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田秸秆直接还田后接种蚯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比不接种蚯蚓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芬莉降低14.6%和7%,总孔隙度增加6.8和3.4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1%和6.7%、18.3%和6.1%、8.8%4.0%、15.3%和10.1%;土壤中团粒结构提高了16.7和5.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提高4.2和2.7个百分点;土壤pH值无明显变化。总之,不论是小麦秸秆全部还田,还是还田后再接种蚯蚓,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而秸秆全部还田配合接种蚯蚓处理。对0-20cm土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正>1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蚯蚓"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从蚯蚓的体色、体形、运动和对湿度的反应入手,让学生合力探究蚯蚓对土壤生活的适应性,仔细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描述实验探究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和环带,辨析蚯蚓的前、后端、体毛和刚毛,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对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放线菌增加了39.46%,真菌增加了29.71%,总量增加了25.81%;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18.18%,放线菌增加了29.45%,真菌增加了16.24%,总量增加了21.14%.4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42.71%,放线菌增加了39.08%,真菌增加了36.92%,总量增加了42.53%;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33.69%,放线菌增加了22.29%,真菌增加了20.71%,总量增加了32.73%.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幅均高于接种蚯蚓的露地土壤.其中4月时接种蚯蚓后的温室土壤的细菌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蚯蚓数量动态和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菜园和荒地土壤中蚯蚓的数量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菜园的蚯蚓密度从3-6月逐渐减少,荒地土壤中蚯蚓密度从3-6月逐渐增多,而两者的垂直分布都是从上到下逐渐减少。在菜园和荒地土壤中的环境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菜地的蚯蚓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和pH值,而影响荒地蚯蚓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温度和含水量。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蚯蚓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它有改良土壤的本领,是农家的好帮手。据科学家统计,如果每亩地里有五万条蚯蚓,每年排泄的蚓粪约有18吨之多。蚓粪含丰富的氮、磷、钾、镁等元素,是一种高效的颗粒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蚯蚓怎样在土壤中不断纵横穿孔、上下翻动土壤呢?要了解这个秘密,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观察实验: 先采集蚯蚓。可在菜园或是农田里肥沃的土壤上浇些稀氨水、盐水或烟草水,蚯蚓就会从土中爬出。蚯蚓怕水,因此,雨后在露出水面的地上翻土,也可采集到蚯蚓。蚯蚓采到后,用水洗净,挑选粗壮无伤的放在洁净的马粪纸上,你可用手指在蚯蚓身上轻轻地来回抚摸,就会感觉到蚯蚓身上有  相似文献   

6.
改变探究活动的呈现方式,设计一些小问题、小活动,引领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探究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运动的快慢和探究蚯蚓对湿度的反应,让学生从活动中概括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并自主建构概念。  相似文献   

7.
蚯蚓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蚯蚓活动对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对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和露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未接种蚯蚓的处理比较,12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24.53%,放线菌增加了39.46%,真菌增加了29.7l%,总量增加了25.8l%;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18.18%,放线菌增加了29.45%,真菌增加了16.24%,总量增加了21.14%。4月时,温室土壤中细菌增加了42.7l%,放线菌增加了39.08%,真菌增加了36.92%,总量增加了42.53%;露地土壤中细菌增加了33.69%,放线菌增加了22.29%,真菌增加了20.7l%,总量增加了32.73%。接种蚯蚓的温室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增幅均高于接种蚯蚓的露地土壤。其中4月时接种蚯蚓后的温室土壤的细菌增加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对内蒙古赤峰市周边地区蚯蚓进行染毒,研究了赤峰市周边地区普遍使用的灭蝇胺对蚯蚓的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引起蚯蚓中毒或死亡,滤纸法48h时灭蝇胺半致死浓度(LC50)为2.27g/L。自然土壤法14d时蚯蚓有中毒现象,但无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9.
1问题提出蚯蚓是人类的朋友,可以帮助农作物松土、分解垃圾等。但是,近年来很难再发现蚯蚓。可能是土壤中增多了使蚯蚓不适应的某些物质气味,导致蚯蚓的数量减少。那么,蚯蚓是否具有嗅觉呢?于是决定对蚯蚓是否具有嗅觉进行了探究。实验用不同类型的材料,观察蚯蚓的反应,从而了解蚯蚓是否具有嗅觉,同时观察蚯蚓不喜欢哪类气味。  相似文献   

