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今年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三十周年。太平天国这次震撼全球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革命火焰遍及十八省,持续斗争十八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曾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汇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以清廷战败被迫签订  相似文献   

2.
略论冯云山     
冯云山(1821—1852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杰出的领导者之一,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宣传家、组织家和军事家。他是太平天国革命最早的参加者,并为革命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冯云山一名涣,又名逵。广东花县禾落地人。1821年(清道光十一年)出生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他自幼即饱读经史、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不仅震憾了封建统治,而且直接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外反动势力公开站在一起,把屠刀指向中国革命人民。然而,太平天国的正义事业博得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在革命过程中,有不少“洋兄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踊跃前往太平天国地区,积极帮助革命,英国人呤唎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对呤唎其人以及他撰写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作一简略的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4.
民间歌谣作为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太平军将领立志、述怀、宣传、鼓劲的一种方式;表现了革命将士顽强的革命斗志及将革命进行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赞颂之情以及对太平军将领的爱戴之情,民间歌谣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政治传播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农民战争的评价问题,学术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有人认为太平天国革命是“落后倒退”,而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则是“阻止了中国的后退”;还有人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太平天国不打外国侵略者而一如既往地武力进攻清政府,还和英国侵略军头目拉拉扯扯……其结果是加速了清政府对外战争的失败……所以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客观历史作用绝不是延缓了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在论述义和团盲目排外色彩时,有些学者认为:“义和团在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同时,还要根绝一切与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大都持否定的态度,斥责辱骂之声是不绝于耳的。只是文化大革命前的许多历史著作在介绍太平天国前期的领袖人物时总还提到他,这就是说在否定之中还或多或少的有所肯定;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鬼蜮横行的十年里所出版的历史书籍里,几乎都把韦昌辉从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中“开除”了,仅仅在需要痛骂他一顿的地方才把他“揪出来示众”!什么削尖脑袋钻进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7.
石达开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爱之者极力赞美他,说他是“太平天国第一个军事、政治大人才。”贬之者力斥其走着一条从个人英雄主义——分裂——叛变乞降的道路,是剥削阶级本性决定的。由于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所处的地位,他对这场农民革命运动所作的积极贡献和所起的消极破坏作用,都不易为人察觉和估量,因而对他的褒、贬不免失当;对他前期、后期的言行,也缺少合理的逻辑。如果我们拨开迷雾,去掉偏见,就会发现他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它自一八五一年金田起义,就迅猛发展,其声势之大,进军之速,纲领之完备,都是历次农民起义所不及的。仅二年多太平天国就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不久,为了巩固革命政权,向清政府主动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运动方兴未艾,却发生震动中外的“天京事变”,形势急转直下。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元气大丧,士气不振,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解放以后,史学家对此发表不少不同意见,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进行了分析,这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天京事变的发生,如果拘泥于个人责任的话,仅从个人的出身、品质、作风进行分析,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好象“天京事  相似文献   

9.
一陈玉成和李秀成是在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 1851年在金田村所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太平天国从进攻到防御、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内讧”削弱了革命声势,清军即乘机反扑:在皖北,清军陷三河,困桐城,逼安庆;在长江沿岸,湘军陷武汉、九江,逼安庆;在江南,清军逼近天京,再建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相呼应,掘长壕围天京。这样,太平天国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的形势,天京、安徽同时危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代三大浪潮之一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为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加强对我国近现史和国情教育”的伟大号召,我就太平天国革命学习体会,形成文字,与同仁们共同商磋。 陈胜遴教授指出,“实践要求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应当深化,放在近代世界时空范围内、放在世界整体的联系中加以考察。”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三大浪潮之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八五一年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得英国这个早已把中国作为主要掠夺对象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很敏感的紧张起来。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到失败,它狡猾地采用了干涉——不干涉(即“中立”)——干涉的反革命手法,而其中的“中立”政策则是其最狡猾而又虚伪的一招,对太平天国的失败不无影响。因此,分析英国对太平天国的“中立”政策,有利于人们看清侵略者的反革命本质,吸取太平天国在对待侵略者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同  相似文献   

12.
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被中外反动派互相勾结所绞杀。在血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曾国藩所创建湘军充当了最凶恶的刽子手。一八五三年初,曾国藩在咸丰皇帝“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的谕令下,在湖南创办了湘军。一月,他在长沙开始编练陆师;九月,又移驻衡州(今衡阳市)创办水师,随即建衡州船厂,复设分厂于湘潭杨梅州,制造炮船。湘军创办不久,即与太平军在湘潭展开了对垒。当时湘军处于创建之初,羽毛未丰,太平军完全有可能将其歼灭,然而,在湘潭之战中失败了,使得湘军逃脱了覆灭的命运,留下了祸根。研究太平军与湘军在湘潭的战役,对深入探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就此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纠集一批从性理之学中走出来的士儒,组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反革命军事集团,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一整套的反革命策略,对太平天国进行残酷的镇压。一、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1、表面上减轻“民间疾苦”,目的为收拾“民心”。曾国藩曾上  相似文献   

14.
程学启是太平天国的叛徒。程学启叛变太平天国革命后,先效命曾国藩的湘军进攻安庆,后又追随李鸿章的淮军攻陷苏州、嘉兴等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的叛降风潮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崩塌,领导集团封建腐化以及“君臣相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次数多、规模大,这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重要特点。远在战国时期,就有小规模的民众暴动。自“陈王奋起挥黄钺”,农民革命更是绵延不断,此伏彼起。  相似文献   

16.
1851年在金田村所暴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起义前后,革命的农民在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领导集团。“这个集团的结合与分裂,决定太平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本文试图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的背景、性质与后果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同是革命运动,为什么前者采取“城市攻击战”直接走武装夺取城市,与敌人正面交锋的道路,而后者却避开敌人主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 笔者就此问题谈点看法。一、从两支革命队伍的力量对比来看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就已有数万之众,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当时中国人民还没有接受先进思想,不具备一定觉  相似文献   

18.
对比太平天国与清王朝,两集团政治、经济、文化本质相似,都没有突破封建的传统;两集团内部分化出的新生力量尝试引进新学,不约而同地迈开了走向新时代的步伐。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验证了特殊环境下阶级斗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农民革命。洪秀全不仅是这次革命运动的卓越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思想家。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是进行太平天国革命的嘹亮号角,而他的错误思想则是这次革命失败的挽歌。下面对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作一分析。一、革命思想的酝酿和萌芽洪秀全,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历1814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花县西北福源水山谷的一个中农家庭。七岁时入本村私塾,十六岁因家贫辍学与父兄一道务农,十八岁被聘为本村塾师。这些经历不仅使他了解并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疾苦,也“使得他成为…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所体现的革命思想,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然而,这场农民革命终于以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原因固然有种种,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的大分裂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这两位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又首当其冲。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