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闻""见"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时代在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师的作文教学展现出新的气象。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实现人机交流。  相似文献   

2.
袁晋 《生活教育》2011,(2):23-24
中国古代的荀子将学习视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西方国家近来也把有效的学习过程概括为"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获得真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向来为人们所推崇。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有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著名论述;德国杰出诗人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  相似文献   

4.
<正>初中语文教材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道德美、人生美都强烈地蕴藏于课文之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挖掘、感悟、再造这些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寓教于趣,在视听中感受美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  相似文献   

5.
著名心理学家烈昂节夫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儿童的心理起源于外部活动,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无独有偶,早在2000多年前倡导"知行统一"的荀子也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国的优良学风。孔子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以言过其行为耻辱。又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如何,不仅听他怎样说,更重要的是看他怎样做,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宣言。荀况具体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至矣。”这就说,“学”是为  相似文献   

7.
<正> 思想政治课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理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只有通过考察学生的行为,才能检查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荀况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  相似文献   

8.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插图与课文浑然一体,相互印证。与以往的语文教材相比,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明显增多,渲染力度更强,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字处见画,画处见字,画与文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两千多年后,无数职业教育践行者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从2008年落户天津,到2012年赛区遍布全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走过5年。这5年,大赛的规模逐渐扩大,内涵逐渐丰富,校企合作逐步深入,与社会需求逐步贴近,  相似文献   

10.
张巧 《考试周刊》2015,(20):92-93
<正>《荀子·儒效篇》中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换为英文,即为:"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在十几年的英语教育中,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我践行着这一理念,自认为此即为我在教育中要追寻的佳境,让学生都参与课堂,即为高效课堂之关键,也是教育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让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笔者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巧妙地运用课文插图,为课堂教学增色:运用插图,导入新课;运用插图,理解课文;运用插图,指导朗读;运用插图,引导想象;运用插图,帮助背诵;运用插图,指导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直观、最简便的直观“教具”和“学具”.课文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深化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载体,是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重要平台,也是陶冶学生心灵情趣的良好素材.因此,语文课堂需要重视插图,学生需要牵手插图,本文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教学片断剖析为载体,对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插图使用的现状、插图利用的情况进行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何宏位 《考试周刊》2010,(24):115-116
直观化教学,即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提出了教学要以“见”、“闻”为基础的直观化教学思想:“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在教学呈现上注意利用问题情境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于是教学情境创设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然而在五花八门的情境创设中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下面仅就两大情境创设——形象情境创设和愤悱情境创设进行剖析。现象一:“脱钩”的形象情境创设形象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表现就是利用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图片而创设的教学氛围及把课文文本演绎成课本剧等。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各类插图150多幅。其种类之多。内容之广。数量之众,堪称历届语文教材之最。这些课文插图。不是对课本的装饰.而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它不仅凝聚了课本编辑者的匠心独运.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然而,仍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把这种类繁多、画面精彩、数量颇丰的课文插图利用起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却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课文点缀;在教学中他们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用而不全。这种严重浪费课程资源的行为和忽视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图文并茂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插图 ,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 ,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有插图的课文 ,实质上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结合体。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依图导入 ,引趣学文课文中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 ,特别是中低年级的教材 ,编者根据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许多童话、儿歌或描写景物的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具体形象的连环式插图。一幅插图代表一部分课文内容 ,几幅连续性插图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学时利用插图 ,相机导入 ,…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备了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易于感知、与课文联系紧密等特点,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方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小学生对插图进行正确观察。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图系统中,插图是与文字互相配合的第一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文本、读者(师生)、编者、画家生成的对话空间中,可以从氛围渲染、文本表现、文图配合三个方面展开对插图叙事的考量。聚焦小学低年级课文,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叙事优缺点,并从图文叙事入手,介绍单幅图、多幅图、图文教学的策略,有助于为教材插图的设计和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话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文章以人教版修订教材中的对话板块为分析对象,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利用课文插图、借助多媒体道具、凸显生活用语、聚焦语言功能和契合实践经验等提高对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