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导读》2013,(9):F0002-F0002
中国素有“瓷国”之誉,英文China既指中国.又指“瓷器”。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古代工匠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瓷器传奇,宋瓷便是其一。宋代的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这个时期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相似文献   

3.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相似文献   

4.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美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5.
依据当代社会学理论关于传统-现代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社会学角度重新构建中国钧瓷史的叙述框架,中国钧瓷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传统经验科学阶段;二是现代科学理性阶段.前一阶段进一步细化为:唐代钧瓷启蒙期、宋代鼎盛期、金元钧窑系形成期、明清钧窑衰落期;后一阶段进一步细化为:晚清民国复兴期、共和国官窑时期、民钧窑繁华期、钧瓷业扩张期.钧瓷发展史的社会学建构中,蕴含着"现代的成长"与"传统的(被)发明"的思辨关联,"现代"不断地发觉、发明、再塑传统;传统不断被现代援引、借用,并嵌入到现代元素构成中,体现了传统一现代的连续统一而非断裂.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就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到了宋代,瓷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那时,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的作品,充分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境界,成为皇家宫廷御用之物,甚至于有“家有万贯钱财,不如钧瓷一件”之说。定瓷该瓷产地为河北曲阳县,古属定州。以白瓷最为著名,有象牙般的质感。另外,黑釉、酱釉等瓷颇具特色,称“黑定”、“酱定”、“紫定”,是在白瓷胎上以高温烧成,尤其“紫定”是以金彩点缀。而更加特别的是,其他四大名瓷是以釉色取胜,唯有定瓷还以刻花、印花、画花等装饰…  相似文献   

7.
作为视觉艺术的钧瓷造型,平衡对称、虚实对比、韵律节奏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对钧瓷造型艺术的形式之美的探索实践,旨在进一步提升钧瓷造型艺术的美学意蕴,彰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力求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8.
禹州市的钧瓷生产始于唐代,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相对较低的要素价格和管理成本,文化市场的成长,政府的扶持和拉动,合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但是,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解决制约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必须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钧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9.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 ,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者历经十年的考察 ,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 1 5座 ,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 ,它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 ,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10.
宋代瓷器     
编辑这张挂图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教学.通过图中的几件瓷器,帮助学生了解宋代制瓷手工业方面的高度成就.北宋时农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达,为制瓷手工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宋代制瓷手工业有巨大的进步.宋代瓷窑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开封、杭州及东南沿海这一带地方最为集中,目前经过调查在我国一百三十个县内都发现了宋代窑址.定、钧、汝、官、哥是当时的五大名窑.各地瓷窑生产的瓷器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风格,图中选的几件瓷器反映了宋代几个著名瓷窑生产成就,下面对几个主要瓷窑的一般情况做简略的介绍.定窑:以主要窑场在宋代定州而得名,其遗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据记载和调查,定窑自唐朝晚期开始烧瓷,经五代的发展,到北宋时瓷器的烧制达到高度成就,定窑的产  相似文献   

11.
陶瓷业在宋代是仅次于矿冶业的第二大手工业,其生产已经超过传统的丝织业生产.所以,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也开始由“丝之国”变为“瓷之国”.宋代陶瓷生产有五大名窑,历来为人们所注意,并有专文论述,但对宋代以外销为主的广瓷生产却几乎无人进行专门研究.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广东陆续有宋窑遗址发现,也有零星的发掘简报发表,但没有对广东宋瓷生产做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估评.本文不揣浅陋,根据已经发现的宋窑的考古材料,就宋代广东瓷窑的分布、工艺特色以及瓷器生产的兴衰,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专美术课教学中,总会说到中国工艺美术史;讲中国工艺美术史,总会提到瓷器、茶具等生活工艺品。就茶具而言,行家总会把宋代五大名窑所产的茶具,尤其是建窑的黑釉兔毫盏视为茶具中的珍品,同时认为是唐代茶具的繁荣发展为宋代茶具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宋代的黑釉兔毫盏则与唐代邢窑白瓷及越窑“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内质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陶瓷史上最有名的是宋代五大名窑,而五大名窑之首就是汝窑,汝窑也是中国陶瓷史上最珍稀最神秘的品种。汝窑产地在河南宝丰。汝窑瓷器胎洁釉润,纹片缜密,制作精细。它以纯正的天青釉色、密布的人工开片和绝妙的支架烧造工艺,倍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汝窑瓷器胎骨薄,胎色呈浅灰、灰白,俗称"香灰胎",褐灰和深灰色的很少。胎色的形成往往与烧制温度有关,温度低胎色淡,温度高胎色深。胎子质地较疏松,断面涩,无光泽,略有空隙,胎子烧结程度较低。汝窑釉色以天青、青绿为主,天青包括粉青、月白、卵青等(图1、图2)。图1:台北故宫馆藏汝窑椭圆水仙盆  相似文献   

