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运用淠河流域12个雨量站点1956年-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基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淠河流域近55年来汛期降水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淠河流域汛期降水集中度变化于0.69~0.11之间,多年平均值0.31,多年平均降水集中期在40~41候。汛期降水量和集中度呈比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增大了汛期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汛期降水量和降水集中度分别在1983年、1962年发生增多突变,集中期无明显突变。汛期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序列近55年来都具有显著的3~4年周期振荡。汛期降水量和集中度呈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和降水集中期呈微弱负相关,即降水量越大,降水越集中,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日期越有可能提前。  相似文献   

2.
霍寿喜 《百科知识》2007,(11S):38-39
“降水量”(也称“降雨量”)是一个常用的气象名词。何谓降水量?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如何依照降水量的大小划分降水级别?这些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7年~2016年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观测站的地面20:00~20:00降水数据及Micaps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春季的3月~4月阶段性干旱明显,5月~7月降水迅速增加,除准格尔旗7月达月降水极大值外其他各站均在8月达月降水极大值,降水主要集中于七八两月,各站5月~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1%~88%之间,最强降水位于夏季、秋季降水次之、冬季最少;50a中干旱年与丰水年的年降水量振幅极大,各站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在276mm~493mm之间。从强降水中心看,以鄂托克旗为中心,向东移扩展到乌审召站第二中心,在东北上到东胜站为第三中心,降水强度向四周减小。从年降水量的5次多项式分析看,谷值分别出现在1975年和2005年左右,2005年~2016年西北部和中东部偏北的各站年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中西部的鄂托克旗站趋势平直、变化不大、东南部及东北部的达拉特旗站年降水量有明显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东部多西部少。  相似文献   

5.
季鹏  翟国庆  洪夏杰 《科技通报》2019,35(11):30-38
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宁波西南山区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先通过30年统计资料分析出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远远高出其他地区的整体趋势;再对台风系统和非台风系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情况下宁波西南各类降水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接着从月尺度、日尺度、时尺度继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宁波西南在月均降水量、连续降水过程总量、极端降雨量、极端降雨频次等方面也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最终得出,正是宁波西南的这种山区地形造成了该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多发和易发。  相似文献   

6.
利用定日气象站(站号55664)的气象资料,选取的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出现的月份这四个变量,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定日站年降水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可用方程Y=15.639X+2424.1进行拟合;而定日站的降水日数整体却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0.1808x+64.67进行拟合;定日站的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1.7262X+243.2进行拟合。7月和8月是西藏出现极端降水概率最大的月份,其概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以信宜基本气象站1954-2013年60a的日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以M-K和小波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信宜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信宜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成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降雨年内分配极为不均,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mm,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83%;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小波方差的比较可知,年降水的变化受汛期降水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北方农牧交错区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干旱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瞳  黄河清  闫慧敏  贾静 《资源科学》2012,34(5):940-947
过去50多年来,环境脆弱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区域增温明显且干旱频发,对生态系统和农牧民的生计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认识该区域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对准确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灾害事件及政策调整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序距平分析法与基于分形理论的重标极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6个站点1956年-2009期间降水变化过程及其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过去54年间的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但春季降水量略有上升;在1年与5年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均呈剧烈波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5年时间尺度上,Hurst指数在整个研究区域上的平均值比其在1年时间尺度上的平均值更接近于1.0,即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降水过程的自相关性、持续性增强明显。在10年尺度上,研究区全年少水期的出现即距平值为负值的持续时间长约10年,而春季少水期出现的持续时间则可能长达20.30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珲春河流域长系列降雨资料,统计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用各分区逐年降水量系列进行频率计算,求得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利用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来分析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通过降水的趋势分析得出降水变化不明显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安顺市53年不同等级降水频率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6,(8)
本文对安顺市6个气象站点近53年(1961-2013)的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顺市各地区小雨出现频率最高,暴雨频率最低。2)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差较小,小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与暴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当。暴雨等级降水量的年际差异最大。3)安顺市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随时间以减少趋势为主,尤其中雨减少趋势最明显。暴雨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考虑安顺市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有增多的趋势。4)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均为正值,关岭县为微量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降水频率异常与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量异常的高值中心。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分布以小雨频率和暴雨降水量的分布最为不均,暴雨降水量高、低值年最大差值位于镇宁县。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1962年至2000年降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资源科学》2010,32(12):2298-2304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区降水增加趋势强烈,降水量偏多的地区降水减小趋势强烈。西北地区整体降水量并不是在下降,而是侧重于上升,以整个西北地区来讲上升幅度则很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央气象局数据库20年内蒙古降水资料,研究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降水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和PSCF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区周边的降水后向轨迹及其源区。结果表明:由于所处的地形地貌不同,研究站点降雨量有着明显的空间分布,降雨量呈现出显著的年、季节、月变化。影响降雨的气流主要来自呼和浩特西北和东南方向;水汽源地分布在华北西南部、华北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博克图1988-2017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的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8年-2017年),降水量呈波动缓慢下降趋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差距很大,近30年春季平均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2.4%,夏季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9.6%,秋季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6.0%,冬季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雨季比较集中,旱季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江源区1971~2004年5~10月逐日降水、各月降水和环流特征量资料,计算了雨季的起迄日期、间歇日数和雨季内降水过程出现的总次数,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年代际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雨季5月中旬从东南部开始,然后逐步向西北方向扩展,9月上旬从西北部结束,向东南部逐渐撤退;大部分地区雨季出现的日期提前而结束的日期滞后,雨季内总降水量和降水过程出现的次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雨季间歇时段一般出现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界位置偏北、西伸脊点位置偏西和高原及印缅地区高度场偏高是三江源大部分地区雨季起迄日期、总降水量、降水过程次数等统计要素出现较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区域水循环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深入了解区域降水时空变化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1981年~201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与怀来县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揭示张家口市城郊降雨的变化趋势,以期对未来该地区降雨变化规律的全面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张家口市城郊近3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城郊降水年内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雨季),张家口市城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4%、郊区怀来县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6.8%。张家口市城、郊区雨季降水量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减少率分别为9.7mm/10a及5.0mm/10a;但年降水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1.6mm/10a和11.2mm/10a,说明两地非雨季降水量有所增长。城、郊年降水日数均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张家口市城区减少率为2.5d/10a、郊区怀来县减少率为3.3d/10a。  相似文献   

