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云 《青年记者》2017,(15):50-51
视频分享网站中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分类 视频分享网站侵权案件中的侵权主体,可以分成视频网站、网络用户两大类,因此侵权行为就分为网络用户单独侵权、视频网站单独侵权和共同侵权三种. 1.网络用户单独侵权.网络用户单独侵权发生的基础条件是视频分享网站为狭义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传输通道服务,与传输内容毫无关系.用户需要先注册,并上传视频内容、添加描述,网站会自动接受和及时发布上传的视频,①供其他网络用户在该视频分享网站上自由下载和在线观看.  相似文献   

2.
盲目跟风没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分享网站在2006前后一年的时间里涌现出数百家,动力源于美国一家叫YouTube的网站.YouTube作为视频分享的典型代表,其内容来自于用户上传的视频(所谓UGC),是一种用户到用户的服务方式(C2C),网站成为服务平台,与之前由网站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方式(B2C)相比,是一种非常大的进步,它能够聚集广大用户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WEB2.0技术的普及,网民浏览视频分享网站习惯的建立,视频分享网站因其资源的分享性和使用的便捷性越来越受广大网络用户的欢迎。但尽管国内的视频分享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和点击率都持续增长,大部分的网站还没有实现可观的盈利。在互联网视听内容监管政策日益从紧的情势下,大量的视频分享网站将面临倒闭。本文在借鉴不同的网络互动营销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网络视频为核心,定位清晰,整合线上线下媒体资源的视频分享网站新盈利模式——视频分享网站互动营销双向价值链,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视频分享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视听节目发展正如火如荼,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监测数据,网络视频分享领域市场已经从2006年的高度分散发展为2008年初的相对集中,视频分享网站用户、流量相关统计数据增长迅速,个别指标接近综合门户,成为互联网主流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5.
Web2.0的核心价值就是用户分享,从文本分享博客到视频分享视频网站,掀起一场Web2.0时代的网络革命。从技术层面分类,视频网站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直播,通常采用P2P技术实现,以播放现有电视台节目和电影电视剧为主,UUSee、PPLive、PPStream  相似文献   

6.
从2007年国内规模最大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首次被告侵权以来,已经先后有数十起视频网站被告侵权立案,尤其是奥运年视频转播的争夺战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视频网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中的法律责任如何判定?本文以土豆网侵权案为例着力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6年度人物,由于博客、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MySpace等互联网用户自创内容的爆炸性增长和影响力,互联网使用者集体分享了这一殊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互联网经济”的最大考验,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庞大网民群体,谁来规范?谁来管理?  相似文献   

8.
弹幕视频网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视频分享与网民互动网站,用户评论以字幕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上,弹幕视频的功能并不是给用户带来大量有用的信息,而是通过一种集体围观吐槽某一视频的形式,为用户构建一种共享的观看经验。本文通过对弹幕网站和弹幕爱好者的观察,试图探讨这种小众化网络互动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的YouTube网站在2006年享誉全球,互联网视频分享网站的序幕被拉开,中国相继有上百个视频分享网站创办开通。其中优酷网、土豆网和56网等从众多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先者。从视频发布到视频分享,传播者与受众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本文对视频分享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反主流文化倾向导致的娱乐化倾向非常严重,并对这种娱乐化现象进行反思批判。  相似文献   

10.
视频分享网站是提供用户上传视频作品和欣赏视频作品的信息存储空间,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面临着版权的困扰.目前网站上充斥着大量未经版权人及邻接权人许可的视频内容,已构成对视频作品权利人的侵害.国内知名视频分享网站无一例外地被版权人推到了被告席上.就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理土豆、优酷等案件的判决表明,在视频分享网站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是否应对版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在何种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以及承担何种侵权责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认识差异,本文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陈虹  陈曦 《视听界》2009,(3):57-61
中国视频分享网站的发展与世界同步。2005年3月,中国播客网成立。之后,视频分享网站一路走俏,很快涌现出一批较有知名度的网站。2005年4月,土豆网和我乐网相继成立。2006年,优酷网、酷6网成立。2007年,中国的视频分享网站已经超过了200家。近几年,视频网站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超过4亿美元,2008年前7个月融资近1.5亿美元。国内视频分享网站三巨头——土豆、酷6、优酷拿到的投资超过1.2亿美元,准备向着更大规模挺进。  相似文献   

