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金普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为大连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人才因素将直接制约新区今后的发展态势,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共享机制彰显重要。针对金普湾新区人才共享机制现存不足之处,从"政府-产业-大学"角度入手分析借鉴三螺旋理论,提出完善人才引进与保障机制,强化区域人才协同创新合作,构建科学化区域人才培养体系等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襄阳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在经济实力、产业聚集、交通枢纽地位、现代物流和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也具备区域辐射功能。藉此,提出了构建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与区域中心相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人才集散中心等进一步提升裹阳市辐射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2005~2013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10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其人才聚集突变带来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等阶段性特征,符合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体系调整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市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陆域资源稀缺瓶颈的必然选择。目前唐山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海洋开发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业聚集初具规模、曹妃甸龙头作用日益凸显,但是还存在海洋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力量薄弱、海洋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唐山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增长极的曹妃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法律人才的储备及现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不能满足曹妃甸的跨越式发展,建立符合曹妃甸自身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法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曹妃甸法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沿海自贸区发展的现代法律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三位一体的新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适应产业布局而生,为产业良序发展培养与持续输送应用型人才。产业发展则需要大批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力资源,保障产业布局区域形成强势聚集力,形成产业区域结构竞争力,直至打造国际商品品牌。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锁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等闽南地区优势产业布局,努力构建与区域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度融合地方产业与行业的客观需求,期以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发展合理契合度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为重点的传统发展模式为滨海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要走出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困境,必须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机理,探索新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应从制度保障、人才支撑、外资引进和需求市场培育等方面促进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使新区尽快完成从工业开发区向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转型,最终带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二者内在天然联系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道路。传统音乐作为文化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具有最无障碍的交流优势,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必然。"六安茶谷"建设是依据皖西实际优势资源而设计的多产业聚集融合平台,采用区域聚集、时间聚集、产品聚集三种模式,引导多产业聚集融合。可通过强化政府引领机制,引导产业资源融合;人才创意技术引领,打造区域高端品牌的途径,实现传统音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茶谷"经济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2014年10月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自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这对于新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天府新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业作为其发展方向,或者说作为西部中心级的城市适合走什么样产业的路子。通过态势分析,对天府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使各县市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清楚认识,对其外部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心理准备,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产业选择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合天府新区的未来发展的,因为成都作为内陆城市适合走"无重"经济的发展道路;整个世界处于文化产业的成长周期之中;天府新区的产业规划放在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也包含文化产业)。同时在文化产业选择上,天府新区适合以文化休闲产业和电影文化产业为核心,辅之以广播影视产业、新闻出版业、网络动漫业、广告会展业、高新技术和文博旅游等产业。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必须紧密把握区域经济的需要.高端服务业是珠海横琴新区产业的主体,加之横琴独特的地理优势,横琴新区将被建设成为“开放岛”,“活力岛”,“智能岛”,“生态岛”.为适应珠海横琴经济发展的趋势及特点,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人才,校企深度合作可以采取开办股份制合作小微企业、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工作室、企业冠名班及股份合作办学机构等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任伟 《华章》2011,(3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港口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连接纽带,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港口业则成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先行产业,它是所在区域腹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为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唐山曹妃甸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唐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对曹妃甸港口与其腹地经济互动互利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日益成为提升一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如何通过产业集群聚集区域内部力量来进一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而且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明显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不合理,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显著等。以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唐山市为例,基于高技能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效应的分析,提出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培养载体,加强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有效路径,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聚集,助力于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其生命力体现在与地方经济和属地产业的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上。花都区高职教育是其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日益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毕业生当地就业动力不足、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不对接、高端技能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等问题。为此,花都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区域产业的对接发展,一是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产学研密切结合,增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融合度;三是建立统筹管理机制,提高人才供给与区域发展的适应度。  相似文献   

15.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青岛市"三湾三城"发展格局的重要一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加快西海岸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青岛市打造"影视之城"文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万达影视文化产业园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下,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逐年增加趋势。但要实现预期目标,还应进一步实施鼓励精品力作,打造影视品牌;落实优惠政策,进行精准专业化招商;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搭建影视文化交流平台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助力渤海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课题组采取访问和发放问卷形式,对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通过分析筛选出了一些影响因素,如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集群优势不明显;高科技产业比例偏低等。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对策,如健全和完善新区循环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发布制度;建立废弃物综合利用公共信息平台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与经济的相关程度,城市功能区分为经济功能区和非经济功能区。经济功能区有较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在城市或更大区域的产业协作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满足城市、区域乃至全球化的经济功能需求。按照主导产业不同,经济功能区可分为工业区、商务区、商业区和旅游区等。非经济功能区是指行政区、住宅区等无经济产出的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8.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促进产业与人才的良性循环互动。部分地区“人才引育难”与“产业培育难”之间存在消极动态关联,这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高度相关。本文基于200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等教育在产业与人才互动关系中起到的交互效应,以及高等教育对产业与人才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主要发现:地区“产业”与“人才”两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为正的循环互动,高等教育规模在产业发展水平与人才要素水平之间的双向影响中起到显著为正的交互效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层级结构均对人才与产业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规模与层次结构彼此起到显著为正的调节作用,故区域高等教育发挥正效应以“较大规模且较高层次”为条件。以高等教育发展破解地区产业与人才之间的循环困境,须要进一步抬升高等教育在各省域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在遵循需求与条件相结合的刚性约束机制的基础之上,通过补齐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短板完善“三螺旋”创新机制,进而推动产业和人才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联动效应概念;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理;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和创新人才集聚水平衡量指标、测算拉力效应、测算推力效应三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提出优化提升创新人才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优化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挥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等对策,以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聚集是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关键。人才聚集衍生出知识溢出效应、协同创新效应和规模效应,推动着西部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由于区域高等教育基础与布局的阻滞、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掣肘和地理空间的边缘性、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非完善性的梗阻,导致西部高等教育人才聚集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劣势的双重困境。为破解西部高等教育人才聚集的困局,西部地区应更新人才聚集理念、完善人才治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及建立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