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刚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43-45,60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早在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中就曾说过,"如果有可能让我来选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那就是莫言"。 18年的修炼,18年的等待,2012年10月11日下午13时,瑞典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不仅是莫言个人的荣誉,更是中文文学的胜利。在他的文学世界,他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及当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灵动的语言,为文学与社会之间构筑一个连接的桥梁。然而莫言的作品为何能引起世界关注,如何通过莫言的文字来透析人与社会的共性,让我们在本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1.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颁奖词】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事迹材料】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  相似文献   

4.
对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广采博收与融会贯通,铸就了莫言作品深沉厚重、气势磅礴却又色彩斑斓、富含时代气息的特点,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家.莫言圆了中国人的文学梦想,圆了中国文学人的诺奖梦想.在当代社会文学处境尴尬的环境下,他的成功重新燃起我们对纯文学的狂热与希望.让我们读读莫言的故事,从中找到一些写作的灵光与窍门吧! 磨光门槛的读书狂 莫言自小对书就很痴迷,书籍成为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里,少年莫言最好的伙伴.莫言直到现在还记得一个很鲜活的例子,他说:"我们家实际上都爱看书,二哥也是个书迷.我们家原来有一条门槛,当时农村没有电,只有一盏小煤油灯.每天晚上这个煤油灯的火苗真是像一个黄豆一样那么小,我母亲在锅灶上做饭,我们就利用这点机会,我就一脚踏在门槛上看书.踏了几年之后,那个门槛竟然被我们弟兄两个给踏得明显凹下去一块."  相似文献   

5.
2012年的莫言可谓热得冒了火,他让中国文学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国人为之骄傲,千千万万作家以他为偶像。你可能会想,莫言当作家的志向应该是"振兴中国文学,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吧。错了,当年莫言之所以立志当作家,是因为饺子的诱惑。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他听人说作家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还是肥肉馅的,于是走上了写作这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3,(8)
[顶级亮相] 莫言: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因此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13岁那年,"文革"爆发,仅读到五年级的莫言只能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好在辍学并没有消磨莫言的文学天赋,他想尽办法阅读所能读到的一切书籍,无书可读时,他甚至捧起了《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7.
就在听说莫言将获得诺奖的当天下午,一位诗人朋友还断然表示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莫言是一个体制内的作家,正如当时大多数人都对诺奖情结的炒作感到厌倦一样,我对于他不会获奖的判断也表示同意,但对其理由却颇感诧异,因为我一直把莫言作品视为一个"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代表,但傍晚获奖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全球对中文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中国学界对其作品与翻译的关系的讨论.翻译是中文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另一位亚洲作家泰戈尔获奖的经验谈起,分析莫言作品的翻译是如何在意识形态操控下走上世界文学的舞台,以及对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3,(Z1):33-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了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户,其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激励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诺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他"用幻觉的现实主义(又译"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那么,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下面为您解析莫言获奖的五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正一见过莫言一面,是在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召开的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会议的主题是"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那时,他已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地方都盛情邀请他去开讲座,而他常常分身乏术。但北师大的朋友自豪地说:"莫言不会拒绝我们的邀请,因为他就是我们国际写作中心的主任嘛!他的硕士导师是童庆炳先生。  相似文献   

11.
刘亮程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新人奖,他的获奖评语是这样的:"他的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机理,展现了汉语独特的纯真和瑰丽."然而当我面对这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时,令我感到"欣悦感"之外的,还有一种悟透人生的深邃与悲凉.……  相似文献   

12.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这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这一奖项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众声喧哗,莫言本人也"狂喜并惶恐"着.其实莫言曾获奖不少哦,比如"茅盾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都比不得诺贝尔奖带给他的殊荣.我们一起来重温诺贝尔奖的由来及那些关于诺贝尔奖的事.  相似文献   

14.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3,(8):118-118
杨振宁问:"如果爱迪生穿越到现在,你最希望他看看什么?"莫言说:"我想应该是手机吧。"那天,央视"开讲啦"栏目请来杨振宁、莫言以及范曾三位嘉宾,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书画家,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是一场好玩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撒贝宁临时让坐在中间的范曾客串当主持,他却跑到台下当起了观众。然而,有意思的是,杨振宁教授也当起了临时主持人。范曾问他的问题,自己没说几句就全丢给了莫言。那一台节目,好像莫言被问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莫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别树一帜的作家,他以其自由奔放的叙述、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横溢恣肆的语言,把中国最民间的、最民族的本真的东西献给世界看。莫言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在世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时下,历史正处在百年一遇的世纪之交,人类也面临着“千年等一回”的千年之交.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中断言:“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我也要说,21世纪的文学将是中国的文学.这并非人为的呼吁,也并非一厢情愿的热情.因为文学的生命和价值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和社会的自然选择;文学的流向不取决于一厢情愿的热情,而在于它自身的规律.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犹如一位纯情少女,由感情躁动的青春期步入感情梳理的思辨期,然后进入感情沉稳的发展期.静观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她躁动的心刚刚平静,正开始反观和思辨自己昨日的幼稚和偏执,不久,她令人振奋的风姿将矗立在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7.
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相似文献   

18.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讲了三个有关真话的故事:一个是他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带去参观一个苦难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哭,有很多同学都是在装哭,但有位同学没有装.他和一些同学告发了那位同学,致使那位同学被学校处分.多年后,莫言感到很对不住那位同学.第二个故事是他在部队工作时,一位老长官来他办公室,自语道:"噢,没有人."莫言站起来高声道:"难道我不是人吗?"弄得那位老长官尴尬离去.对此莫言很得意,以为自己是斗士.但多年后,他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19.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获奖之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影视圈人士的关注,如何改编莫言小说成为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小说文本的选择、改编风格的追求以及改编方法的适用三个方面总结了以往莫言小说电影改编的经验,希望这对中国电影人开发"莫言小说"这座文学宝库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