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起始概念。加强起始概念的理解与内化,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自主迁移,建构新知。二年级“倍的认识”即是这样一种重要的起始概念。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比较两数相差关系的经验积累,对平均分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理解。在初步认识倍,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后,将延伸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比较理解倍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3.
薛艳  王丽梅  马中华 《辽宁教育》2011,(12):58-61,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倍的认识例2一例3。 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活泼的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直观活动,使学生建立“一个数的几倍”的表象,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2009,(16)
一、教前准备和预案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乘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六年制二、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知道一倍数求几倍数的应用题出现较多,如,第四册的第74、75页的例7、例8讲了一倍数和几倍数的关系,都属于知道一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解答的应用题,又如第五册第44页例3、第六册第66页例1,也是“几倍求和”和两步计算应用题。但对于知道“几倍数”,求“一倍数”的应用题,就没有专设例题,在练习中却又有这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P_(88)至P_(89)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继续学习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 教材先通过例3指导学生操作,从中抽象出“求  相似文献   

8.
画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为例,通过设计“倍”的串联问题,引导学生采用画图法,建构“倍”的概念,学习“倍”的相关知识,在逐渐抽象中实现思维的进阶,最终领悟本质。  相似文献   

9.
正依据2011年版课标修订后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下面,笔者就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一单元,与旧教材作简要的对比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结构上的变化旧教材把"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下册,分开进行教学,比较零散。而新教材把"倍的认识"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除法的一种应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儿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儿童在学习乘法时,已学会“求—个数的几倍”;在学习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时,已学会“求—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些都是学习“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教学这部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这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导出来的,但是比“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又抽象些,而且容易和前面讲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混淆。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首先要使儿童进一步明确“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讲解怎样求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2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发展“四基”“四能”并培养几何直观。2.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沟通倍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解决乘法问题的内在一致性,发展模型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成功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教学思考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数与形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直接基础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认识,虽然"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但如何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未知的"倍的概念"衔接起来,却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设计□礼县实验小学田巧云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50页例8。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2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3初步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解题特点;4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0页。【教材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借助现实情境中百分数的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67页例3、例4。教学目的:通过运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求一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4×4= 20×4= 12×8= 15×3= 15×6= 42×2= 2.口答文字式题 5个4是多少? 8个7是多少? 4个12是多少? 4个20是多少? 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由几个几向倍的概念转化,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打下基础。二、建立“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周辉霞 《成才之路》2014,(20):36-36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很抽象,比如“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下面我借助自己执教的课例“倍的认识”,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一、在操作、观察、演示中,初步感知“倍”的模型 本节课共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学具操作:用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学生操作学具,交流展示摆法。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和学生讨论比较“个数”时,自然渗透了“对应”的思想,让学生摆学具要注意“一一对应”。这就在倍的建模上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次学具操作: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教师在学生展示时追问:为什么要3个3个地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沟通了“同样多”和“标准量”的联系。第三次学具操作:王丁把贝壳送给朋友一只。王丁现在有2只贝壳,那么李飞现在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引导学生再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根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摆?学生摆后展示交流,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并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和倍交上“朋友”。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标准量改变而改变,打通了“几个几个地摆”和“倍”的联系,使学生成功建立“倍”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重要而又相对抽象的概念。随着教材的改编,“倍”的教学提前了,也就是由原来的“乘法——除法——倍”的教学顺序改变为“乘法——倍——除法”的教学顺序。这时候应该如何教学“倍”呢?新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沟通,由“几个几”转化为“几的几倍”,  相似文献   

19.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思路相同,其关键都是从问题入手,找准谁跟谁比,用除法来计算。本节课的复习,我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20.
<正>《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倍的认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教材首先呈现了经过加工的生活场景,图中三个小朋友围着一个花坛数其中各种花的朵数,并根据每种花的数量进行比较,由此引出"蓝花有2朵,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