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交往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青睐。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交往环境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社会交往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文章就网络对职校生社会交往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对职校生的网络交往进行正确引导作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网络交往”是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它既拓展了人的交往空间,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又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法律问题。要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应加强网络法规对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力;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网络社会问题中的作用;构建网络社会交往的基本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3.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伴随着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贯彻于人的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交往的基本形式有两性交往、物质交往、精神交往三种,正是由于在对现实社会交往的研究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才得以产生.同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我国内部的相互交往、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交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包含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等形式。网络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新形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网络安全交往、网络治理交往和网络合作交往,建构互商互谅、共建共享、包容互惠、和而不同的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网络交往是一种新型的交往,赋予了人类社会生活全新的时空概念,给人类的物质交往关系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在广度、深度、交往方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例如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人际情感的弱化等,需要对此加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网络交往实践是多极的网络主体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无限量的数字符号为中介,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新型的、高级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因为网络全球一体化、即时化、互动性等特点,使人类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交往实践由主—客单向交往转向主—客—主交互性交往,大大地高扬了人类的主体性,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导致社会交往的速度和效益空前提高,推动人类真正进入到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的普遍交往时代,为实现人类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自由个性交往的目标迈出了质的一大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试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产生为人际交际增加了新渠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交往方式,网络交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据资料统计,在众多网民中,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也是网络交往的主力军,网络就象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何根据网络交往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何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避免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往。当人类摆脱原始野蛮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交往以来,新的文明社会便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的阻隔,人类的交往仅局限于局部地区,因些上古文明的最初构建便带有一定区间特性。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恒河流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以及爱琴海文明等便是这种局部地区人类交往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扩大,局面地区文明也随之扩大并得以丰富和发展。例如恒河流域文化向印度河流域发展,形成南亚次大陆文化区,中国的黄河流域文化也逐渐向长江流域发展,开始奠定中华文化的大势。这种随着人类交往扩大而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文化演化趋势,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文明发展的定势。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往。当人类摆脱原始野蛮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交往以来,新的文明社会便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的阻隔,人类的交往仅局限于局部地区,因些上古文明的最初构建便带有一定区间特性。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恒河流域文明、中国的黄河流域文明以及爱琴海文明等便是这种局部地区人类交往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扩大,局面地区文明也随之扩大并得以丰富和发展。例如恒河流域文化向印度河流域发展,形成南亚次大陆文化区,中国的黄河流域文化也逐渐向长江流域发展,开始奠定中华文化的大势。这种随着人类交往扩大而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文化演化趋势,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文明发展的定势。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是人的生存和活动方式,人的发展与人的社会交往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当代,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网络交往内蕴着复杂矛盾,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双重效应,辩证地分析其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从而做到趋利避害,顺应交往信息化的要求,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的交往方式、理解方式、认识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网络时代中出现的一些非理性问题对传统的情感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本文以网络婚恋为例,对网络时代中的情感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主题导语】网络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且也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提供了一种拓宽社会关系新的交互性的空间。网络生活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交已成为现代人类的新型交往方式。这种全新的交往方式正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交往产生着深刻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但  相似文献   

13.
朱烨 《考试周刊》2008,(18):226-227
一、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的综合心理能力,更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会从对父母的依恋中走出来,要求自主和独立,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感受到由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并在这种社会交往中增强他们建立、维持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络每天都在刷新着我们的世界,这种“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给人类提供全新的社会交往工具以及交往方式的网络,正在编制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它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文化景观,而且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聋生的沟通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聋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83名中学聋生网络交往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学聋生普遍喜欢网络交往,他们的能力基本能满足网络交往的需要;网络交往对聋生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学校网络资源配置相对缺乏,聋生网络交往对象局限于聋人。因此,应改善校园网络环境,重视聋生的网络交往,加强聋生网络交往指导,并构建聋生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络每天都在刷新着我们的世界,这种“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1]给人类提供全新的社会交往工具以及交往方式的网络,正在编制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它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文化景观,而且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活。高校是提前进入网络时代的社区,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素养、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强的一群青年,具有较强的文化变革的适应性,最易接受文化潮流的时代变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体验着数字化生存的乐趣,同时,…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群体、老师、父母以及网络中的陌生化交往。正确处理与不同对象人群的交往关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不同的交往对象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建立积极性交往认知、突出学生话语权、规范引导网络道德交往和教养民主化等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代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扩大社会关系、加快社会化进程及增强本质力量的重要渠道和重要方式。但是,网络交往这一新的交往方式也暴露出一些诸如网络交往道德失范、行为失控以至犯罪和新的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仅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学生网络交往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不良影响,利用网络这一新的交往平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作些思考和探讨。一、和谐校园建设对学生网络交往的要求本文所论的网络交往,是指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的虚拟式的交往或利用网络进行的现实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的课程研究领域,一直存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课程问题的传统,其中最常见的传统学科方式是哲学方式、心理学方式和社会学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程探究开始借鉴文化学、政治学、生态学来寻求课程问题的解决路径,这些可以被称为课程探究的现代学科方式。我国学者在采取不同学科方式推进课程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学科方式难以融合、学科方式之于课程探究的适切性遭到忽视、对不同学科中的本土元素发掘不足等问题。因此,我国课程探究在汲取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时,应综合运用学科方式,构建整体关怀的课程理论学术体系;精准把握学科方式,确立边际明确的课程理论学科体系;充分挖掘本土元素,创生本土特色的课程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我国城乡社会交往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就农村社会交往来看,不论是交往方式、交往手段、交往内容还是交往观念,都体现了新时期农村社会变迁的烙印;就城市社会交往来看,当前城市社会交往体现了社会交往范围逐步扩大、手段多样化、交往的暂时性及功利性增强、交往趋于理性化、虚拟社会交往增多等特点.由于城乡社会的异质性,城乡社会交往也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