”两副“面相”,教师该何去何从? 什么是教师的“主业”与“副业”?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探讨. 一是教师自身对教育生活的自主安排,即以工作时间为边界划分主、副业.此时,所谓的“主业”是指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在课堂这个“一亩三分地”的耕耘;所谓的“副业”就是在业余时间办培训班、辅导班,开公司,做业务,等等.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在日益激烈的商战中,有人把“招商引资”(当然不仅是外商、外资)比作带动地方或企业经济起飞的“金凤凰”,那么什么是能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呢?有人说是各种优惠政策,有人说是较高的知名度,也有人说是正确的经营战略……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梧桐树”,然而,还有一种没有被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13.
“付”和“负”同时兼有两种词性,本文主要探讨二字作动词时的用法。“付”和“负”作动词时,许多留学生很难区分。通过对留学生使用“付”和“负”时出现的偏误现象的分析,揭示其偏误规律,并对“负”和“付”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著名老作家碧野同志是很谦逊的,对他的名篇《天山景物记》精益求精地修改,从而使之达到迷人的境地。有人却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指出一些“疵”来,我有不同看法。一、有人认为:“你可以一如哈萨克民族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句中的豪情一词欠妥。①是的,“豪情”是一个偏正词组,“豪”修饰“情”;在特殊情况下,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可以转化成副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做教师的总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课堂上,摆出一付我是教书的“先生”模样,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课余,与学生交往,以“长辈”自居,  相似文献   

16.
对《景阳冈》一课所说的“筛酒”是怎么一回事,有多种浇法:有人认为“筛酒”即是斟酒;有人认为“筛酒”就是烫酒;也有人认为所谓“筛酒”就是过滤酒。其实,“滤”、“烫”、“斟”乃是一件事的三个不同阶段,都和人们饮用酒有关。我们知道,在远古,酒是通过水果自然发酵而制成的。后来,大约在先秦时期才有了用曲酿造的  相似文献   

17.
傅≠付     
“傅”“付”同音,均读作fù.古代“傅”偶可通“付”,《吕氏春秋》中便有用例.现代汉语中,两字已各司其职.但常有人误认为“付”是“傅”的简化字,结果误“傅”为“付”,如把“师傅”写“师付”,把“傅  相似文献   

18.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般都要写点评语,也就是“眉批”和“总批”。有人认为眉批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因此喜欢用眉批;有人认为总批纵观全局,总括全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评价文章的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强调写总批;还有人认为,眉批与总批都很重要,应该两者兼顾。我觉得这三种意见都有对的一面,但又都带有一定的片  相似文献   

19.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风骨”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作了专门阐述,但对刘勰的阐述究竟怎样理解,很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清代的黄侃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有人认为“风”指形式,“骨”指内容;有人认为“风”和“骨”均指内容而言;有人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兰州读书的时候,常听当地的人说“贼可爱、贼聪明、贼讨人喜欢、贼漂亮”之类的话,还以为当地文明到连“贼”都可爱、都讨人喜欢了,直到有人说我刚剪的刘海“贼可爱”时,才知道“贼可爱”并非主谓结构,“贼”是副词。“很;非常”的意思。而且随着读书的南下,发现远不止兰州人这样说,其他如吴语区的上海、北京官话区的北京、冀鲁官话区的天津和山东的一些县市、东北官话的长春、沈阳等也都用“贼”来修饰形容词以示强调。闻“贼”色变的“贼”字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厌恶、害怕的感觉和心理,同时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