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医学人才,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针对当前医学物理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特点,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将讲授知识与学生对医学物理学的兴趣培养、能力培养、思维培养等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教育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教育水平,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创新都离不开工程教育.制药工程大学本科教育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能吸引学生,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平衡问题;注重基础能力培养;注重创新性与创造性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传统会计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地位,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传统会计教学方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课堂主体,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高职会计教育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在高职教育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理论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设计为主线,以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过程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考试周刊》2014,(66):10-11
作者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有效提高《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效果看,这些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娜 《知识文库》2024,(2):21-24
<正>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没有重视综合性学习。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普及,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音乐教学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要想实现全面推动素质化人才建设目标,就必须注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了提高音乐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全能型音乐人才,要求高校音乐教学方法要切实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基于此种现象,本文从高校音乐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综合性改革的必要性、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希望能够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而创新性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符合教学形势的新要求,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从素质教育观来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以及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中获得成功所必备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法.  相似文献   

9.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向注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状态和市场的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一些问题,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目标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要注重培养创新性的实用性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全方位拓展实践教学,让实践教学渗透到各个领域。因此,本文对实践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