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置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板块,使其真正嵌入语文课程中。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效不理想可归因于弱化过程性指导、泛化过程性评价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和评价的脱节。为此,教师可以基于“评导=信息收集+价值判断+活动支持”这一公式,建构评导嵌套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型和实施路径,引导学生实现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2.
评价是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手段,建构由表现性任务、阅读过程、多元主体构成的“1+5+n”整本书评价模式,旨在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实现以评促读、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3.
目前,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缺乏细化,评价过程缺少反馈、诊断和激励,评价策略单一,方法简单,因而影响其实施效果。参照课程标准,结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特点,构建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的内容序列,设计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性强的表现性阅读评价方案,细化目标,积极发挥表现性评价情境性、指导性、过程性的作用,在真实活动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促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整本书阅读的教与学区别于传统的选篇教学,具有整体性、贯通性和个性化特征。因此,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评价,也有别于传统的评价方式。本研究试图以建立“整本书阅读档案”的方式,凭借其共建性、持续性、表现性和过程性等优势,消解整本书阅读教学视域下过程性评价实施层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袁丽 《教学与管理》2022,(33):74-78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从国家、课程到个体终身学习层面的必然发展趋势。从内外因分析来看,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整本书阅读目标建构的混乱性困境、阅读内容繁杂的结构性困境和阅读评价体系的缺失性困境。解决路径应从明确进阶式的教学目标、统整聚合性的教学内容、建构数字化记录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把握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从“应为”到“可为”的空间,从而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广助力。  相似文献   

6.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需从“短线”走向“长程”:注重过程性指导,体现对整本书阅读进程的整体观照;观照不同阅读活动的设计,保障整本书阅读层级的循序渐进;提供策略与工具的支持,强化整本书阅读方式的自如切换。“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需从“浅表”走向“深度”:梳理整本书内容,打好深度阅读的根基;组织话题交流,铺设深度阅读的路径;创设任务情境,创建深度阅读的场域;编制阅读评价单,提供深度阅读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实施整本书阅读评价需要从不同角度展开多元评价,教师可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角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辅以适当的效果评估,同时注意解决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并对各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同时根据各学段文本内容的整合程度,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对初中生而言,如何完成第四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呢?笔者在家校共读、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初步探索出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本文在理解“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定位与内容的基础上,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探索“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落地实践,力求通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和实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逐步成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  相似文献   

10.
评价目标定位不清、评价意识缺失、教学评价内容脱节、评价随意化、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阅读效果。为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需考查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和评价,以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等为依据进行评价,围绕读书的重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任务单,关注阅读方法、习惯等,形成有效的评价过程,建构“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正整本书阅读在当前得到了语文教育界普遍关注。推广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初中学生阅读量,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濡养学生心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的监测与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丰富检测与评价的方法,引进多媒体设备,提高评价合理性,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2.
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均是长程实践活动,教师可设计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以项目推进整本书有效阅读。学生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存在随意性、肤浅性、评价单一性的问题。项目式学习具有合作性、综合性、深刻性、探究性、创新性,借助项目式学习“真实参与、学科融合、公开成果、全程评价”的做法,通过项目驱动持续推进整本书阅读,使整个阅读过程有序化、系统化、深度化,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实施可通过:串联知识、融合学科、创意表达、审视过程四个步骤促进有效地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3.
吴欣歆 《福建教育》2023,(10):26-2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与评价要点,在过程性评价中应关注四个方面:统筹安排评价内容,调动多元评价主体,科学设计评价工具,综合运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整本书阅读”部分,我们运用了织锦式阅读,即“章回联读、多元评价;点面结合、人才引领”的阅读策略,力求解决整本书阅读的瓶颈问题。梳理《红楼梦》情节,把握阅读层次;关注学情,让不同层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多元评价推进整本书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整本书有以下三大困境:“法理”上的困境、“学理”上的困境、“事理”上的困境。但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有必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这一举措。遵循4个原则:课内性原则、接受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本书阅读教材的篇幅应控制在10万字以内;在学期适当时候将某周语文课时集中使用,设置“语文阅读日”,通过系列活动将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文章聚焦整本书阅读评价,介绍如何基于真实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在大数据精准分析学情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阅读评价跟进。尝试通过构建阅读评价体系,助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秦敏 《小学语文教学》2023,(Z2):117-1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以三个层次六个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其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提示”部分提出的评价建议是:“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细读此建议,就可以梳理出“整本书阅读”学生任务群四个方面的评价特点,根据评价特点实施评价,实现以评促学。  相似文献   

18.
<正>整本书阅读是当下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阅读任务群,还是教材中的“跟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从内容到预期结果都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设计出了非常多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采取多样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渐渐发现,大多数教学指向了实施的过程,对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评价鲜有关注。事实上,评价也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质量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推动整本书思辨性阅读。借助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语境下,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了前版课标的基本精神上,将整本书阅读郑重写进课标,进一步提出“整本书阅读”作为独立的学习任务群来呈现,并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可见,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然而,在实际阅读中,学生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和引领。“放羊式”阅读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读没读,读得怎么样,阅读情况千差万别。教师的指导也大都停留在让学生说说感动的情节、喜欢的片段,分享一些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这样浅层的阅读教学效能低下,效益有限。如何推进整本书有效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准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曾经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可见整本书阅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实践证明,读整本书与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通过读前方法指导、读中讨论交流、读后展示提升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