12.
一句话观点     
《中国传媒科技》2009,(11):23-23
搜狐目前执行的是用户免费观看,通过植入广告来获得收入,但与其它视频分享网站截然不同的是,搜狐的视频内容全部来自合法的正版授权。 目前视频网站的商业模式,无外乎为三种形式:一是视频网站提供免费的视频内容,通过内置广告来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弹幕视频的出现,使观众可以在收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发表内心想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2007年,我国首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建立,弹幕视频异军突起。2009年,一位原AcFun用户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弹幕视频网站,次年改名为Bilibili,每天的浏览量上百万,AcFun和Bilibili走红之后,各大视频网站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弹幕功能。  相似文献   

14.
视频新闻:新的传播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怡 《视听界》2007,(3):43-44
在国外,Youtube等大型视频分享网站发展得如火如荼,传统媒体也纷纷进军网络视频领域。网络视频不管是在亚洲,还是西方国家,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表示,预计全球网络电视用户到2010年将达到6300万。该公司还预计,2010年网络电视用户的综合年增长率将达92.1%。另有数据称,美国十大视频网站流量同期增长164%。  相似文献   

15.
48%的网络用户曾经访问过诸如YouTube之类的视频分享网站。此类网站的日流量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6.
<正>视频网站是基于流媒体的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四种方式的结合,实现在线传播,让互联网用户在线流畅发布、浏览和分享视频作品的一个平台。这种连续的影音传播的方式要比以前单一形式的传播更直观更吸引人,传播优势更为明显。2005年,世界上第一个视频网站——Youtube诞生,2006年Youtube被Google高价收购,这让许多人看到了视频网站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一时间视频网站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截至2012年12  相似文献   

17.
通俗地说,网络视频就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通过视频形式来进行个人、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信息交流方式.从2006年至今短短三年时间,国内的视频网站层出不穷,如今,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媒体也加入其中.2009年11月,央视网同时推出两大视频网站,分别定位于在线直播和用户分享,"国家队"的加入使原本复杂多变的行业局势顿时硝烟四起.  相似文献   

18.
聂静 《编辑之友》2011,(8):79-81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继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之后新兴的、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平台,于2009年8月推出的新浪微博服务,目前已经得  相似文献   

19.
滕艺菲 《今传媒》2013,(10):104-106
近年来,随着人人网、新浪微博、优酷网这些新兴网站的出现,Web2.0时代早已经慢慢走入我们的生活。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视频分享网站的出现代表着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用户提供的开放式平台,更加注重与广大用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之中,还可以作为网站内容的制作者,丰富网络信息,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自由分享信息。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互联网的热潮,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报告通过剖析优酷网的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利用文献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得出,优酷网站的发展历程,以及电视媒体应当正确分析视频网站的利与弊,积极实行整合资源,将传统媒体的优点与新媒体优点相互融合,提高技术水平以应对视频分享网站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王长潇  刘瑞一 《当代传播》2014,(2):16-18,28
早期的播客是一群典型的乌合之众,过度娱乐化、炒作起哄等非理性狂欢行为在视频分享网站中大行其道。随着网络传播的不断演进,匿名的大众成长为公民,群体智慧取代了个体狂欢,视频分享及其传播发生了由内而外的蜕变。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记录民间草根内容、群体围观提升了政府执政效率,视频分享正在成为个人或群体主动维权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理性与非理性的声音和形象仍将同时存在,但视频分享网站拥有更多理性公民的智慧表达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