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梁廷枏是清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代表着当时戏曲理论发展水平。梁廷枏提倡戏曲语言典雅含蓄之美,追求语言的新巧自然,希望通过对语言的追求,构造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富于韵味的审美境界,对清代中后期以意境为核心的戏曲审美境界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廷枏在其理论著作《曲话》认为戏曲源于诗词,但和诗词的重抒情相比,戏曲有着重叙事和模仿的不同,因此别为一体,并从源头的角度,认为戏曲是一门集歌、舞、白、事、演等一体的高度综合性艺术。这些对戏曲本体的体认富有价值和意义,影响启发了后人。  相似文献   

3.
梁廷枏的《藤花亭曲话》是清朝中后期一部涉及戏曲语言风格的重要曲论著作。在《曲话》中,他旗帜鲜明地标举了戏曲语言创作应追求典雅性的审美主张。在品评各家戏曲作品的过程中,梁氏提出了实现语言典雅性的可行之径:忌通俗和忌浮词,谓之二"忌";宜蕴藉美和宜意境化,谓之二"宜"。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后期的戏曲理论家梁廷枏在他的理论著作《曲话》里,认为戏曲应该考虑戏曲代言体的特征并"设景生情",追求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意境,对"叙事"这种构成戏曲意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着重进行了论述与强调。从接受者角度,他认为戏曲"韵味"是叙事中语言与情感的结合,并关注情节结构,重视结尾、演出等场上、场外各方面的追求,这些总结和论述启发和影响了近现代的戏曲理论大师王国维、吴梅等对戏曲意境的认识,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后期的戏曲理论家梁廷枏在他的理论著作《曲话》里,认为戏曲应该考虑戏曲代言体的特征并"设景生情",追求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的意境,对"叙事"这种构成戏曲意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着重进行了论述与强调。从接受者角度,他认为戏曲"韵味"是叙事中语言与情感的结合,并关注情节结构,重视结尾、演出等场上、场外各方面的追求,这些总结和论述启发和影响了近现代的戏曲理论大师王国维、吴梅等对戏曲意境的认识,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廷枏是道、咸年间广东著名学者,是民间的知识分子,但他究心西事,热心御辱,热情支持林则徐和邓廷桢领导的禁烟和抗英斗争,成为林则徐、邓廷桢禁烟的助手和抗英的谋士,在面对面的对敌斗争中,梁廷枏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且带有近代色彩的反侵略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7.
郭金凤 《文教资料》2008,(30):86-88
<海国四说>是晚清岭南名儒梁廷枏的代表作,包括<耶稣教难入中国说>一卷、<合省国说>三卷、<兰仑偶说>四卷、<粤道贡国说>六卷.该书包含了梁廷枏对西方社会民主政治、物质文明和人道主义等方面的认识,对开阔国人视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廷枏十分重视戏曲宾白的作用,他认为在元曲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文人写作的成就较高的宾白,并把宾白和曲文、情节、场面相提并论,提高了宾白的地位。他还对宾白的地位及与曲文的关系进行阐释定位,丰富了意境理论的研究。另外,他也对骈白、宾白教量等进行了讨论,这些观点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梁廷枏先生是近代广东著名的爱国学者,其治学领域包括经、史、诗、词、曲等方面,而史学尤为突出,可谓超越流辈、独树一帜.梁先生治史领域大体不脱岭南地区,其中,<南汉书>、<粤海关志>、<夷氛闻记>堪称先生在岭南史方面的代表著述,通过对这三部书作的述评,可帮助我们认识梁廷枏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学上的贡献及地位.  相似文献   

10.
梁廷枏是清代广东的著名学者,治学涉猎戏曲、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他长期从事岭南地区的学堂教育工作,曾参与粤海关的修志工作和广州的反英斗争.他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研究国际形势,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但儒家本位思想和阶级时代局限阻碍了他对西方学习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泉腔梨园戏残抄本《朱文走鬼》,乃宋元南戏佚篇。其作品艺术风貌的形成深受闽南鬼神观念的影响。闽南鬼神观念不仅决定了《朱文走鬼》的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还左右着情节关目的设置与发展,同时促成了作品诙谐娱乐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是歌剧的改革者。在18世纪初,他对意大利正歌剧提出了改革。主张音乐要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摈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淳朴的表现,并强调歌剧应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力求将歌剧的各种表现手段融会一体。由他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就努力实现了这些改革主张,并获得了成功,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戏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从肇始到现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目前,由于戏曲的不景气与我国教育体制上的缺陷,其生源与培养质量迅速下降,已不能为戏曲振兴事业服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把好招生关,宁缺勿滥;遴选具有较高戏曲艺术素养的人员做导师;积极探索与戏曲院团联合培养研究生之路;坚持论文选题要和戏曲实践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4.
黄震是南宋末年“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的理学思想作为认识历史的指导,将历史事实赋之以特别的意义,从而形成了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即他的历史哲学。本文通过对他的历史哲学的阐述,进而总结他的史学思想的特点,即黄震的史学思想反映了宋代理学影响史学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身处内忧外患的晚清世变中,谭嗣同抱定“器存而道不亡”的信念,表现出对外问学西方、变法图治的一面;同时,他也在万国竞争的世界图景中,不断回勘、对照自身,借用西学激活传统思想资源,建构了一种介乎古今中西之间的特殊身体观。具体而言,他的身体观包含三个层次,从实在的“形躯之身”、现实的“政治之身”到终极的“宇宙之身”,层层激进,最终指向“虽杀之亦不死”的烈士身体观。对这一内在脉络的把握,有助于理解谭嗣同何以在肉体、政治、宇宙层面都能勇猛精进、勘破生死,从而进一步丰富对近代烈士精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不仅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而且在科学思想方面有独特贡献。严复在向国内传播西方科学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的学术理念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对中国科学的思想启蒙。综观严复的科学发展观,以进化论为基础,以科学思想启蒙为特点,以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目标指向,构成了中国科学思想的宝贵内容。  相似文献   

17.
面对明中叶戏曲艺术日渐脱离现实与观众的创作现状,徐渭总结前人知见,扩展了“本色”内涵。本从审美接受、艺术本质、审美标准三个方面来分析徐渭多层次深蕴涵的本色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以来的"戏曲改良",从梁启超"曲界革命"到"五四新青年"的"戏曲改良",走了一条日趋激进的道路。爆发于《新青年》的戏曲论争,是一场自居于戏曲"门外汉"的启蒙者和旧戏维护者之间"针锋不接"的论战。从实际效应上看,新青年的激烈批判更限于话语层面的激情表述,西洋话剧虽因此获得了登陆的历史空间,但并没有就此赢得民众,而旧戏虽遭痛击却依旧走向繁盛。因此,对于五四新青年的戏剧论争应阐释适度,夸大其对于话剧的成功效用抑或指责其要为中国戏曲衰微的命运负责,都有过度阐释历史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