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实系首屈一指",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因此而被国外基督教报纸誉为"海外天国"。很明显,当时教会在此创办学校、兴办教育,主观上带有明显的文化侵略、同化动机,但在客观事实上却发展了这一地区的苗族教育,并使之成为苗族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民族教育之先河。反思总结这个时期石门坎苗族教育,对我们今天发展苗族教育及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具有其正反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被迫西迁至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在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人才,改变了民族地区思想文化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高中普及攻坚,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何作为?如何让各族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县级民族地区高中教育势必要担当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远低于汉族学生。经济贫困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苗族自身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利是导致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主要原因。要提高苗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应当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整体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双语教育;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民族教育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伊始,在乌蒙山区传教的基督教会开始把西方现代教育引进乌蒙山区的苗族社会中,逐步建立起了乌蒙山区苗族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虽然各教会的办学方式、办学特点不尽相同,但共同点是把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思想、体系和制度带进了乌蒙山区的苗族社会中,并将乌蒙山区的彝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卷入其中,成为这一地区现代化教育的奠基之举,也是乌蒙山区苗族社会"非典型现代化运动"1的发轫。  相似文献   

6.
直到清代前中期,文山地区的主要居民仍是壮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汉族人口很少。这些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文化和生活习尚存在较大差异。清代文山地区的儒学教育较之明代有了显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教育的持续举办,实质就是内地儒学文化在文山多民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从而对文山地区本土民族社会生活的嬗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苗族地区实际出发,抓住苗族学生特点进行素质教育,这是苗族地区广大中学教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一条有效的措施。湖南省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二省一市边境的苗族聚居的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较落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科学水平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地区能否发达兴旺的大事。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在苗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调查研究,谈点体会,不妥之处,望行家指正。苗族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素…  相似文献   

8.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之一,其品种丰富、色彩鲜艳、魅力无穷。透过其苗族服饰的纹样图案,我们可以窥探其丰富的教育意蕴。湘西苗族服饰纹样能对儿童进行美轮美奂的形式美教育、民族自我认同和自豪感的品德教育、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贵州苗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问题(下)周星刘援朝五、建国后苗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建国后到1957年,贵州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事业有了初步的发展。当时,不仅迅速兴办了一批中、小学和民族师范学校,对苗族学生还实行全部免缴学杂费和书本费、生活困难的学生由国家包管...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育概论》是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指导性读物,内容涉及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2部分,其中数学文化论述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苗族侗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浓缩着2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折射着民族的整个历史,蕴含有丰富的苗侗民族数学文化资源.拜读名著《数学教育概论》,认识数学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指导多侧面地开展数学文化研究,挖掘原生态民族数学文化,实施揭示数学文化内涵的地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截至2002年底,在自治州总人口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共计1930786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3%,因此,发展湘西地区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发展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州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困难。下面,我们从  相似文献   

1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端,为崇山峻岭所包围,自然风光秀丽,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恩施州的教育发展水平距离发达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份调查报告给我们提供了该地区信息技术装备方面的翔实数据,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对于我们了解和规划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也颇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湖北苗族学校教育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苗族学校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基督教循道公会英籍传教士柏格理来到贵州威宁石门坎,他在进行传教布道的同时,还帮助苗族建立学校、创制苗文、推行平民教育,使这个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海外天国"。当时的中、英文报刊上,也将石门坎称为"苗族文化复兴圣地"、"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  相似文献   

15.
解析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的传统婚恋教育涉及诸多方面,情歌对唱、恋爱见习、技艺传授及婆媳相处是其主要内容。婚恋教育习俗对于提升苗族同胞的人文素养、培训生存技能、构建和谐婚姻家庭、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苗族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开远市民族杂居区苗族女性进行研究,深入了解苗族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总结出民族杂居区苗族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少数民族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民间传说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民间传说主要有氏族祖先传说、地方风俗传说、节日传说和人物传说等。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民间传说背后多方面的教育意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教育;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惩恶扬善的品德教育;满足人们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审美教育和生产劳动、民族历史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20世纪初,塞缪尔·柏格理(Samuel. Pollard,1864~1915)对贵州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他在贵州省威宁石门坎地区创办学校,实行双语教学,男女同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曾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通过对伯格理教育思想的再认识,旨在为我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湘西民族地区的教育获得很快发展,这与张治中大力推进乡村教育密切相关。张治中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期间,他实地考察湘西民族地区的教育,并召开湖南教育会议、增加湘西等地的教育经费;结合移民安置,发展湘西教育,从而推动了湘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苗族酒歌是苗族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体现了苗族在情感表达、观念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上的艺术价值。研究发现,苗族人的婚礼酒歌集中表达了他们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上的情感,体现了其在家庭与婚恋上的价值观念,融入了其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苗族酒歌所具备的艺术价值丰富,在维护和营造其民族文化环境和民族特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