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图式是十分重要的语义结构。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人体词「頭」的语义结构,可知人体词「頭」多义结构的形成是在具有自然联系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来实现的。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传统课堂空间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未来课堂是一个泛在学习、技术化的多维空间。在具身认知科学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身体对认知的意义,强调心智、身体、背景三者之间的有机平衡和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具身学习的三个特征--涉身性、体验性和嵌入性,指出了无身认知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弊端,同时从科学技术和具身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具身交互式教学活动设计的新思路--学习目标的生成性、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学习活动的体验性和学习环境的无意识性,从而帮助实现学生身体动作、技术、环境的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3.
Physical Literacy作为一个西方舶来品,在本土释义过程中出现了 “体育素养”与 “身体素养”2种不同理解。在阐释 Physical Literacy提出背景、内涵与理论基础之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理解的论证思路,指出 “体育素养”的释义是对具身性认知理论的忽视与窄化,也弱化了 PhysicalLit- eracy的丰富内涵与意义。“身体素养”是更科学、合理的解读与阐释,符合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现实情形。进一步分析国内外 Physical Literacy的不同测评体系,指出当前的测评体系均未能较好诠释 Physical Literacy概念中的具身性认知理论,并对 Physical Literacy测评能与不能的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我国身体素养测评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协同理论为研究视角,论述构成身体活动系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动作技能的发展水平对诱发、保持或降低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具有动态协调作用,是身体活动系统中的序参量。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系统之间的关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儿童早期,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系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到了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时期,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系统之间的联系逐渐得到加强,而二者之间关系发生的动态变化正是身体活动系统中的其它子系统如感知觉能力、体能及身体形态等重要变量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体操;动作教学与其它项目教学不同,教师多以身体的接触或接近为传导指令信息,引财学生学习,这种“身体接触教育”手段也是情感运用于体操教学特有的形式,了解并恰当运用之,可加速支作技能形成,缩短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身体意象研究进入繁荣时期,相关理论与研究层出不穷,出现了社会文化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外表图式等理论。本文以当前身体意象研究的主流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理论的构建并介绍了相应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身体意象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希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探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运动在人类认知发展学习中的意义,拓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史前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且其运动方式、类型与身体动作技能孕育了现代体育;人类早期的知识是人类认知学习发展的结果,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身体运动的知识和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的知识,且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人类早期的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它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人类认知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探讨了开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广义的身体运动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体育学和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理论的未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8.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是人类大量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然而数量有限的意象图式却可以帮助人们组织和理解无限的事物和经验,在纷繁复杂的认知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省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文彩 《美育学刊》2020,11(2):38-46
在中外美育史上,身体感性一直处于“心育”的掩蔽之下,身体美学则将其解放出来,并作为美育的重要维度。按身体美学的理解,身体感性教育是一种具身性的生存实践教育,它以身体感官、身体习惯和身体欲望为基本对象,主要通过前反思的身体陶冶、反思性的身体训练以及身体欲望管理等途径,来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这一美育的终极目的。身体美育这一系统性的观念,尽管有“拔高”身体之嫌,但对“心育”传统而言,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矫正。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点,也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原点.自由而强健的身体引发了古希腊人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从而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开启了人类身体教育的序幕.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体育教育成了一种对身体的教化过程,而文明社会形成的对抗更使体育教育的竞技化成为一个常态.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分析法,寻找文化与动作技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发现并证明文化因素对动作技能学习的规约性。