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不仅深受行业青睐,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尤其在实践性非常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中,更能体现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文章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的教育实践探究,从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模式、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新时期完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建立"换岗式"校企协同模式,提出"引企入校""驻企顶岗""回炉教育"等合作途径,阐释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变知识积累的空间特征和扩散方式,建构国际化的复合型、应用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近年来快速发展,给轨道交通类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提升轨道交通类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为:构建办学共同体,推进校企对接;贯通人才培养通道,探索系统培养;"政企校"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培养方式;校企共同构建科研平台,建设混编教学团队;校企共同创新轨道交通专业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施第三方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给轨道交通类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形式,校企合作是前提,工学结合是核心。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在校企对接、培养方式、实践育人、实施第三方评价、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培养适应轨道交通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对在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何总结和梳理这些好经验,促进新的校企合作互动机制常态化并推而广之,逐步形成我国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校企互动机制常态化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东工贸职教集团,校企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办学机制,积极探索系统化人才培养,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升了学院系统化人才培养的水平,谱写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订单式"培养:即高职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要,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在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双主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建立了一种良性、稳定、可持续的合作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职业院校与生产型企业的合作难点在于互相无法深入了解。本文分析了软件开发企业员工、高职院校教师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师资的特点,提出了"校企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文章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从招生宣传、课程体系制定、学生活动、师资培养、就业推荐等方面分享了"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阐述了"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对"校企企"合作新模式更好地发挥生产型企业的优势,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作为"一带一路"及新一轮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正面临着难得的大发展机遇,与此相适应的轨道交通应用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及应用人才"进口、缺口、关口、出口"着手,结合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积极探究并形成轨道交通应用人才培养"六模式"及成果。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连电子学校位于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辽宁省大连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上,结合地区经济特色,不断完善、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一套"引企入校"、"校企合一"、"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积极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创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高水平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近年国家政策力推教育优先发展,要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厂中校”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模式。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分析“厂中校”模式,总结在“厂中校”实践中获得的启示,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以及“厂中校”教学提供了可参考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在学校、企业和政府方面均存在一定困境。在现有条件下,应当不断提升职业院校自身内涵,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稳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企技术、产品、培训中心,"三级贯通"体制机制平稳运行。但是",三级贯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仍需在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校企文化融合对接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伴随着鼓励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其在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时,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校热、企业冷"等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关注,文章认为应完善《职业教育法》,为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就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宁波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在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和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要进一步提高宁波高职院校产学研的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宁波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加快出台《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需要高职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探索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如何培养兼具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大量企业调研和方案论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施高职电子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目标、课程开设、教学设计、案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均以校企协同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凸显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可引导学生进行高科技创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同类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协会(集团)。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整合中医药职业教育资源,坚持行业协会与职教集团相结合,探索医教协同举办医院教学班、校企联办订单班、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对外合作交流培养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起了"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医教协同、企业参与、共同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使校企联系更加紧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引校入企”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两者的结合是职业院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创新。通过对“引校入企”模式的内涵解读和实践运行,表明“引校入企”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共赢,可以实现学生德技兼修的全面培养,可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案例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发展认识不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不够;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是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是职业教育与市场对接的迫切要求,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校企合作是解决当前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校企合作,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校企合作;其次要定位双赢,实现优势互补;第三是完善制度,提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