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于青岛市市南区36份学校特色建设的方案,总结了八种类型的学校特色主题,分析了影响学校进行特色主题选择的内部、外部因素。内部根据主要是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专家型校长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个性品质和能动作用。外部条件则主要包括学校周边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教育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校外专家的指导。通过对影响学校特色主题选择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进而为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主题选择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校特色建设中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特色建设是实现学校独特的整体风格和出众的办学成果的过程。当前,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特色表浅化、去特色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制约、学校制约和学生家庭制约等影响有关。应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滞和问题,促进学校特色建设发展,成就学校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学校特色建设有个性,也有共性。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学校建设特色的实践进行研究,我们回顾了学校特色的形成过程,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为普通学校从某方面寻找抓手,以某个特色项目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典型案例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学校特色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学校特色要因地制宜,落实具体措施,处理好合格与特色的关系。在建设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要宁缺毋滥、贵在有恒、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关于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普通高中面临关键转型期,特色学校也成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类特色课程是学校特色育人的重要载体,特色课程体系是学校特色创建的核心支撑.上海市近年来开展了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学校在创建过程中存在了 一些课程建设困境,这需要我们探索在特色化发展背景下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85):3-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强调,要求教育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办出自己的特色。基础教育学校特色是构成学校教育质量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本研究分析基础教育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学校特色趋同化、浅表化、局限化、形式化等方面的问题,探求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路径,率先实现通过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难题,关于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研究偏于抽象说明。学校特色建设存在五大路径:文化建设,管理建设,教学建设,课程建设,优势项目和活动。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系统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找准起点;合理规划,明确发展点;路径选择,抓住关键点;适时调整,确保效果点。  相似文献   

8.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特色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特色建设过程中生成的校园文化更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校于2003年开始探索以“工艺美术”为内容的特色建设,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师生为本,挖掘教师的优势和专长,分析障碍学生的特长和需要,逐渐形成了能反映学校办学风格、师生精神风貌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特色课程",是指一所学校开设的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具有独特性的课程。"课程特色",是指与同类学校相比较而言,某一所学校在实施同样课程的过程中,其实施策略、实施手段、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结果的评价等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学校的质的差异性和优质性。在价值取向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决策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上,特色课程与课程特色的建设既要在学校办学总目标和育人价值取向引领下进行顶层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眼下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致力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就是教师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把社会对学校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转变成学校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由外在的约束转变为内在自觉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学校通过"认知—教育,熏陶—认同,实践—养成"这样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过程来完成师范院校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发生变化的状况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战略,学校主体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与核心。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形成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着眼于课程与教学特色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建构学校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特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或是不能持久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学校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在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文化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根据,要注重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高校在建设重点特色学科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历史传统、研究优势和地方需求,紧紧抓住“以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兼顾“优势”和“特色”两个重点,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选择性与协调性、外在性与内在性相结合,协调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人才引进与校内培养、校级学科与系级学科、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方能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动了地方高校扩张式发展。地方高校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办学定位模糊问题,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学术至上,这是地方高校对自身办学定位的僭越。根据西方地方高校办学经验及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职业性导向才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理性回归。由于内外压力,地方高校转型是应然选择,地方高校转型的方向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这种转型需要"厘清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内涵和特征,及时确定转型思路;创新管理机制,排除体制障碍;强化教学、专业和课程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6.
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孤立行为,整合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选择。运用整合策略可以实现高效低耗,追求最优品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运用整合的策略,应坚持以文化为内核,以特色为焦点,以发展为归宿;特色学校建设中整合策略的运用,应贯串在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海安县83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课业负担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感受随年级增长而增长,初中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业负担成因分析表明,初中生负担主要源于教师(学校),小学生负担主要源于家长,教师和家长压力主要源于学校和社会。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要做好家长工作,初中要侧重做好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具有一定的危害,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甚至危及家庭、学校及社会。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有内部、外部两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是学生表现欲强、好奇心强烈、独立意识增强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的不当行为造成的。针对原因,矫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对策主要有: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手段;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家长应营造民主互信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two‐year qualitative inquiry, carried out in Spain, on a rather neglected side of external support to schools: the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of external support agents when they go back to teaching. These ex‐advisers are career teachers who return ‘home’ to school after having left it to serve for some years in Teachers’ Centers, which in Spain are the institutions in charge of school support and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During their stay there, the ex‐advisers have developed a new discourse on teaching, on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on teacher training that, on their return, they have to contrast with their everyday life in schools. To explore this process, the conceptions, perceptions and visions of these professionals, has a high potential to throw some light on school support,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within our educational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two school case studies in Cyprus, in this paper I explore the role of small internal collaborative networks in promoting school improv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cases revealed a series of interrelated themes which indicated issues related to school improvement, and actually, it provided evidence that small internal collaborative networks could contribute to school improvement. This contribution wa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in the learning of children coming from vulnerable groups, to the creation of conditions for more effective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within the schools, and to changes in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