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青少年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提高学业成绩的体育课特征,以及干预特征、干预频率、干预周期等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检索国内外6个数据库共获得1 320篇文献,最终纳入15篇。结果 1)青少年体育锻炼对数学成绩有积极影响(SMD=0.14,95%CI[0.04,0.23],p=0.004 5),没有发现对语言(SMD=0.01,95%CI[-0.14,0.16],p=0.89)、阅读(SMD=0.09,95%CI[-0.01,0.19],p=0.08)和综合成绩(SMD=0.27,95%CI[-0.09,0.62],p=0.14)有积极影响;2)体育锻炼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受干预特征、干预措施、干预频率和干预周期的调节,不受研究类型的影响。结论 青少年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且无负面影响,相关性受干预频率、干预措施、干预周期等调节变量的影响,并且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模型为视角,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18篇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合并效应量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①SCT模型总体能中等程度预测体力活动(R2=17%,P<0.01,z=7.59);②对包含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社会状态因素在内的文献进行的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与体力活动显著相关(N≥75%);③受不同地域、性别和统计方法的影响,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结论 SCT模型能中等程度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自我效能、障碍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会状态是预测体力活动的关键指标;受不同地域、性别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SCT模型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预测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都有其特殊作用。体育教师能在教学中灵活而科学地变革各种练习方法,同时根据现有场地设施与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游戏法,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近几年来,学校重视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践证明,游戏法的恰当运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身心素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1素质教育中体育游戏的特点游戏是有一定情节,遵循特定规则和组织形式的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体育游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所进行的富有娱乐、教育意义的有组…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人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如何鼓励公民参与体力活动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成为了多部门、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体育学科,围绕体育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关系,回顾国内外文献,得出设计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承载要素是影响体力活动参与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背景与视角、研究内容、指标测量方法3方面阐述未来研究的具体思路。未来研究应重点选取工作人群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动态地理背景单元为研究视角,重点关注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不同类型人群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蔓延中的城市环境变迁在许多方面不利于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参与,为此,需要了解其内在规律与机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该领域研究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于数据分析定量化,而定量化的难点在于环境指标量化.针对目前研究以定性调查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定量研究指标不够全面,在研究进展基础上对相关地理信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1)城市蔓延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主要集中在密度、土地利用、城市扩张形态、道路布局、通达性、可及性以及景观格局等地理特征;2)现有的城市环境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已涉及大部分地理特征类型;3)指标选取可参照多指标综合测量为主,各项地理特征均匀分布,不同体力活动类型有所侧重以及不同研究目的灵活应用等准则.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体力和运动能力与每天身体活动的质与量有着密切联系,这是众所周知的。身体活动的质与量,在某些场合与个人的意志没有关系,而是受外界条件的左右。譬如,就拿中小学生来说,会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时间条件。2.场所:空间条件。3.设施、器械条件。4.气候条件等。 本研究想弄清在冬季降雪期对中小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有什么影响。其目的是获得对富山县中小学生的体力提高有作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体育活动与近视研究的相关进展和热点。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词频分析法、共现分析法等,运用CitespaceⅤ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集的2010-2023年与体力活动与近视关系研究相关的408篇文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近年来体力活动与近视关系研究前沿与热点。结果:体力活动与近视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澳达利亚为发文量前3的国家,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我国的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进展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对近视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学校”“发病率”“近视的发展”“预防”“活动时间”的关注度上升。结论:体力活动与近视的研究逐年增加,研究范围逐渐加大,学科交叉融合成为研究趋势,对学生的近视的预防、发病率、近视的发展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游戏场是承载儿童日常游戏和交往的重要空间,游戏中的体力活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对儿童健康有着积极作用。欧美等发达国家游乐场的建设实践和相关理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当前我国推行儿童友好建设和改善儿童康体空间品质的背景下,从空间维度梳理游乐场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联,有助于深入理解各类空间因素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44篇文献计量研究,从游戏场空间特征、空间感知和空间使用三个空间维度分析其与儿童体力活动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和多样性四个指标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体力活动强度与游戏场空间特征强关联,频率、持续时间则与空间感知密切相关,多样性则是儿童使用的重要体现。此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我国儿童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儿童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管理模式对高中生在校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精准干预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学业层级高中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在校体力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A、B层学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课余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层学生体育课活跃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B层、课间静坐少动时间多于B层、过去7d(天)每天锻炼达到1h的天数少于B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学业分层可能造成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体育课中体力活动活跃性更低、课间静坐少动时间更多。对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的有效干预,需要家校、师生形成共识,共建多元干预格局,精准干预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质量和课间静坐少动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加拿大孕期体力活动指南(2019)研制背景、方法和内容等进行分析,探究其特点和规律。主要结论:(1)孕期体力活动指南是目前该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完善,重视不同类型体力活动与健康相关证据的收集,依据专家组共识、文献分析、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剂量-效应关系,并通过公共意见咨询,确保指标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严谨性、适用性;(2)采用质量控制方法研制孕期体力活动指南,为受众群体提供合理化的体力活动强度、活动方式及活动安全防控等内容。建议:在“健康中国2030”目标引领下,应尽快研制我国孕期体力活动指南,为孕期体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体医融合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锻炼强度不高、锻炼密度不足、活动内容不合理等问题,依据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大课间活动组合的功能及作用,建立了6套运动健身干预方案,研究各套运动健身方案与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功效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体育特色校1 200名中、小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10周的运动健身干预方案教学实验。结果表明,6套干预方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只有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才能使中、小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杨晓翠 《精武》2012,(24):43-45,47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四所中学的32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州天河区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兴趣情况,了解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兴趣的因素,并针对所发现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实施新课标以来,初中学生对体育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有较大的兴趣,对平时锻炼和竞赛活动持积极或比较积极的态度。但随着年级的提高,由于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加大,对体育课兴趣有所下降,对平时锻炼的态度也趋于消极,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教师专业水平,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课的次数以及学校重视程度等情况是影响新课标的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上学期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时间长,余暇时间相对较多。传统的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又由于统的过死,活动内容单调,引不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打破年级界限,组织师生一同的体育协会,学生参与体育协会活动的形式替代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通过2年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的症状、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从生理机制和实践方面对体育活动纠治心理创伤的原理、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干预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在实施干预过程中,针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不同症状表现,选择对应的体育活动项目,控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创造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活动形式,并注重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逐步解除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滑,成为国家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国家出台相关促进文件,但是收效甚微。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对中小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在现有学生体质状态不良的情况下,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学生体质下降进行各式各样的分析,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提升制定出更多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2 46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确定了5套运动干预方案,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实施10周的运动干预,结果发现,5套运动干预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不同运动方案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特点,为学校针对性、高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有效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中小学生假日体育锻炼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明确假期学生进行可持续体育锻炼的理论依据,并通过访谈和问卷来研究假期体育锻炼模式建立的群众基础。可行的中小学生假期体育锻炼模式有校园的教学式、非教学式、健身健心式;社区组建的指导式、比赛式和自由组建的家庭式和伙伴式。假期学生持续锻炼应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共同关心来营造良好的可供学生进行假日锻炼的场所和社会舆论,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持续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建国以来国家颁布的有关中小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与比较,总结其发展脉络及特点,归纳规律性历史经验并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