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5年4月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从2006年开始,江门市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笔者参加了市级主讲教师培训班和两次研讨班,又作为主讲教师承担了五期培训任务,对这次培训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以(《标准》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2005年l0月,全国各个试点省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拉开了序幕……这一系列举措无不反映出“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在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万舒 《中学教学参考》2010,(36):109-111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已是教师专业发展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4.
一.培训背景 2005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作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要基地,于2006年开始了教学人员的初级培训活动,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现阶段通过调查研究培训效果十分必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后续工作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培训,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07年让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保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展开,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苑永波 《成人教育》2009,29(12):59-60
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是由教育部统一部署、于2005年4月启动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该文就黑龙江省在近两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遭遇“瓶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教育部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用3—5年培训全国所有中小学教师。也就是说,全国现有的1千万中小学教师都将参与此次培训,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组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初级)”。微软office软件包(以下简称Office,包括Word、PowerPoint和Excel等)作为一套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规范和高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已经和必将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中,高级能力培训与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深度访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于2004年12月25日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以《标准》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4月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此项计划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为此开展大规模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第一轮已基本完成,中级培训就要全面展开。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实效性,有必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情况,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随后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下称“计划”)项目,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认证工作。目前,培训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到2008年10月,全国总计通过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为267万名,超过全国教师总数的20%。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拉开帷幕。在计划推进过程中,各地区提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大规模培训工作应该怎样做,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如何培养等。为解决以上问题,沈阳师范大学和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联合对辽宁省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在2005年4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项计划的制定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还设立了很多高效的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估,找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将自身问题解决,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截止到目前,第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本上已经完成,即将全面进行中级培训。那么第一轮的技术培训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在第二轮培训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要重视和总结的。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的有效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教学一线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陆续在各省、市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尽管此培训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却暴露出了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的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并对培训的3个阶段进行了评价量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林雄 《中小学电教》2012,(Z2):10-12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教育部师范司于2005年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相似文献   

17.
董少校 《教师》2010,(24):9-9
为继续推动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近日,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在南昌开班,200名骨干教师、辅导员接受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该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8.
为继续推动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近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在南昌开班,200名骨干教师辅导员接受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该省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19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举行。北京市历来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培训的目标和形势渐趋成熟。经过广泛调研,本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以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中级培训为切入点,并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挂钩,继续强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提高教学应用能力。此次培训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开端。据了解,负责此次培训项目的北京教育学院将分期为18个区县率先培训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和上海市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浦东新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