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的话,那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又推出必读篇目,就是希望语文课堂扩大一些、开放一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革新,给语文课予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中,在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用一句话概括起来,那就是:教求其精,学求其博。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展示人类审美的语言艺术。语文教材选编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佳作,从内容到形式无不蕴含美。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审美的过程。但抽象的“问、答、讲”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生厌,不爱语文课。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教师应以自身的教学魅力,让课堂生动闪亮,变得可爱起来。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极富魅力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阵地,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每天只有45分钟,一周的语文课加起来还不到4小时!“课堂”这一阵地,也确实有点小。所以,我们还应该开辟一些辅助阵地。从1994年至今,我一直在探索一套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以课堂45分钟为训练语文能力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常有感于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的韵味无穷,不要说学生,连教师的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情感也被深深打动。反思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总觉得“上语文课没劲儿”.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乏味”密切相连。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上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更是一门艺术”,就是使学生在语文课有限的时空内获得情感的熏陶、净化,获得美的感染、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节好的语文课不只是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否新颖巧妙,更重要的是看这些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形式等在学生身上所起到的作用,即学生是否真正地“活”了起来。如何让学生“活”起来,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有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9.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3,(31):35-36
贵刊2002年第31期登载了《语文课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一文,后又相继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文章。笔者认为,此次讨论已经超越其案例本身的思考意义,引发人们纵深地从“发展人”的角度去审度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这种讨论有利于引导语文课堂教学逐渐走向成熟。这也许就是编者颇具匠心的初衷吧。语文课中该不该讨论“救人方法”?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想。一、创设对话的教学环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救人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教学情境,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阳光,一堂课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精彩艺术。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激起他们心底的涟漪,激起他们智慧的浪花,唤起他们澎湃的激情,才是高效语文教学课堂,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孩子“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以语文课为“一石”,激起孩子心中“千层浪”。  相似文献   

11.
不少实习生问,怎样才算是上好一堂语文课。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就其本质上,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应该要有“高峰体验”。所谓“高峰体验”,简单地说是人的一种心理上的积极体验。一堂课如果有学生出现了“高峰体验”,就是教学的成功;有很多学生甚至是全班学生都出现了“高峰体验”,那是课堂教学的大成功。就是上好了一堂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4.
杨扬 《现代语文》2010,(12):40-42
一、引语:阅读教学的“放逐”与“回归”都是一种进步 经过许多学者与同侪的努力,“语文”的课堂学习重归文字与思想的教学。过去所谓的“知识化”倾向,是在语文教学中把语言当做一门知识系统地来教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加上学生的“标准回答”的“粗放模式”,而不是将语文课常当做一种语言交往和思想的通融碰撞的活动来带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杨玉芳 《河北教育》2011,(12):40-40
于永正老师说:“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好作文。”小学语文教学不过是“听说读写”而已,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应该是为“听说读写”服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简”。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把信息技术与它适当地整合起来,将会很好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然而当下有些语文课,媒体的使用与语文课没有有机整合,丢失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那么,如何让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一、通过网络环境促使学生“读”出语文味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它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7.
庄小敏 《考试周刊》2013,(29):41-41
<正>一让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在智力的不断开发中,在好奇心的不断激发中,积极地探求知识,领悟真理。让语文课活起来,就是反对传统教学的死板、沉闷和模式化,反对传统教学用"灌"、"压"的办法开展高难度、高速度的课堂教学,反对传统教学的"教本主义",忽视对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语文课活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因情绪和思维不断受到刺激和挑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它的基本目的和要求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祖国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下,在一段时期内,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甚至于取消语文课,把语文课和政治课合并起来,致使有的教师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读“微言大义”,任意发挥,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达到语文课作为一本基础工具课的目的和任务,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粉碎“四人帮”以后,语文教学出现了生  相似文献   

19.
没有“语文味”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课迫切需要返璞归真,语文就是要教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美起来呢?笔者以为,诗化教学是语文课美的支撑点。诗化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要充满诗情画意,它侧重于以诗歌、对联、整句、顺口溜等上口、多趣、易记的形式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