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或是评分式,或是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在目前的作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  相似文献   

2.
徐壮志 《湖南教育》2002,(17):53-53
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作文批改工作呢?我们不妨采取“师评”、“互评”、“自评”三者有机结合的方法。做到每篇习作有三种分数、三种评语,即师评分、师评语,互评分、互评语,自评分、自评语。要做到这一点,作文批改需分三步走。教师的指导性批阅。教师对学生的习作不能作精批细改,只能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出指导性批语:书写,语言,结构,选材,主旨。给出评语后,还应打出师评分。计分也要从五个方面把握标准:书写5%,语句10%,结构20%,选材30%,主题35%。将主观性很强的作文评分尽量客观化。通过这样的指导性批阅…  相似文献   

3.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似乎已成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作文教学的领域里.却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这便是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改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是.学生对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的眉批、边批、总批的评语只是一瞥而过.甚至只看一看分数.便塞进书包了事,  相似文献   

4.
魏龙 《青海教育》2011,(11):22-22
批改作文,教师应以评语为桥梁,用饱蘸真情的笔和学生交流,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按训练要求作文常常只能得到一个看似具体、实则模糊的分数或者等级标志,甚至仅是一个"阅"字。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虽写了作文评语,但也不乏千人一面,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作文批改,无论眉批还是总批,往往全由教师包办。错别字由教师找出来,病句由教师划出来.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也都由教师以评语的形式写在作文本上。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一眼分数.扫视一下评语.就放在一边。大多数学生不会认真思考到底应该怎样修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提起和背景描述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越来越感到作文教学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从调查得知 ,60 %的学生怕写作文 ,普通中学怕写作文的学生高达 85 %以上。而社会、家长对作文教学的现状满意比率则更低。那么教师情况如何呢 ?从随堂听课和与教师座谈中可以知道 ,作文课随意出个题目让学生做的情况较为严重 ,甚至有少数教师一年的当堂作文教学只有 2~ 3次。对作文的评价更是满足于教师评头论足 ,无视学生对作文评判的权利。批改中模棱两可的评语 (“语言尚可”“主题略显不足”“结构较完整”)比比皆是 ,学生则对评语…  相似文献   

7.
每当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总会在心里告诫自己:不管文章是否情辞兼美,它都是学生用心耕耘的结果,评价一定要适当,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尽量让自己的评语起到“皮格马利翁”效应,那样才是真正有效的批改。所以在写评语时,我总是斟酌再三,总是以赏识、激励为主,学生也确实能从我的评语中汲取力量、获得进步。归纳起来,我写的评语主要有这样几类: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作文“小编辑部”,分别担任“一审”、“二审”、“副主编”、“主编”等角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作文批改,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志兴 《现代语文》2006,(11):113-114
高中作,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件劳力费神的大事。一方面,不少学生报怨说:“一次次作,一次次不见提高,我的作啊,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于是,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希望与失望的轮回中逐渐减损了写作的热情,有的学生不写作、。不完成或不按时完成作就可以理解了,即使那些按时交上的作,也不乏应付之作。另一方面,老师在布置作题目时,尽管做了充分的指导,.还是不得不一次次面对学生痛苦的表情。但更困扰教师的还是作的批改,笔教的两个班共有130人(一般的两个班级也在100人左右吧)、一诚然,老师的事无巨细的批改、精当恰切的评语对学生的写作有不小的帮助,但全批全改是一项多么宠大的工程啊!毕竟,老师的工作不伞是批改作呀!部分批改又怕挫伤了另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面批面改吧,也不现实。  相似文献   

10.
宁惠芬 《小学生》2010,(12):13-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在作文教学领域,如何具体贯彻人文精神,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不轻松的课题。而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能忽略评语这个重要的环节,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李积忠 《甘肃教育》2001,(11):20-20
语文教学总体上分为阅读、写作两大板块,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作文只是学生写、老师改,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关心的也只是分数。至于评语,好则欣喜、满足、沾沾自喜;不好则叹息、失望、心灰意冷,很少根据评语去“回顾”文章,总结、提高,所以收效始终甚微。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除了提倡多读、多写外,在批改方式上要加以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我在作文评改方面尝试了读、听、评、改“四步曲”的作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读以读促写,让学生朗读自己…  相似文献   

12.
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力量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主要包括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三个部分,而作 文评语是作文批改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重要环节。一则作文评语是否中肯艺术,是否富有情感 ,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态度优劣、教学能力强弱、审美水平高低的标尺,它将直接影响学生 的作文兴趣、作文水平和做人的准则。一则优秀的作文评语,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谐振,情感共鸣,它输送给学生的信息是广泛而深 入的,有的甚至是终身受用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评语”的启迪、教育及引导 作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一篇作文通过教师千辛万苦的批改,发到学生手里后他们首先要看…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学生写,教师批,已成为日常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这种惯用的批改模式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作文批改的“满篇红”并不能说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相反,如果过分依赖用作文批改的方式来提高作文水平,只会把“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作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般要在学生习作后面写一段评语,我们把这段评语称之为"总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写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教师总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16.
做了20年的语文教师,我一直亲眼目睹着学生对作文的“愁”和“怕”。虽然自己做过不少的尝试,努力让学生喜欢作文,但收效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分析此种现象,说教式评语应该是重要症结之一。我们的评语大多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俯视”孩子的习作,其内容往往就学生的习作质量展开,如选材如何、遣词怎样,结构、内容、标点……条分缕析,根本没有情趣可言。虽有建议和修改意见,但小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批阅不仅造成作文教学高耗低效,而且致使学生为了追求高分,不得不大写“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基于以上分析,改革作文评语模式的思路逐渐在…  相似文献   

17.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是许多学生对修改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作文主要是写。改。是教师的事情,因此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一交给教师“阅读”,就算万事大吉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地将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心不在焉地听听教师的评价,就随手翻过去.开始了新的一篇写作。结果上次作文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的作文教学可称得上事倍功半,教师的批改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作文评价常流于程式化。  相似文献   

18.
王海霞 《阅读与鉴赏》2008,(11):46-46,45
在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常常是作文本交给老师,老师批阅之后又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看完老师的评语,就意味着此次写作活动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钱文河 《甘肃教育》2005,(10):20-20
作文的批改是一个大难题,不少老师受传统影响,至今仍沿用“精批细改”的老做法。然而作文发下后,学生只是粗略浏览一下得分和评语便将其束之高阁,其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这种被动局面呢?近年来,我尝试了“互动批改法”,即在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唱“主角”,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配合,对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很有益。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大“传统”。对一篇作文,学生搜索枯肠地作完后,就成了局外人,所有的事全由老师“承包”了。实践证明,这是极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大胆地将作文批改放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