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崔艳丽 《文教资料》2008,(33):91-92
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引进法国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大学区制度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在江、浙、沪、京、津、冀等相对发达地区进行了实验,两年后以失败告终.这次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即一次成功的教育模式移植必须首先对模式进行成功的本土化改造,要取得其它社会系统尤其是行政系统的支持,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心理认同,契合本国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办学方向与办学方针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要重视学校的功能管理转到效能管理的模式、要重视各职能部门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的模式、要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行政干涉转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重视对教育管理以制度管人为主转到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要重视教育以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与科学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要重视教育为工业社会服务转到信息社会服务的管理模式、要重视教育"单主模式"转到"双主模式"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较详细分析,探索创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改革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而人们对待各种事物的观念则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个人行为也好、组织行为也好,都是受观念支配的。教育行政观念是指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行政的目标追求、角色定位、社会责任、职能使命及运作模式等教育行政管理基本问题的看法或主张,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教育行政观念,不是教育实践,但却是实践的指针;不是教育制度,但却是制度的思想基础;不是教育组织,但却是组织运行的基本准则。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首要的是更新教育行政观念。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4):217-218
自从我国于1986年恢复了教育督导制度以来,虽然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其中还是有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教育督导制度的落实。教育督导制度是对教学质量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的有效方法,督导着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行政管理、教学制度管理、学习三个方面,要想顺利的进行管理,那就需要有一个成熟的、独立的机构制度相应的制度,以达到督导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愿景>在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分别作出了与时俱进的阐述,并为人们提供了系统思考的成功典范.20世纪初,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最终,他改造了美国教育制度.21世纪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反思"从做中学",把产学结合视作高职教育系统之系统的系统观呼之欲出,其结果必将成功构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的发展模式,必将无愧于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资本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愿景》在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分别作出了与时俱进的阐述,并为人们提供了系统思考的成功典范。20世纪初,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最终,他改造了美国教育制度。21世纪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反思“从做中学”,把产学结合视作高职教育系统之系统的系统观呼之欲出.其结果必将成功构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的发展模式,必将无愧于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行政决策咨询制度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保障,应当成为我国行政管理法治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行政决策咨询制度的法治化程度还非常低,导致实践中行政决策失误现象严重。有鉴于此,应当以二元化的立法模式对行政决策咨询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具体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系统规范,通过完善的制度建构以提升我国行政决策咨询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行教育行政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教育行政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去由中央统一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体制,理顺各级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教育行政制度。为此,除了要认真研究我国的国情外,还要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介绍了美国各级政府在教育行政体制中的权力和责任,以供参考。 美国现行的教育行政制度系指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权机关在教育系统运营中法定的组织机构、权力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教育要素投入改革学校教育要素投入改革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通过改革学校教育要素投入的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二、学校组织管理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提高教育质量的努力就集中在效法企业组织管理方式来改造学校组织,改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权责体系,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改革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的目标、决策结构、激励机制、生产技术、信息机制这几个方面。三、学校教育制度安排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安排改革是在公立学校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将教育行政管理模式转化为一种经济市场模式,克服过去公立学校体制中的官僚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后,在公共治理理论和国家"权威自由主义"行政体制的共同影响下,韩国教育系统开始全面实施地方行政分权化改革。在实践中,韩国地方教育行政形成了"纵向二级机构设置、横向二元主体并行"的公共治理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为改革目标,以经费立法为改革保障,使韩国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该模式的不足之处也被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韩国教育公共治理持续变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共同行政行为”概念的出现与行政权力分权运作的体制上违背,无论对其作形式意义上的理解,还是实质意义上的界定,都会导致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因此应摒弃它,在立法、执法环节另寻其它理论支撑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改进。  相似文献   

12.
习俗是一种法律外的规则体系.作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几乎熔铸在血液中的生活方式的习俗,在本质上具有刚性的一面,刚性的习俗可能会形成一个相互锁定的体系,对于法律产生重大的影响.立法应当尊重习惯,如果不尊重习俗,在法律和习俗博弈的过程中,习俗因其惯性会阻碍法律的执行,直至修改法律.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公司法正式确立了董事会秘书制度,并将其界定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虽然我国大陆公司法对董事会秘书法律地位的表述与英国、美国及我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法律的表述基本一致,但由于公司法治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同,董事会秘书的实际法律地位不尽相同.我国应该以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形式从董事会秘书的任免、职权、法律责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秘书法律地位的实质内涵,特别是厘清董事会秘书与公司其他治理机关的关系,使移植后的董事会秘书制度更好地与我国公司其它治理制度融合,充分发挥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设立,对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起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合同法》对此制度规定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加以完善。不安抗辩权制度与《合同法》规定的另一制度—预期违约制度存在着明显区别,它们是各自独立、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法修订首先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如职业教育法的性质定位、职业教育法的职能定位、职业教育法的作用范畴定位等;二是审慎对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入法问题,需要从轻重缓急来分别对待各类问题,需要从可行性上认真研究进入职业教育法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法修订要从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建设来考虑,可以从不同的行政主体或调整关系分别从其他相关法律等多方面进行逐步立法共同组成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技术的发展,其图像质量和系统功能得到不断的完善。非常适合应用于高校的远程视频教学。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资源异地化带来的障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清视频互动教学合作项目依托现有网络平台。采用视频硬件系统与其他高校视频系统对接,实施视频教学。在网络上,系统采用内网IP,通过NAT、Qos等技术保证系统所需的网络带宽。学院在实现两岸教学的同时。还对系统应用进行扩展。在“校企合作”、院选课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玛宪法作为一部民主性律法,有其不可否定的历史作用。但魏玛宪法也存在体制性弊端。魏玛宪法中的双首长制造成总统权力扩张,议会政治难以运行;其比例代表制助长了小党的生存和发展,推动了纳粹党的发展壮大;另外,赋予总统紧急处分权也导致希特勒纳粹独裁有机可乘。这些体制性弊端一步步侵蚀了魏玛共和的根基,它客观上助长了纳粹独裁,也使自己最终葬送于纳粹独裁之手。  相似文献   

18.
语言所表达的人类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人们通过语言相互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两个方面对建立业务关系类外贸英语信函这种语篇人际意义的实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类语篇中的语气和人称的使用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促进了双方良好业务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从矢量的内积A·B=(A,B)=〈A|B〉直接引入左矢、左矢和度规张量;从仿射坐标系中矢量A=A~Ke_K=(A·e~K)e_K之表示式引进相伴基矢与相伴关量;并从仿射坐标系之间的广义正交变换引进协变矢量与逆变矢量;由此证明,这些矢量是紧密联系的,既彼此对立又相互补充、既相互对应又彼此相伴。  相似文献   

20.
模型化一直是社会科学重构认识论逻辑的有力途径。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社会科学的建模路径从基于变量走向基于对象,特别是基于主体的建模。基于主体的模型一方面将社会系统整体的自下而上的突现过程展示出来,另一方面将系统要素之间交互作用受到的自上而下的整体性约束予以形式化,为动态地理解社会系统的生成和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认知模式与方法论工具,以一种复杂系统思维推动了社会科学朝着“问题导向”的趋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