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编年诗文计约29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异议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4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别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35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具体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初探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8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意见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32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补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等候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时时翻阅缪钺先生的《杜牧年谱》,深感它确是本考订严谨,功力精深,使人受益非浅的好年谱。近来再读《樊川文集》,我侧重于杜牧的行踪、交游、诗文系年以及文集中所提到的年代的考索。时有所得,觉得尚可补充《杜牧年谱》,并可引起杜牧研究者对《樊川文集》所存在的讹误年代的进一步研究。今将千虑之一得整理于后,以俟专家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7.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灭。王维诗文编年之难,除其生平出处尚有不少疑点而资料又匮乏外,亦与集中多山水田园篇什,一般无本事可考有关。笔者披阅王集之际,偶有所得,不忍废弃,日积月累,爰有是篇,约得诗二百首,文四十篇,于王维事迹亦间有补证。囿于学识,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相似文献   

8.
《元稹年谱》中存在误编、编年不确切、漏编的情况。其中编年失误、不确之处,或因考证不周,或因牵强附会,或因史实不明,根据元稹诗文、文献记载及有关人物生平事迹,可得出较为准确的编年时间。另有《东西道》、《赠陈宪忠衡州刺史制》等诗文未予编年,显属疏漏,结合元稹诗文及有关史实,可予编年。《元稹年谱》尚不完善,元稹诗文的编年工作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16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从而比较宏观地地表述了元镇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靠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11.
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杜诗的编年在宋代以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的成就最大,其突出的特点是诗史互证;而杜诗的编年本却以鲁(山言)本为代表。黄氏父子在旧本《千家注》的基础上,采用“补注”的形式,将每首杜诗逐一系年,杜甫的生平及杜诗的系年在黄氏父子手里已基本完成,至清人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交游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温度筠(812?——866)为晚唐诗坛名家,与李义山、杜牧之等齐名;系名门后代,与要人亦多通家旧好,交游颇广,友朋甚多。昔年,余撰有《两唐书温传订补》及《温诗旧注辨误》、《温行年考略》等文发表,今复就其诗文及各书记载所及者,作《交游考》;其详略一以资料为准,事迹完全不可考者,仅列名或号而已。  相似文献   

13.
对公安派文学活动和“三袁”文学交游情况的研究,历来多有不定之处,钱伯诚曾指出,明代崇祯二年武林佩兰居《新刻钟伯敬增定袁中郎全集》40卷本“其诗文先后编排次序极为棼乱”,故其殚精竭虑撰成《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实有开创之功。而其中疏漏,又有李健章《袁宏道集笺校志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加以专门考辨。但长期以来对袁宏道年谱、诗文系年、传记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并非一两本专著就能解决的。何宗美先生继《公安派结社考论》(重庆出版社2004年)后,针对袁宏道诗文系年疑义405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所述,对《战国策》的“国别者八篇”和六种“中书”资料进行分类考辨,进而参照《战国策集注汇考》和《战国策考辨》,对其编订体系进行简略考辨。  相似文献   

15.
杜牧(公元803-853年)是晚唐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明胡应群在《诗该》中曾论道:“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药,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锦锋者。”可谓中的之言。“俊灾”就是英俊豪纵,是杜牧诗的主导风格,这在古人的诗文及评论中多被认同,如刘熙载《艺概》把杜牧和李义山的诗作了比较,说“社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锦邈”;南来著名词人姜白石在《扬州慢》中对杜牧称为“江郎俊赏”,同样都突出杜牧诗中的“俊”。杜牧诗的“俊爽”风格大都体现在咏史诗中。《感怀诗一首》、《郡斋独酌》、《河煌》、《赤壁》、《题桃花夫…  相似文献   

16.
李白长流夜郎一事,《唐书》本传既有明载,又见于太白挚友魏颢《李翰林集序》:“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泊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晚唐张祜《梦李白》亦云:“辛苦夜郎归,知音聊复稀.”是皆谓太白实已尝至夜郎者也.然曾巩撰《李太白文集后序》始有异词,“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云云,盖谓太白未尝一至夜郎也.此说一出,响应风从.明杨升庵《李诗选题辞》、清王琢崖、黄锡珪两《李太白年谱》及朱骏声《唐李白小传》,现代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及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悉皆坚持南丰所倡之未至夜郎说.  相似文献   

17.
以中华书局版《王维集校注》为据,对其中所涉王维整50首诗歌的编年方面的问题,或指出其误,或考辨订正,或重新系年,以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剑锋同志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了《陈子昂诗文编年考辨点滴》(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几点新见,读后获益良多,颇受启发。然而,似有一些可商榷之处。 一、由于对原诗文理解的错误,造成了编年的不当 《陈文》说,《感遇》第十八、二十两诗,“当作于刑狱既盛而酷吏又未除之际”。其主要根据是:此二诗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奸党酷吏横行的世态。为此,陈同志作了这样的解释: 《感遇》十八曰:“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慨忠直之士寥寥无几,公正之道丧失殆尽;看透昏虐之道者大有人在,然而又慑于奸党酷吏之势只好缄口沉默。这种“道弊”之风,连绵已久。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表面上说低劣鄙陋之荆棘生长在皎好的园陵中,是如此不配,实质上慨叹、咀咒(应为“诅咒”)那些祸国殃民的奸党酷吏混进了把持国家命运的朝廷…… 这段文字,有两点明显的错误:一是“逶迤势已久”以下四句,本是作者感慨骨鲠之风久颓,自己忠诚报国不得器重,刚直不阿难容于世。如清代闻人谈在《古诗笺》卷十六中释此诗是如此。另一位清代学者陈沆《诗比兴笺》卷三联系陈子昂的著作和作为,对此诗笺释得更为明白:  相似文献   

19.
槐赋     
斯赋曰:“文昌殿中槐树……乃就使赋。”《王粲传》附《王粲年谱》建安十九年曰:“按杨晨《三国会要》卷八(按“八”应为“七”),登贤门在听政门外,近内朝,粲必以侍中值登门。考粲于建安十八年十一月为侍中,二十年三月西征张鲁,二十一年二月还邺,二十二春卒,盛暑之时在邺者唯十九、二十一两年。今暂系此事于是年。”  相似文献   

20.
香港吴天任教授所著《杨惺吾先生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年版,以下简称“吴著《年谱》”),以创新的体例,丰富的资料,被大陆学术界评价为“郦学”研究的“巨构”。我因忝列《杨守敬集》整理小组,又承担杨守敬自订《邻苏老人年谱》(以下简称“自订《年谱》”)的整理工作,因而多次拜读吴著《年谱》,深佩其博洽,于自订《年谱》阐发綦多。随举一例,如自订《年谱》四十五岁条下原有:“又黎公本文章之士……”一段文字,吴先生认为此段文字事涉《古逸丛书》,系“有关书成序跋”,故吴著《年谱》将此段文字改录于杨守敬四十六岁——即《古逸丛书》刻成年条下,就极具见识。当然,即便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也难免错讹。吴著《年谱》也是这样,存在着一些不尽妥善之处,爰及所见,择要辨商如次,以就教于吴天任先生及诸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