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中间势力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时,中间人士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最先提出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及谋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办法,对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国共矛盾愈演愈烈之时,他们又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调解矛盾,平息内争,沟通歧见,防止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了团结抗日的局面,对坚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间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抗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罗观 《考试周刊》2013,(1):28-29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发生的头等大事,它承前启后,对未来具有决定意义。虽然重庆谈判没有带来国内渴望的和平,没有解决国共之间的主要分歧,没有避免内战,但是谈判中中共的统战工作,赢得中间势力的支持,中共变政治上的被动为主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重庆谈判对海峡两岸现阶段乃至今后关系的发展都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势力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崛起,汇集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组织了地方乃至全国性的救亡团体,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其政党观念逐步增强。抗战胜利后的短时期内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中间势力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崛起,汇集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组织了地方乃至全国性的救亡团体,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其政党观念逐步增强。抗战胜利后的短时期内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毛泽东政治民主化必要性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民主化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很必要手段,是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需要,是争取中间势力的旗帜,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内在要求。这一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使抗战取得胜利有了保证;它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它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它为中共与中间势力走到一起奠定了基础; 它也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战争的胜利使世界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中国暂时呈现出三大政治势力鼎立的政治格局。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大政治力量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对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国民党集团、中国共产党以及中间势力三大政治派别的历史发展情况、现状以及战后主张等方面,分析其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乃至地方军阀都纷纷改变了政治态度,在抗日救亡这一共同政治利益的基础上初步实现政治凝聚;他们积极从事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其自身组织也有了初步发展;中间势力的崛起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郭大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之初,除了既有的国共两党力量继续角逐,美苏两国逐渐通过"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深入干预中国内政;与此同时,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势力迅速崛起,对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农民支持和参加民族解放战争,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保障农民政治利益的方针政策,使农民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吴淋  孙永继 《中学文科》2003,(10):42-43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界人民广泛参加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民族解放战争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决定,国共两党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一、中共倡导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战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面对这…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的近代化和革命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中华民族已经普遍产生了抗战决心,并作了可能的物质准备,中国已经团结起来,有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政府,这些都为抗战奠定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才使甲午战争的悲剧没有重演.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王真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大发展。抗战爆发时,中共党员数量仅为4万余人,红军为5.5万余人。而到抗战结束时,中...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高举民族抗战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党当局与我党合作抗日,并对其消极抗战,开展必要的斗争,团结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力量发展的辉煌胜利。这些成功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运用于中国实际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的光辉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有其特殊的、异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党的力量大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经过抗战的八年,党的队伍,从抗战开始的四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前夕的一百二十一万,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从抗战开始的三万二千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一百二十七万正规军、二百二十万民兵,这样一支强大的力量。“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间党派,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坚持抗日,积极提出各自的抗战主张,对推动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长征是抗战由局部演变为全国性的奠基石。它促使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由分歧趋向统一,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方向。长征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存在着向有利于抗战转化,具有共同的前提和相似的实施手段等共性,同时也存在对中间势力认识的不同,实施政策手段的不同,代表的阶级本质不同和运行的实践结果不同等差异性。抗日的共同目标、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国内外形势是政策产生共性的原因;阶级矛盾的现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抗战路线、中间势力的动摇性特点与中间势力不同的历史渊源则是政策出现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沿,指引着全民族抗战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党消极抗日,致使国家政治、经济更加腐败落后。中间党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伟大的抗日战争,对于中国各党派是一次大检阅。它检阅了哪些党派代表人民,代表进步,哪个党派将最终赢得人民,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20.
(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战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经过八年全民族的浴血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华各族儿女为此而引以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