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闺塾》是高语四册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闺塾》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重头戏。戏中描写的是小姐杜丽娘与丫鬟春香在闺塾中听老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显然,陈最良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失败的课,课堂一片混乱,老师教不得法,学生学无所得。仔细分析这出戏,可以从中找出对我们课堂教学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因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杜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师讲课,故意闹学。于是,不少解读的人把重点放在“谁闹”和“怎么闹”上,然后简单地得出结论认为《闺塾》的主旨是在批判封建知识分子及封建教育。笔者认为要深入分析“为什么闹”,才能准确把握《闺塾》的思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戏剧一定是少不了矛盾冲突的,《闺塾》一场戏也不例外。我们先来看一看陈最良与春香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闺塾>这出戏描写了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塾师陈最良讲课的情景.汤显祖以其生花妙笔,塑造了这三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相对于光彩照人的杜丽娘、率直泼辣的春香而言,陈最良只是配角.教参中对其做了如下论断:"一个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严格遵守封建教义","逢迎家主","有一定的虚伪性".这些话语将陈最良定格为一个活脱脱的"反面人物".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根据文本,一一细说.……  相似文献   

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塾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ǎo”,有的说念“hào”,  相似文献   

6.
《闺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戏剧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明代戏曲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第七出戏,这出戏描写了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塾师陈最良讲课的情景,围绕着教与学的矛盾展开剧情。《牡丹亭》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剧作,汤显祖本人也给予了它特别的厚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相似文献   

7.
说“飞白”     
张剑平 《语文知识》2005,(11):29-29
高中《语文》第四册《闺塾》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私塾先生陈最良为杜丽娘讲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丫环春香打岔道:“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春香的这番话在修辞上被称为飞白。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 由于《闺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前两篇戏剧的基础上,学生对戏剧的基本常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就未再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简要了解作者及《牡丹亭》剧情;个性化阅读,品味戏曲语言,体会人物形象;讨论分析杜丽娘与陈最良冲突的实质;初步理解《牡丹亭》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闺塾》又名〈春香闹学》,是编人中学教材中为数不多的戏剧名段。它出自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第七出,写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了杜丽娘以后嫁人,能够知书达理,“谈吐相称”,给父母脸上“增添光辉”。所以延请了饱学儒士,六十岁的陈最良给杜丽娘上课。  相似文献   

1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经》中的名句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关雎》曾多次编入中学教材,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也选入了高中语教材第四册。其中有闺垫先生陈最良吟诵并讲解《关雎》前四句的情节。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在教材中,有的注为“hào”,有的没加注。各类练习册和教学辅导用书有的说念“hào”,有的说念“hǎo”,让人莫衷一是。时下的电视剧也经常引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剧中人物有的将“好”读着“hǎo”,有的读着“hào”.读法也很不统一。“君子好逑”的“好”到底该怎样读.有必要进行一番辨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中《闺塾》一出,后称之为《春香闹学》,剧情并不难懂。明代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说,《牡丹亭》一剧“笔笔风来,层层空到”。就《闺塾》一出,细细读来,则可见其笔笔层层奥妙无穷。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闺塾》一节被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其中关于师塾先生陈最良课堂教学失败的描写,读后引起了我对现今语文课中文学作品教学的思考: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活而不乱。《闺塾》中老塾师陈最良认真备课,“早膳己过”,“且把《毛诗》潜玩一遍”。显然,他的授课是有准备,有目的的。但学生杜丽娘和侍女春香一上场,就把一节课“闹”得不成样子。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应当从陈老先生授课失误中吸取点教训。课文中当陈老师要求“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时,春香立马摆开架势:“今日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当老师讲到…  相似文献   

14.
张曲 《湖南教育》2010,(1):38-38
《牡丹亭&#183;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痛苦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惟恐避之而不及。《关雎》给了杜丽娘爱的精神觉醒,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开头有老塾师诵读《诗经-关雎》的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情节,教材把其中的“好”注为hào.这是错误的。 “好”有两种读音:读hǎo时,作形容词用,美好、美丽、友好的意思;读hào时,作  相似文献   

16.
明清传奇每出戏的开头和结尾,皆有角色吟诵的四句韵语,称作“定场诗”和“下场诗”。《牡丹亭·闺塾》亦不例外。塾师陈最良上场,吟道: 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相似文献   

17.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戏曲"单元节选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闺塾》。读这个剧本中的私塾教师陈最良,我们可以从中生发出许多的感触。虽然时代完全不同,教授的学业也有很大区别,但是作为"教师"这个职业的一些本质特征却依然有相通之处。因而研讨一下陈最良作为教师的形象,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首先,陈最良作为官宦人家雇佣的家庭教师,他是尽职尽责的。他敢于批评学生不合规矩的行为。陈  相似文献   

18.
韩亚林 《语文知识》2005,(12):29-30
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有《闺塾》(节选自《牡丹亭》)、《哀江南》(节选自《桃花扇》)和《柳毅传》(节选),从文学体裁来看,《牡丹亭》和《桃花扇》属于明清传奇,《柳毅传》属于唐代传奇。虽然唐传奇与明清传奇都称传奇,但唐传奇指唐代的文言小说,明清传奇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形式,二者在  相似文献   

19.
说“万福”     
高中《语文》第四册《闺塾》中涉及“万福”这一古礼,由于时代变迁,今人多不了解,现结合一些资料试作阐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例 描述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闺塾》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当分析到老夫子陈最良的形象时,却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