17.
基于黄河下游流域的12个国家级气象站1968-2013年的降水数据,利用Arc GIS和Matlab工具,综合采用距平、Mann-Kendall、R/S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东营市降水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为研究黄河三角洲的气候水文变化提供借鉴意义。结果表明:东营地区近46年来的年降水量在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幅为6.6mm/a,其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夏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预计其未来降水量一定时期内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其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突变点与年降水序列及其累积距平曲线的转折点(数值变化梯度较大的点)相对应。通过小波分析周期性规律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在降水过程中存在着19-28年、10-15年以及4-8年的三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22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其存在5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此地区降水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气候要素变化及径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6-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及周边1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数据,以及拉孜和羊村水文站逐月天然径流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径流与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增温趋势明显,平均增温速率为0.31℃/10a,径流的变化趋势与降水高度一致,均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波动规律;2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均存在6.0~6.5a和15.5~16.5a的变化周期,而气温变化周期性稍差;3降水是研究区年径流变化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年径流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0.89;但气温和降水同时影响着径流年内分配过程,且径流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44-9月降水量的丰枯决定着径流量变化,径流系数小于1.0;其它月份则以非降水补给为主,径流系数远大于1.0,年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非降水补给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集通铁路沿线自动气象站降水量实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近30年铁路沿线的降水量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各站降水量月均值在春、夏、秋三季节上变化趋势一致,3个季节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7月、9月。各站降水量在冬季有一定的差异:铁路东段除巴林左旗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月外,其余站最大值均在12月出现;铁路西段除锡林浩特降水量出现在12月外,其余站最大值均出现在2月。(2)近30年铁路全线降水量总体呈现出"西多东少"的现象。全线降水均有减少的趋势,且东段减少的趋势比西段更明显。(3)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集通铁路沿线东段降水量出现2次突变,均为由少到多。西段线路仅在21世纪初集通铁路沿线东段降水量出现了一次又少到多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5年5-7月浙江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和2013—2014年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Satellite Positioning Reference Station Network,SatRef)的GPS观测数据对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的变化与地表相对湿度(Surface Relative Humidity,SRH)、局部实际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验发现,PWV与局地降水成正相关关系;降水事件多数出现在PWV上升至最大值以及PWV迅速下降的时间段内;在有降水发生时,SRH的变化趋势与PW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外,PWV增量的大小与每小时降水量的峰值关系很大,且在有大雨发生是尤为明显。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基于单站GPS观测资料合理预报局地降水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预报出80%以上的降水事件和90%以上的大雨事件,这对降水事件的短期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