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塑造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老年观,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对自身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到积极老龄社会的建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民晚报》近十年有关老年人的新闻报道,并基于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新民晚报》呈现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舒 《青年记者》2009,(12):37-38
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之下,老年人在大众媒介中的形象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众传媒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一方面是对老年人社会形象的记录,另一方面又对社会起到不可忽视的“培养”作用,塑造着现实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关爱老年人     
《青年记者》2012,(30):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涉老话题越来越受关注。媒体如何推动社会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如何树立老年人积极的媒体形象,报道原则是什么?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丰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民参与的媒介仪式,春晚对老年形象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关于"老"的认知与想象.本文对1983年至2021年期间春晚舞台上出现的191位老年人(抽样标准综合了考虑年龄、台词、外貌等多重特征)进行编码,从个体特征、家庭角色和社会关系三个维度考察老年形象是如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而不断变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有些人把老年人大量出现形象地称为"银色浪潮"。各行各业都能在这一"银色浪潮"下找到生机和市场,媒体也不例外。但是,老年人本身的和外部的因素都决定了他们的特殊性。在新媒体例如互联网的使用上,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媒体要抓住老年人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必须把握好老年人这个市场,并且应全力打造适合老年人学习和掌握的"软件"和"硬件"。  相似文献   

6.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形象,虽不同于电视主持人形象那样直观,但同样具有"可视"性.它是指人们通过声音可感知的形象,是在听众心中形成的立体的形象,是主持人的一种知名度.它包括主持人的语言形象、思维形象、人格形象和社会形象.因此,合理地把握那看不见的微笑,塑造在听众心中良好的"可视"形象,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电视节目《住在古墓里的老人》人物选题的准确、报道手法的新颖、采访技巧的娴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人在"古墓"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引起了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在对用户服务的过程中有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服务跟不上,其社会形象受到了影响.基于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出用"心"、"新"、"信"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政治传播视野,以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为理论基点,重新审视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这一重要问题.国家理念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占据着统摄性的地位.一国的国家形象如何,最终取决于一国秉持何种国家理念及其在这种国家理念基础上所进行的国家建设实践.从政治学理论上讲,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经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混沌不分、对峙紧张和良性互动三个大的阶段.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理念,应建立在国家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认识到国家与市民社会在合理分野基础上的良性互动,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国家形象塑造只是国家的事情"的观念;有助于发掘市民社会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真实而良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中的老年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正朝老龄化社会发展,大众媒体是怎样描述和塑造老年人群体形象的?这些描述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西方的形象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 对于国家形象的定义,鲁宾斯坦从传播主体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人或群体传达给另一个人或群体的信息"①.金灿荣则从形象接受者的角度提出国家形象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侧面,客观形象(image)是多数人认同的、相对固定的心理记忆,而主观形象(perception)指的是个体主观的知觉,多个主观感觉的集合构成形象②.法国学者巴柔则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出发研究形象,他认为国家形象应该包含文化和社会两个侧面,即形象是"在文化中,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一国认识的总和"③.因此,国家形象的研究是对一国现状和国家实力的整体认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大众媒介对老年人的神情面貌、身体状况以及能力、性格特征等的描绘和塑造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着、强固着或重筑着人们对于老年群体的看法、观念或印象。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往年的一些调研报告、数据库中的文献、网络上相关的文章、互联网领域最新的高层会议等资料加以观察与描述,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辅以文本分析法,考查中国大陆媒介在构建老年人形象中的表现,进而讨论老年人消极媒介形象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积极老龄化社会进程中老年人媒介形象塑造的SWOT加以分析,并就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如何重构老年媒介形象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国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主权国家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形象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行为及国家本身是否完善,是国家形象的客观基础和基本内涵,但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大众传播,通过大众传播影响公众舆论,传播的过程就是在公众心目中"投影"国家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施施 《东南传播》2021,(3):133-137
2020年夏天,真人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引爆全民狂欢,其对"30+"女性的关注填补了中年女性在媒介形象建构中的空白,所呈现的多元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对女性身份的刻板成见.然而,在深入剖析节目对"姐姐"这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建构以及节目背后各方权力关系的博弈后发现,在资本逻辑主导的父权社会中,该节目遵循着一般明星真人秀制作的话语秩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仍建立在男性审美的话语体系内.实际上,节目乘着女性主义的东风,复刻时兴的女团选秀模式,其光鲜的女性主义外套下是资本建造的文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对新闻媒介而言,形象是新闻文本中当事人或参与者的整体呈现.在专门的人物新闻中,新闻人物成为核心焦点,而在事件新闻中,人物成为结构主义理论中文本的一个构成单位,新闻人物转化为推动事件发生的"行动者",其形象特征来自人物在新闻事件中的行动部分.新闻的事实第一性原则使得形象可与社会学的重要概念——"社会角色"实现对接,而角色理论对角色期待和角色表现的拓展提示我们:新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它在受制于社会事实(反映角色表现)的同时又可能暗含媒介对其的形象建构(潜在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6.
盛芳 《传媒》2015,(8):53-55
在中国面临老龄化艰巨挑战的今天,老年报如何创新办报理念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整体印象以及老年群体的自我定位与发展.《快乐老人报》拓展报道范围,塑造积极、快乐的老年形象,有效设置议题,从报道者向服务者转变,成功实现了老年报的市场转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广告中"饕餮之徒"这一类典型形象的研究中,探析中西的"饕餮之徒"神话原型如何作用在今天的广告形象上,其吸引人心并可以加以利用的秘密何在,并进一步地探析这些"饕餮之徒"形象是否与现实社会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董鑫  陈岩 《东南传播》2021,(8):58-62
以新世纪初的国产电影为参照,沿影片类型与演员选择的考察路径,近十年我国银幕形象有了新的构成样态:青年银幕形象、"卢瑟"银幕形象与军人银幕形象.这些银幕形象在近十年的大放异彩,正是基于创作主体变更、观影群体变化与流行文化演进等因素.而其基本构成与分布则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深层心理追求与审美趣味指向:激荡的改革开放40年,让大众试图对自身的成长历史进行书写,凸显出个人意识;观众从"卢瑟"身上观照自身,寻求对社会现实的映射与想象性出口;新主流电影之实践,建构出符合大众期待的国家形象,赢得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陈奕 《当代传播》2007,(3):85-86
女性主义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依然执着地向前发展,传媒成为其施展影响力的重要阵地,塑造出来的各类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义在现时代的困惑与迷思.本文对某市"粉红丝带事件"加以个案分析,力图探讨受众对传媒中女性形象的不同解读,认为传媒应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女性主义,在重塑现代女性形象与推动女性主义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中国早期电影中都市女性的职业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对职业女性形象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即将早期电影中的职业女性划分为"摩登职业女性"、"普通职业女性"和"边缘职业女性"这三类,通过对这几类女性形象包括她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从而找寻早期职业女性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早期职业女性不同于现代职业女性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