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图书馆RFID标准发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FID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在图书馆取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解RFID的标准概况,有助于规划和实施图书馆RFID工程。文章介绍了RFID标准的分类以及目前存在的3个主要的技术标准体系:EPC Global、Ubiquitous ID Center和ISO,并跟踪了图书馆相关RFID标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随着RFID技术的逐步发展,其在图书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解RFID的技术标准,有助于图书馆规划和实施RFID项目。本文主要介绍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并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广州图书馆为例,简述了基于RFID的图书自动分拣系统的结构、应用成效及现存的问题,并结合RFID图书自动分拣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圳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RFID技术应用的具体实践出发,阐述了RFID技术的应用理念、应用基础,以及RFID技术应用中的技术选择、标准化、合作伙伴选择、标签等关键问题,列举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主要应用领域,并强调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重业务整合、设备整合、系统整合,以充分发挥RFID技术的效益。文中指出RFID技术必将促进图书馆全面走向智能化,在应用之初就要考虑到整体业务规划和地区性图书馆之间的互通互融问题。该文为2009年第三期“数字环境下的深圳图书馆专刊”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5.
RFID技术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FID技术作为一种智能识别技术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有不少图书馆开始使用,但在我国,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还不普及。从RFID技术发展政策导向、RFID技术发展现实水平、RFID技术发展经济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前景。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具体案例,得出结论:RFID技术将会以其便捷、高效的优势成为未来我国图书馆管理模式变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准制定的目标在于解决图书馆导入RFID过程中出现的馆际互操作问题。业界对图书馆RFID标准的理解不断深入,从最初的技术标准,发展到数据模型以及应用层面的规则。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进行了高频、超高频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实验,结果发现虽然RFID技术标准已经制定,但是在图书馆RFID应用层面上,同一地区的不同图书馆进行互操作时在数据模型、应用层面规则制定上依然有待加强。建议香港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在采取已出台的国际图书馆RFID标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RFID馆际互借模式的规则。在图书馆进行服务转型的过程中,RFID只是提升服务质量、促成转型的工具,读者与职员的需求才是实现服务转型的主导。  相似文献   

7.
RFID在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中有几个值得探讨的关键问题,包括标签频率的选择、RFID系统提供商的选择、标准与互操作性以及与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整合。针对RFID技术的新发展,展望未来RFID用户服务功能的拓展,推动RFID技术在图书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图书馆RFID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智能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RFID技术的原理,论述RFID系统的中间件设计,阐述了RFID系统在图书馆几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RFID这种标签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受到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经济、技术、安全、人文等方面分析了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并举出圣弗朗西斯科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的案例。指出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及社会的情况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慎重做出是否采用RFID系统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以汕头大学图书馆从实验到实施RFID应用项目三年多的实践,对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时必须决策的几个问题:RFID频率选择、RFID技术的相关标准及图书馆应用中的数据模型、馆藏图书定位排架方案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无线射频技术(RFID)以其免接触、快识别、高寿命、大容量、高安全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图书馆读者的关注,并被引入到图书的管理中。但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尚不成熟,最基本的问题是RFID标签可识别距离不一致性问题,论文分析了RFID在图书馆具体应用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初步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RFID标签成本居高不下而无法被大范围应用的状况,论文对利用新兴的纳米印制工艺进行超高频RFID标签的研究与设计,总结了其与传统超高频RFID标签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就超高频RFID标签能够为读者提供智慧化、个性化的图书管理与借阅服务,描述了其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RFID应用数据模型标准的进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明华 《图书馆论坛》2011,31(2):71-73,154
数据模型直接影响到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诸多方面,如馆际互借、设备采购、供应商更换等。文章分析了图书馆RFID应用数据模型标准国内外发展状况,并根据UHF 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发展前景,建议我国应尽快完成其数据模型标准的编制。  相似文献   

14.
RFI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介绍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及其在图书馆自动化中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深圳图书馆拟采用的RFID系统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图书馆引入RFID系统,使读者到馆数和文献借阅量大幅度增长,并带动了厦门区级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厦门图书馆在RFID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发现,RFID技术需要不断的完善,并且需要建立统一的RFID技术标准,以实现厦门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厦门图书馆将以市馆为中心馆,建设厦门地区RFID系统的大流通服务体系,尝试利用智能书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应用不停车即可还书的自助还书系统。  相似文献   

16.
李鹏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3):89-90,96
目前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文章旨在对高校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进行较为深层次的社会学思考,揭示出高校图书馆应怎样对待引进RFID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采用辨证分析的方法,从5个层面阐述了引进RFID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7.
XPM-RFID技术及其在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已成为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正在带给图书馆现代化管理革命性的变化。而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寿命长久的XPM-RFID技术的推出,将会使RFID在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热潮中,上海大学图书馆也紧跟时代,近年来积极建设智慧图书馆,陆续启动了手机图书馆、自助选座系统、RFID、机构知识库等项目,力图给读者提供全新的智慧化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融优秀传统文化于儿童阅读”这一主旨,海门区图书馆探索了以“馆校社三位一体”的阅读推广新模式,在公共图书馆的牵头下,协同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社会力量,全方位开展儿童阅读推广的创新实践。通过多个侧面、不同环节的逐一细化、深入,激发了社会各方力量的潜能。在精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服务资源的再整合,让图书馆、学校和社区在儿童传统文化阅读领域中形成互动,为社会优秀文化传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library instructional programming and resources of high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s in western Montana with the intent of documenting and understanding both the services provided to and the experiences of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n = 22) and site visits (n = 10) reveal wide variation in the levels and types of library instructional programming provided at the library media centers, including media specialists’ perception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However, consistency was seen in the media specialists’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in collection content. The results suggest implications for first-year library programming and highlight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9–16 collaboration and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