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德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创设情境是活化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而思想政治新教材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但只有教材情境还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造,使教材情境能与本地、本校的真实生活融通,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文本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构筑桥梁与台阶,使“给定的知识”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根据笔者体会,以下方面应是“两境”融通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实现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偏重道德认知目标,转变到让学生更好地“过道德生活”的多维目标:教学内容的取向要坚持贴近和卷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流程的展开,要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要坚持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要借助“成长资料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真实又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价值目标。那么怎样做到真实又有效呢?笔者认为应首先从解读教材开始。解读教材,不仅包括对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和教学设计等进行个性化的构建和理解,还包括对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已有基础知识的解读。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忽视对教材中现实性材料的深度解读,忽视对教材中练习设计的解读,从而导致不理想或无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彭有姬 《新教师》2019,(6):70-71
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很多一线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认知、活动、简单应用”层面。但这个层面的教学只能教会学生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对知识进行浅层次的了解,很难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如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如何灵活使用教材,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如何优化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反思,增强课堂学习的实效性?这些共性的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这个“生活”不是抽象的、遥远的、假设的“生活”,而是具体的、身边的、真实的生活。专家、学者在编写思想品德课教材的时候,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但是这些生活素材不具备普适性,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类型的学生,尤其不适用于农村的学生。如果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照搬照用教材中的素材,不仅不能有效落实课程教学目标,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牛的语文能力。”本人在习作教学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尝试,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真实的体验认为:只要教者灵敏地捕捉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层地触及学生的心灵生活。课程资源便会汩汩而出。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搞好课堂教学应抓以下八个常规要求。首先,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目标是教学要达到的标准。没有目标的教学就如饭后散步,有目标的教学犹如百米赛跑。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因此,教学目标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换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承载教学目标要求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教材,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  相似文献   

10.
“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感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思绪一般都会进入自己熟悉的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形成美文。学生作文就是心灵的写照,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逻辑单元的教学是师生普遍面对的难题,易失之烦琐、无趣、低效。可聚焦于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杠精文化”,通过定义内涵、归纳手段、认识危害、探究策略等过程连续、梯度井然的任务学习,将逻辑认知与社会现象、教材任务与生活真实巧妙融合,实现教学的简约、有趣、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考试周刊》2014,(86):88-88
<正>教学实践证明,语言学习与运用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现实生活,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充分体验英语语言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研读教材,寻找教学资源,把教材内容转化成生活实际情景,把课堂内容与生活相连接,创造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他们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把握课程性质,注重三堆目标的相互交融性;以教材为中心,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关注学生生活,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把评价体系贯穿于活动全过程,这样才能不断使小学品德课教学达到有效.  相似文献   

15.
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方式来学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抽象的数学“物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帮助学生用在数学重组生活经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真实的数学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自然性、流畅性、合理性,在愉快真实的数学体验中有效建构有意义的数学知识,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案例用平实的语言,在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教学行进脉络中,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体验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形成的完整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关注学生真实数学体验的优秀案例.现在,笔者试结合该案例就数学体验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亟盼广大读者朋友也能认真关注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数学体验,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登班 《考试周刊》2013,(78):108-109
对话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对话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联系生活背景,将对话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认识生活的一种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对话教学的兴趣。英语对话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内容,拓展教材范围,课堂上要模拟生活情景,给学生创造实践语言对话的机会,且对话设计要融入学生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同任何学科一样,备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务必抓住学好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品德与生活课程特征和要求这个前提,夯实熟悉教材、把准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个基础,抓好联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这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计算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什么?显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各种运算,教师还需要深入思考计算教学所承载的育人价值,并通过一定的策略将其融入教学,让学生的素养在计算学习中长出来.教师应以计算的教与学为载体,通过“谋教材资源”“谋目标定位”“谋能力培养”“谋教学评价”四个策略,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不断积累、有效生长.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与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将书本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本人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材料为案例,以教材为参考,让学生自主、合作、多种形式地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思想品德教材。从而有效实现了国家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分解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叶亚均 《广西教育》2013,(17):49-49,51
目前,江苏省各小学统一使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该套教材一至四年级均以简短的对话为主要内容,整体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积累词汇,体验不同情境中的对话功能。对话教学作为承载交际功能的载体,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