14.
钧瓷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钧瓷命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手段,以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将其文化内涵恰当地表示出来,这既是钧瓷营销之必需,又有引领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钧瓷的命名不但要求造成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凸显其亮点,产生"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功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寄予微妙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钧瓷命名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体现在钧瓷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命名上。  相似文献   

15.
乾隆一生不仅在陶瓷收藏上"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而且还创作有249首以陶瓷为主要咏题对象的诗歌.在中国历代名窑名器中,乾隆尤其偏爱两宋窑器,专门咏题宋陶与宋瓷的诗歌达172首,即是明证.在陶瓷诗中,乾隆可谓是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宋窑的看法,如,世间宋瓷方是瓷、名窑林立数两宋、类玉类冰宋窑美、赵宋澄泥不输瓷等等,此外还有"七大名窑"说、"官窑为魁"说、"澄泥如玉"说等等.显然,在中国陶瓷史尤其是宋代陶瓷史研究中,乾隆的陶瓷诗为"以诗证史"提供了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6.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五代,盛于南宋,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龙泉青瓷具有造型典雅。端庄、古朴,釉色青翠晶莹之特色,素有瓷器皇冠上璀璨明珠之美称,被誉为祖国艺术之瑰宝。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省、地、市人民政府重视下,龙泉青瓷这个艺术瑰宝在制作工艺、设计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被国家、省政府作为赠送外宾的贵重礼品。其中,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陶艺家学会副会长徐朝兴大师设计的“中美友好玲珑灯”被选为外交部国家级礼品,现收藏在美国…  相似文献   

17.
席凯 《华章》2012,(24)
钧瓷艺术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稀世珍宝.钧瓷之所以能感动世人,釉上釉生发的窑变功不可没.意境是中国独有的文艺美学理论,钧瓷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理论再一次被艺术所证明,艺术再一次为理论所概括,今天用之评论钧瓷釉画尤为贴切.  相似文献   

18.
自明清有钧瓷著录以来,一般都说钧瓷始烧于北宋,在此基础上还有唐钧之说.有人质疑北宋说尤其是"官钧"北宋说,提出钧瓷始烧年代的金代说、元代说和明代说.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关于"卢钧"与"炉钧"以及"北方炉钧"与"南方炉钧"之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卢钧"作为钧瓷衍生的唯一支派,又称"卢瓷"、"卢钧",而"炉钧"则因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烧制而得名。经考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卢家在神垕具有相当久远的烧制钧瓷的历史,而非从清光绪年间的卢振太才开始烧制钧瓷;钧瓷在明代并未断烧,"卢钧"早于"炉钧"而存在;景德镇所谓"炉型窑"即为"火炉中所烧"的说法是误解,"炉型窑"实为卢家早在明代就使用的"推拉式风箱窑"的变种;景德镇"炉钧"之名的形成与"卢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卢钧"与"炉钧"是上下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钧瓷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为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提供借鉴的元素。钧瓷可创新应用的传统审美元素主要包括厚润庄重、古朴典雅的器型之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釉色之美,变幻莫测、引人遐想的意境之美,在总结钧瓷传统审美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之变,将钧瓷传统审美元素引入礼仪产品设计和其他生产生活产品设计,探索钧瓷传统审美元素的传承和创新途径,促进钧瓷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