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梨的《荷花淀》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入选篇目。笔者查阅了不同版本的参考书,发现都没有提到这篇小说的线索,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他们只是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对话进行了着力渲染,而没有提到这篇小说的线索,笔者认为在教读“荷花淀Ⅺ时不能忽视对其线索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部分篇目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却仍然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些篇目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如苏教版的《背影》《苏州园林》《岳阳楼记》等等。面对这些传统的经典篇目,很多教师的思维已经有了定式,他们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或不愿通过对文本的再度解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在文中,“我”面对祥林嫂所提出的灵魂有无的问题,共有六处“说不清”(不包括短工说的一处)。这向来是学生解读本文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案例概述《荷花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被誉为“诗体小说”,无论是其主题、情节,还是人物、环境,均有值得细细鉴赏的价值。但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并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则各自窍门不同。本着“围绕文本,品读鉴赏”的宗旨,笔者引进课本剧片段(共3个片段,计5分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让学生既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又有必要的理性分析,较好地领略了小说的真、善、美。下面撷取教学中赏读人物描写的片段,阐述一二。案例描述一、解读语言之妙为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特…  相似文献   

5.
阳超 《语文知识》2014,(6):56-5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新课标多个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这篇文章。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版本(人教版和语文版)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中,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的注释和翻译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6.
《皇帝的新装》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老师在讲文章的中心时,一般都是根据“教参”归纳为: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如果我们细读课文,就会发现,这种基于政治局面的解读存在着一些不够全面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保留在新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兴起了一股重新解读热。这既是社会日趋多元化,人们思维日趋活跃、个性化的表现。也是随着新《课标》理念推行,教师思想不断突破僵化框框,表达自己声音的表现。《语文学习》中“重读”栏目、《语文教学通讯》中“多元解读”栏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教材分析与研究”、“备课参考”栏目出现了一大批观点新颖文章,令人耳目一新。重读之风兴起,有利于文本认识的反璞归真,还作品其本来面目,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质疑、求异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语文课改的或然性突破口》有云:"孙老师不但把世界各国的文本解读理论都研究了一遍,还深入中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在《名作细读》《月迷津渡》《孙绍振如是解读》《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等著作中,处处闪现着批判性思维的电光石火,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老人对语文教育的拳拳之心。"(《语文学习》2016年第1期)笔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荷花淀》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成为小说教学中的经典篇目,其三要素可以用一个"美"字概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三要素之美是教学难点所在。拟分析文本的教学要点,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小说的探究式教学的性质小说的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能动地探究式地解读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的小说教学方式往往是“主题先行”,即先给文本贴上一个“思想标签”,再在这个标签下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一番定向的分析、评论。这种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而且教师的教主要采用教授式,学生的学主要采用记忆、理解的方式。这样,实际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解读代替了众多学生的解读,而且解读的层面仅仅是在“小说主题”和“三要素”之间作平面滑行,…  相似文献   

11.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讲一个聋哑青年爱画画,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鱼画得让人惊叹“鱼游到了纸上”了。这样一篇平淡无奇的课文,怎样上出新意,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的课堂实录,让笔者不由得眼前一亮。王老师从“游”字切入,扣“静”字展开,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感悟品词析句中解读文本、积淀语感、培养能力,展现了王老师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的精妙,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人为拔高、架空分析、主观曲解和迷信权威,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我们语文教学“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四大误区,甚至可能还是我们有些研究者、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的“思维定势”。文本解读要想真正走近作者、走近教材、走近学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走出拔高、架空、曲解和迷信这四大误区。一、拔高河北容城中学的李强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4期上发表的《我们是否也在“拔高”》一文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鲁迅《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的理解存在着人为“拔高”的现象,完全脱离了诗歌的标题“自嘲”和作者…  相似文献   

13.
一篇小说的主题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有时还会形成争议,这种争议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本文以孙犁小说《荷花淀》为例,尝试从两种不同的主题认识上去分析文本,体会小说中传递的诗意战争之美。  相似文献   

14.
《塞翁失马》作为一篇传统篇目,一直是教材的经典篇目,营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对于这篇文章的解读,长期以来一直只有一种声音在传递:这篇寓言是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版本的教材文本选编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文字、标点和段落划分等方面。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选编依据的版本不同,也可能是编者的选编意图不同。文本属于教材的选文系统,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预设的重要依据。同一篇目的差异性文本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课程资源,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学习活动、深度解读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一直为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录,小说《故乡》就是人选频率很高的一篇,连小学语文教材也节录了其中“少年闰土”一段。虽然鲁迅的作品因为思想艺术上的深刻多元而让很多成人读者都感到艰涩畏惧,但《故乡》却长期来能为各类学生所喜爱接受。究其原因,一是小说朴素自然,雅俗共赏;二是小说情感真挚,使人感喟。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处理情感与内涵如此丰富的文本的时候却常常程式化、概念化、简单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公开课中,老师们都喜欢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一些公认的优秀的课例,无不是情蕴丰富的文学作品,但是对关于文学作品怎样教学是好课的争论一直是个热点。案例一:孙老师的困惑在江苏省新教材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孙老师上孙犁的《黄鹂》一文,在这堂课上,他用近三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文本的内  相似文献   

18.
谢冰 《生活教育》2013,(12):60-61
摘要:传统主题的篇目在教学中往往难以焕发新意,在情感上会和学生产生“代沟”,让教师感觉课堂沉闷,思维滞后,其实,需要教师跳出教材的框框,重新审视文本主题,找到和学生情感的衔接点,架设起沟通彼此的桥梁。本文以表现“尊老爱幼”传统主题的散文《散步》为例,浅析如何对这一类教材文本进行主题深入探究,挖掘教学创新点。关键词:传统主题;探究出新;尊老爱幼;生命传承  相似文献   

19.
骆冬青教授在《情性人生:心灵美学讲稿》中提出“心软”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中学小说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引导学生以“柔心”走进小说人物,而多是以客观的理性分析为主.以《祝福》为例,它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首篇,也是鲁迅作品在全国普通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选用最多的文本.传统教学,对祥林嫂悲剧成因的解读,往往注重外在因素的理性分析,而忽视对主人公“哀莫大于心死”的多重感悟.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三问,寻找鲁迅与学生之间的生命契合点、连接点,构建精神通道,引导学生从祥林嫂的心灵视角去探寻其沧桑心灵背后的深沉悲剧.由此启发学生到文中寻找相关词句,再循文入里,一步步探知祥林嫂的内心体验.从“心灵美学”视角感受祥林嫂,不但使人物由“藏在字里”变为“跃然纸上”,更使得读者与小说人物之间建立了心灵审美的阅读通道,形成心灵的深度共鸣,感受艺术的深度感染,提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阅读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在不断提高课文的容量。面对越来越多的“长文”,长文短教这个话题再次被提起。只有建立在对文本细致解读、对《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文本取舍,才能尽显教师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