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指导思想1.改变课业性质:《小手帕》(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7课)是《适合纹样》一课的延续。我把该课调到第十课后来教学,旨在使学生适当、及时地巩固和应用适合纹样的有关知识,并插入环保教育,使得课业性质由原来的纯设计课变为集绘画、创作、设计为一体的具有人文性质的综合课。另外,现在市场上主要的手帕图案已不是纯粹的适合纹样型的,(尤其是儿童手帕)多为单独纹样。所以,把该课只上成适合纹样课也是不太合理的。2.借手帕,施教育: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逐渐用面纸、纸巾等纸制品取代了手帕,但片面追求生活的舒适、方便,却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实施已有三年。三年间,教师、学生、课堂都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现以苏少版《美术》四下《鸟的纹样》一课的三次教学为例,谈谈美术教学理念的发展变化。一、教材背景分析在旧版教材中,《鸟的纹样》一课被安排在三年级,新版教材安排在四年级。虽然同是第二学段的内容,但就学生对纹样的理解以及精细设计、绘制纹样的能力来说,四年级无疑比三年级更适合该内容。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的性质》(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三节),是笔者在江苏省第九届“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听到的一节教学研究课。虽然执教的是人教版老教材,但执教者教学的设计及实施却给人留下了穿旧鞋走新路的深刻印象。下文是该堂课的教学实录及分段点评。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能离得开二氧化碳吗?让我们来观看一个资料片。(课件播放光合作用短片)师:资料片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生(齐):离不开二氧化碳。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氧化碳,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板…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科书第五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的实验2是这课教学的关键,但教材中第2个实验的设计却因直观性差,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原来的实验设计如下。(见图1)  相似文献   

5.
浙教版语第十一册中,有一篇写景的章——《庐山云雾》,自1995年以来,笔多次在公开课教学中执教该课,并且在尝试中思索,在思索中孕育“改造”。现以该课第5自然段教学为例,作以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6.
《鱼的纹样》选自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2课。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鱼,不仅因为鱼美丽,还因为鱼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人们喜欢用鱼的纹样来装饰和美化生活,并赋予鱼丰富的文化内涵。《鱼的纹样》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前一课《海洋生物》的基础上对鱼进行描绘,通过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收录了《咏怀古迹(其三)》,该诗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书下注解把“省识”解释为“不识”,并把“省  相似文献   

8.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三期刊登的课例“余弦定理(第一课)”一文,作者是利用一般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得到定理的,对学生来说,这样设计适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作者充分认识到了直角三角形与一般三角形的联系,并从勾股定理出发来设计整个课例,很显然,这比直接把坐标法  相似文献   

9.
课前准备:教师从每个学习小组中抽一名学生,给他们每人一块手帕和两个夹子,要求他们在上课铃响后进教室,用两个夹子把手帕晾在同一根绳子上。一、晾手帕1.创设情境。教师打开收录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歌声,6个小朋友,依次用两个夹子把自己的手帕际在同一根绳子上(图1)。教师说:“这是一群爱劳动、讲卫生的小朋友。大家看,他们把手帕洗得多干净,晾得多整齐!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们。”(6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评析:歌声、掌声为教学创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晾手帕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2.提出问题。教…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理论成果的权威著作。学懂用好《第四卷》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能力、科研能力、育人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应联系现实、联系教学、联系学生,学习掌握《第四卷》的最新成果、价值原则和理论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科研与教学成果,真正做到学懂用好《第四卷》。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漂亮的小钟表》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3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2.通过艺术欣赏、制作、情景演出等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拓展为"四基".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对于"四基"在课堂上的应用多研究于第1课时,但笔者认为对于像概念教学第2课时这样的常态课,更应该注重"四基"的渗透.为此,笔者在"四基"引领下,以苏科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为例,谈谈对于这样一节常态课的教学设计.一、活动设计1.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赵艺玲老师执教的《让我走进你——可爱的动物》是教育科学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一的内容。此课为福建省《品德与生活》师资培训班提供现场教学研讨,受到一致好评,并获得全国首届品德与生活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本刊本期特选登该课教学简录及其指导教师孙坚力老师的点评,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胡屠户”虽是个杀猪的角色,但其知名度甚高。初中传统课《范进中举》,更是把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铭刻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他一直被称为“市侩”的典型——老师都这样说,《初中语课本第五册》(91年版)中该课的“自读提示”、《第五册语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教案第五册》也几乎异口同声地把他叫做“市侩”。最近,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  相似文献   

16.
仔细研读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安老师完整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实录、三个预案、设计体会),富有诗意的开头,寓意深刻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而让学生自主分析研究问题,探究发现规律,注重数学本质,突出知识运用,体现文化价值等新课程理念在课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充满了浓烈的“数学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万事贵始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它对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的导学,可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种美术课导学。衔接导学这是一种较常用的导学方法。它主要是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过渡,自然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如教学《二方连续纹样》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懂得了怎样把单独纹样变成适合纹样的方法。如果我们把多…  相似文献   

18.
《初级长拳第三路》是高校武术课内容之一,科学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该教学内容的根本。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一套科学良好的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案例 这是年级组内的一堂研讨课,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第10课《沉香救母》(一),教师上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求最大公约数”一节时,不是把教给学生怎样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怎样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作为教学重点,目的是教给学生掌握怎样探求新知的方法。下面对这节课做一下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