10.
<正>例1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什么?解析蚯蚓靠身体的收缩和伸长来完成运动,为了防止在原地伸缩,蚯蚓身体前后端的刚毛协调地打入土壤中,增大摩擦力,使蚯蚓能在土壤中快速移动。而在玻璃板上,刚毛无法打入玻璃中,因此无法增  相似文献   

11.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玉米人农庄的玉米人,今天我来向你介绍一位生活在土壤里的朋友——蚯蚓。 蚯蚓的家在潮湿的土壤里,所以我说它是土壤里的朋友。蚯蚓身体有暗红色或灰黑色两种颜色,像一条胶皮管子一样。它的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这是蚯蚓排粪便的地方。如果你想和蚯蚓说悄悄话,你就要学会  相似文献   

12.
一、蚯蚓运动方式的观察蚯蚓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与土壤钻穴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其运动方式也很特殊,借助刚毛的帮助,蚯蚓可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伸缩性蠕动。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对环节动物的教学和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对蚯蚓的运动方式作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下耕耘者——蚯蚓蚯蚓的辛勤“耕耘”能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它们的粪  相似文献   

14.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对内蒙古赤峰市周边地区蚯蚓进行染毒,研究了赤峰市周边地区普遍使用的博士1:4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单一试验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引起蚯蚓中毒或死亡,滤纸法48h时博士1:4半致死浓度(LC50)为2.8732g/L.自然土壤法14d时蚯蚓有明显中毒现象,但无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15.
清道夫蚯蚓     
《少年科学》2010,(11):19-25
<正>地球上有一种身体细而长、生活在土壤里的动物,它就是蚯蚓。有意思的是,蚯蚓对人类很有益处,科学家对蚯蚓所做的"工作"越来越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蚯蚓之梦     
启示:蚯蚓身在暗无天日的地底,终年耕耘,是土壤的开发者和维护者,并不参与地面上的纷争。但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以及对蚯蚓的商业利用,使大量蚯蚓被迫离开它们熟悉的土地。尽管蚯蚓之梦非常卑微,但它们能主宰自己的未来,不被贪婪的人吞食么?  相似文献   

17.
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种地的农民都喜欢它。它们怎么那么受欢迎呢?我用玻璃瓶养了几条小蚯蚓,看看它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小蚯蚓在土壤里非常活  相似文献   

18.
蚯蚓是农民的好助手,改良土壤的“专家”。它的食量很大,每天吞进的食物约等于自身的体重,经过消化,排出大量蚓粪。蚓粪含有氮、磷、钾、镁等元素,比一般土壤的含量高3~11倍;蚓粪还含有15~30%的胡敏酸,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蚯蚓能在板结的土壤里钻孔潜行,使土壤变得既疏松又肥沃。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四月初,我们学习了《动物与环境》一课后,我懂得了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蚯蚓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经常在土壤里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含有很多的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上等肥料。我想,蚯蚓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好处,何不就在地里人工饲养繁殖蚯蚓呢?  相似文献   

20.
蚯蚓是研究土壤污染状况的重要模式生物,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蚯蚓对农药的胁迫非常敏感,是评价土壤环境安全的重要指示生物.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对土壤及环境的污染,因此研究农药对蚯蚓的毒理试验是必要的.本文拟从农药对蚯蚓的急}生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两个角度综述农药对蚯蚓毒理试验的研究进展,并对蚯蚓的毒理试验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