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是困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私下出版物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持不同政见者同苏联党和国家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政见者个人和组织的各种公开信、纲领,主张,以及苏联政府压制打击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大部分信息都在上面有所记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性质歧见纷呈,各种定性和观点截然不同。然而,通过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大部分持不同政见者都是一些具有创新思想和敢于讲真话的人,他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和社会弊病,希望通过民主化、公开性、言论自由来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克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特别是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前期,这些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然,也有少部分持不同政见者的主张和行动客观上迎合了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苏联的企图,但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和平的,主要是思想和道义上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其中尤以文学艺术家和爱好文学的人居多,他们不愿沉默,最早喊出了解冻的呼声,并且甘愿冒着失去工作、社会地位和家庭安宁,甚至面临被捕判刑的危险,在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开始了苏联持不同政见者活动的先声,勇敢地表明了并一直坚持自己不同于政府的主张。文学艺术界知识分子中的持不同政见者现象无疑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长期执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流派纷呈,比较重要的派别主要有罗伊.麦德维杰夫兄弟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派,萨哈罗夫为代表的西方派和索尔仁尼琴为首的新斯拉夫派。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各个派别的政治主张既有相似之处,亦有许多不同之处。运动早期各派政治主张更多地体现了同一性,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歧也日渐凸现,这既是苏联社会蕴藏着各种不同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运动深入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其中尤以文学艺术界、物理学界和生物学界的知识分子居多,他们甘愿冒着失去工作、社会地位和家庭安宁,甚至被捕判刑的危险,勇敢地表明了并一直坚持自己不同于政府的主张。物理学和生物学界较多出现持不同政见者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6.
稳定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点,而正是这种不求上进的稳定导致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墨守成规,僵化教条,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光说不做,粉饰现实,限制民主,无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风气。在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主人们却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要求民主、自由、权利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就成为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的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激进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充当了苏联剧变的推动者的角色.尤其是他们中的“持不同政见者”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知识分子这种立场的转变与他们原来不公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当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便骤然间爆发出来,推动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整个俄罗斯文学界情绪比较低沉,作家思想情绪比较复杂.曾对"改革"满怀希望的自由派作家普遍对新的现实感到失望,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传统派则对苏联解体感到痛惜,许多人对新的当权者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过去的持不同政见作家有一种遭到抛弃的感觉,其中有的人进行了反思,改变了对苏维埃制度和斯大林的看法.多数作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很快摆脱困境,但是对此又显得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生态学把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新思路来考察挪威伟大的剧作家易卜生的著名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我们认为易卜生从人道主义社会生态关怀出发,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无情解构,把资本主义社会华丽的外表撕成碎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顾人民健康,资产阶级官僚主义迫害持不同政见者,资本主义宣传机器放弃真理和正义.这一切使资本主义社会人类陷入危险的自我毁灭的社会生态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布哈林是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著名领袖之一,1928年他因在国家经济建设问题上持不同意见而遭到批判,1937年被逮捕。自1938年被秘密处决至1988年平反昭雪,其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期间,苏联政坛虽几经变迁,却始终对布哈林问题讳莫如深,直至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最高法院方裁决其无罪。  相似文献   

1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个别模式,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在所有制改革中要吸取苏联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教训,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正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规避和忽视。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争议一直在持续,自“塔克一伍德命题”的产生至今也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这并不妨碍讨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正义及其观念在调节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为社会公众提供道德评判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文章以马克思理论的人学意蕴为核心,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列宁逝世后其继承者中唯一掌握并捍卫其新经济政策真谛的布哈林为何未能接班问题深受今日学者关注。认真剖析其中原因,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之成熟与发展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事件是冷战走向缓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是东西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英国确定并坚持了“鼓励但不干预”的基本原则,也执行了不趁机离间东欧国家与苏联关系、不单独对抗苏联的政策。英国的东欧外交具有比较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的对苏政策,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英国在冷战期间始终保持着与东欧国家的交往,以期从长远促进东欧国家的社会变革。在与东欧国家交往时,英国也十分重视西方联盟的团结。  相似文献   

17.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排挤和消灭的过程。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初步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一致与和谐的关系。问题在于,斯大林把和谐看成是无矛盾,甚至“完全一致”,这就使得他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唯物辩证法,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形而上学,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近70年的历史,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在20世纪后期轰然解体,给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解体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