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填写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学校管理、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创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数据采集平台作为新生事物,在主观认识和客观技术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践中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可以使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学校建设"树梁计划"的目标引领,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实施《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树梁计划"》,创新并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建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通过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搭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内涵要求,结合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实际,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平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该平台可以凝聚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目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运行中还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成员之间合作有限等问题。文章结合海洋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建立由管理部门主导的协同创新平台、规划协同创新平台的发展方向、完善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建议,为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海洋生物科技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需求日趋多元化,教学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长,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与信息系统明显不适应这些新变化、新需求。清华大学通过对教学管理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了多系统、宽覆盖、重创新、个性化、重服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务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目标清华大学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作为重要的教学支撑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更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为此,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必须从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出发,全面构建人才培养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研究型课程平台、国际化平台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校园文化等平台,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力量,深化教学改革内容,突出社会实践,营造创新环境,打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学科专业平台,同时强化道德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我校“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决定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区——孔明学院。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坚持以这一现代高等教育的主流观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导引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了早日跟上主流的步伐,并有所创新与超越,学校采取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正在实施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于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更是具有显效的举措。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校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深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中医教改实验班""岐黄国医实验班""杏林高中预科班""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实验班"的开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系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以"协同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大实践"教育观,并以此教育观统领全校整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大实践"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1.
立足民族院校实情,结合学院办学目标,探索新的学科竞赛模式:从平台体系、保障及运行机制、与教学改革的联动创新机制3个方面入手,打造融普及、提高为一体的多层次学科竞赛平台。通过7年实践,人才培养效应日益凸显,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为民族高校大学生创新竞赛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2.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营建招生教学就业教育生态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精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大众化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积极创新产学一体、校企一体、学工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提高实际能力为目标。学习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有力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实施“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尝试高职“2+1”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动营建招生教学就业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高质量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双创导向下当前高校经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践能力培育平台、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等四平台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从而为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提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针对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积极探寻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着力于创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实施线上线下"空间教学"师生互动共享教育教学新模式,提高专业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课程领导力,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模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特别制定了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模块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教学方法、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国际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推进我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我校《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和1(专业) 3(英语、计算机、中国语文或高等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决定在2001级部分专业进行平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平台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平台,即由大学英语、计算机、中国语文、高等数学和其他公共课程构成的第一平台,由专业基础课程构成的第二平台和由专业提高与专业实践课程构成的第三平台。三个平台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一、研究方案与实践探索(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在第一教学平台上,突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中国语文…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际情况,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厂所"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创新素质、创业素质是衡量新时期人才的重要标准。社会对新型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高等院校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本文旨在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最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可以灵活采用校方、社会、企业主体等各种有效渠道,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一直是我国高校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问题。本文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为代表,从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出发,分析了学校"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和通过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