认为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动作技能的形成是在全面的文化生活过程中实现的,身体文化中的身体教育其直接目的就是身体的保健和积极促进身体的成长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文化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改进和提高具有规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身体自我是整体自我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关于身体自我认知的研究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自我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主要包括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等方面,因此身体自我认知量表的编制着重从多维度的角度全面反映身体自我。2.身体自我认知量表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其跨文化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和证实。3.关于身体自我认知的实验和测量大多局限于横向设计上,而忽视了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测量的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客观身体质量指数BMI、主观身体价值感、改变身体形象的行为意向以及整体自尊、一般生活满意感为效标,对从问卷调查法、形象选择法、形象调节法以及内隐实验法中抽取的4项身体意象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考察了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共160名体育大学学生参加了本项研究,其中男生97名,女生63名,均龄21.21岁.因素分析发现,问卷调查、形象选择、形象调节3种方法测量的是外显身体意象;内隐实验法测量的是内隐身体意象,外显与内隐身体意象出现分离.外显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为低度相关.分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整体自尊对生活满意感的预测贡献后,身体意象仍有可能对预测生活满意感做出新的增值贡献.讨论了研究结果的方法意义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残障者身体自我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身体自我是整体自我的核心成分,与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考察残障者身体自我因残障所受的影响,探讨运动参与对残障者身体自我、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归纳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残障类型、成残时间和性别三个重要因素以及运动参与对残障者身体自我的影响.结果发现:残障类型与身体自我不同的维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学习障碍对身体自我没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功能性的躯体残障更能损害身体能力知觉,而外显的残障能对身体意象造成更大的影响;先天残障、年龄较小的残障者表现出更低的身体评价;残障者的身体自我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独特的性别差异;适应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残障者提高身体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对已有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身体转向”背景下,“身体资本”为运动员的身体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的具身化形式入手,探讨运动员身体资本的生成逻辑。认为运动员身体资本的生成,依赖于在一定的体育场域中获取资本时间的长短以及经受的一系列历练。并从三个维度对运动员身体资本生成逻辑进行分析:从自然生成维度来看,要重视运动员的选材工作;从技术生成维度来看,运动员必须选择具有个人特征的技战术,这是其立足赛场的重要依据;从文化生成维度看,中国运动员身上既具有奥林匹克文化气质,还背负着国家使命感。建议运动员正视身体问题,遵循身体资本的生成逻辑,积极建构身体资本。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观实现了认知范式由经典认知科学的转变,突出身体、心智和环境在认知活动的作用,通过探析"具身"逻辑起点、构成机制解构具身学习,以此为基础创生出情境化具身课程范式、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让课程与教学遭遇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17.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探究身体活动与沙巴文图符的相关性,研究运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通过感通思维方式,结合沙巴文原生性图画文字的特征,筛选出尔苏藏族节日庆典活动和民间信仰仪式中典型的身体动作、仪式符号与沙巴文图经中具有身体活动意涵的图符。创新性采用立体可视化的实证路线以探索身体活动与沙巴文字相关性。正向立体路线:身体活动及身体所造器物对图画文字形成具有非线性思维属性和特征。读图和识图的非线性思维强化表达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整体观”,身体对文字形成具有源生性,身体活动对自源文字的衍生、发展、嬗变具有发散思维属性与特征。逆向立体路线:沙巴经书上的文字是身体活动和身体所造器物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凝练和表达。沙巴文字的口耳相传正是通过身体活动及身体所造器物转换性再生的表达。“身体图式”与文字相关性“整体观”研究对“象形文字链”中文字的形成方式、层度、规律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队列训练是新兵入伍训练的重要内容,对新兵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针对队列动作对身体的需求,分析把握队列动作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提出提升队列动作训练质量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动作发展的视角分析目前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开展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提供参考。调查表明:韵律性身体活动广泛分布于幼儿体育活动、音乐教学活动和舞蹈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园都自主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且需求量大;教师对活动设计的理念把握得较好,认同在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的设计原则,但多数教师在设计实践中不清楚不同年龄幼儿具体的动作发展特征是什么,很难依据幼儿动作发展特征与规律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教师能够认同“动作”在活动设计时的核心要素地位,但多数教师凭直觉设计活动,不知道具体应该选择哪些动作内容,势必影响幼儿动作发展的效果;教师对自己设计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评价不高,感觉自主设计活动较为困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认识,补充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知识,明确幼儿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动作模式与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科学地设计出韵律性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