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1年亚洲自行车锦标赛1000米计时赛骑行速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1年亚洲自行车锦标赛1000米计时赛男女前5名运动员骑行速度的分析,呈现出以下规律:全程速度变化是由出发开始加速至第一圈末达最高点,随后逐渐减速至终点的过程,但在一圈半时减速缓慢。后四半圈速度变化波动越小,越均衡,成绩越好,表现出运动员时速控制能力强。成绩越好,耗体力越大,耗能量越多,表现体能越强,后四半圈体力波动越小,耗能量越少,表现出体力分配越合理,出现能量节省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谢旭东 《体育科技》2007,28(2):28-3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奥运会男子400m栏决赛8位选手分段速度的特征与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加速能力越强,保持最大速度能力越好,冲刺能力越好,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3.
任昭君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508-509,5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0年奥运会男子400m栏决赛8名选手分段速度的特征与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加速能力越强,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越好,冲刺能力越好,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200m跑全程速度分配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m~100m段速度最快;最快与最慢速度之间,前后100m成绩之间的差距越小,成绩则越好.  相似文献   

5.
男子400m跑速度分配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1997 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 m 跑决赛的8 名运动员分段速度的特征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快分段速度与最慢分段速度之间、前200 m 成绩与后200 m 成绩之间的差距越小,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6.
1995年国际自行车环中大赛速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995年国际自行车环中大赛的速度分析呈现出以下规律:开始的P段运动员发挥最大的速度能力,争取好成绩,中间的5个赛段尽量保持相对速度,稳定成绩,最后赛段是拼搏冲刺出好名次的过程;在全赛程中各赛段之间的速度波动越小,运动成绩越好,表现出运动员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水平越高,具有较强的时速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以快速提高我国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方法:以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比赛数据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研究女子内外道速度节奏特征。结果:女子外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第一直道快速加速,第一弯道稳定增速,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女子内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前100 m快速加速,112 m分段降低加速节奏,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出第一弯道后速度增长放慢,然后在入第二弯道前匀速前进;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突出的最大速度能力和较好前100 m成绩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良好的全程速度节奏分配是获取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优秀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存在的问题,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我国女子运动员比赛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张爽全程速度节奏波动过大,影响其竞赛成绩的进一步提升;邢爱华全程速度节奏较合理,但最大速度能力制约了其竞技表现;王北星具有较强的速度控制能力,但其起动加速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大速度能力、速度耐力、全程速度节奏的合理分配及两次比赛的稳定性对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缺一不可;入一弯内道和出二弯道是节奏控制的关键区,运动员应适当控制入弯道速度和出弯道后的加速节奏。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王清、冯树勇等人研究表明,跳远运动员最后10m的分段速度与成绩相关性高度显著,最后5m的助跑速度越快,则表现出来的成绩越好。赵国雄认为,助跑速度是决定跳远成绩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在所有的影响跳远成绩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大于70%,它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最大,并与跳远的成绩密切相关。因此,跳远运动员在熟练掌握跳远技术的基础上,助跑速度越快,起跳能力越强,其跳远成绩就会越好。助跑与起跳的完美衔接对于找出适当的助跑距离、  相似文献   

10.
王麒麟  程晖  黄铎  张亚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342-343,34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200m分段速度的特征及速度分配与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100m分段速度最快;最快与最慢速度之间,前后100m成绩之间的差距越小,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对跨栏跑速度训练的研究,发现跨栏运动员必须重视大强度的速度训练,必须重视速度训练与跨栏技术的有效结合,并提出发展快速力量有利于跨栏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中外男子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之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并整理中外男子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10年来的运动成绩,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运动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和个体最好成绩与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我国全能运动整体水平在1 500m、400m和撑杆跳高单项上应加强训练,以提高其耐力素质.全国个人全能记录保持者龚国华在110m栏、100m和跳远单项上应加强速度素质训练,以提高个人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4.
刘翔110 m 栏平12. 91 s 世界纪录的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刘翔、杰克逊110 m栏跑12.91 s同一成绩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刘翔的栏间速度均匀性强、节奏好,专项速度能力、专项速度耐力、终点冲刺能力以及起跑后的疾跑加速能力强,栏间3步步频快,这是他能创此优异成绩的重要技术因素与优势所在。但与杰克逊相比,刘翔最快栏周期出现较晚,快于1 s的高速分栏时间少,跨栏技术动作稳定性、起跑反应时、第1段落的加速能力以及跨栏步技术还有待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27届奥运会游泳比赛男子短距离自由泳前8名运动员技、战术的数理统计研究发现,男子短距离自由泳技术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划频有较大幅度提高,划幅有所缩短.霍根班德在100m自由泳比赛中运用"后发制胜”的战术,能较好地控制前、后程节奏与速度,发挥了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克里姆运用"先发制人”的战术,从比赛一开始就以超出所有对手的速度领先游进,并在全程中始终保持这种优势,表现出强劲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刘翔110m 栏全程跨栏的步长,步频及速度等参数来分析其跨栏、栏间跑节奏等运动学特征,以他在200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中山站的110m 栏决赛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产的激光测速仪(LAVEG SPORT),用影像解析相结合的办法来测量运动员跑进的速度。结果显示:刘翔的栏间3步总步长比较短,而且3步中每1步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刘翔全程栏问跑3步平均步频快,在第3~4栏栏间达到最大步频,并保持4个栏间到第6~7栏栏间;刘翔栏间的3步平均速度快(9.20m/s),在第4~5栏栏间达到最高速度(9.63m/s);与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比较,刘翔的过栏的平均速度较慢,前3栏间的节奏相对不是很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从雅典奥运会女子400m栏比赛看我国运动员的差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耀康 《体育与科学》2005,26(3):76-77,80
黄潇潇是唯一代表中国参加雅典奥运会女子400m栏比赛的运动员,通过对其比赛全程节奏与奥运会前五名运动员的比较,发现其400m平跑速度差、比赛中起跑至第一栏跑速过快、在途中第4-7栏及最后冲刺速度明显下降,建议国内优秀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注重发展400m平跑速度、掌握好各段落的栏间节奏,提高保持高速跑及终点冲刺跑的专项能力,以缩小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Road cycling performance is dependent on race tactics and pacing strategy. To optimise the pacing strategy for any race performed with no drafting, a numerical model was introduced, one that solves equations of motion while minimising the finishing time by varying the power output along the course. The power output was constrained by two different hydraulic models: the simpler critical power model for intermittent exercise (CPIE) and the more sophisticated Margaria–Morton model (M–M). These were compared with a constant power strategy (CPS). The simulation of the three different models was carried out on a fictional 75 kg cyclist, riding a 2,000 m course. This resulted in finishing times of 162.4, 155.8 and 159.3 s and speed variances of 0.58, 0.26 and 0.29 % for the CPS, CPIE and M–M simulation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average power output was 469.7, 469.7 and 469.1 W for the CPS, CPIE and M–M sim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M–M model takes more physiological phenomena into consideration compared to the CPIE model and, therefore, contributes to an optimised pacing strategy that is more realistic. Therefore, the M–M model might be more suitable for future studies on optimal pacing strategy, despite the relatively slower finishing time.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