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不仅离不开高素质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还要求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以来,量化历史研究领域得到跨越式发展,清华大学市场与社会研究中心在发展中发挥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量化历史讲习班、量化历史学术年会和《量化历史研究(第一辑)》创新了基础理论人才的培养模式,打造了高质量的量化历史研究人才队伍及其国际领先的交流平台。量化历史研究领域发展符合协同创新精神,其中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可以被其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借鉴,从而实现高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50-252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分析当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师资模式的建设实践经验,构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本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师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科研方法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财政高等教育协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按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分为四种类型:以自然科学为主,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面向文化传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型的科学类别,特别是作为应用类型的财政科学,应顺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在探索协同创新模式过程中,为政府改革财税体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性、技术性的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价值追求在于大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探索健全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工科为主的研究型高校、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的研究型高校,协同创新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地方高校中实力不俗,特点、优势突出的高校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及其优势特色尚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高校,贯彻"2011计划"亦应采取不同的思路。现实中高校的协同创新研究和实践已经出现某些误读,需要及早矫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一年来关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3次重要讲话的认真学习,从6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贯彻讲话精神,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一是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强化学术道德,坚决摒弃泡沫学术,抵制学术腐败,四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五是正确处理应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关系,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繁荣,六是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师资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保障。高校师资的培训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重要保障。师资培训的目的是建设具有优良素质、业务精通、富有活力、结构优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师资培训的状况,并提出深化高校师资培训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可谓一语道出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来说,教育是其重要载体,然其功能却不仅在于此,而更在于对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要求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带来契机,更加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章在理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困境,并指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探索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展的战略眼光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确立师资发展目标,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根本任务。而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根苯措施。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等等因素,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师资培训有其必要性,师资培训工作的革新也是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中山大学在师资培训工作中的实践,进而探索高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正值春风拂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面临新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3个方面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资源竞争与人才流失;高教改革的压力。高校应从3个层面应对这些挑战:转变师资管理理念,构建师资管理新模式;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概念内涵不清、标准众说纷纭,数量增长缓慢、质量尚待提高,人事制度滞后、制约人才流动,经费投入不足、保障制度缺失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教师各方协作,相互促进互融,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服务社会以及在促进学校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正确认识与发挥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对于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明 《教育导刊》2002,(8):68-70
我国加入WTO,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3个方面的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资源竞争与人才流失;高教改革的压力.高校应从3个层面应对这些挑战转变师资管理理念,构建师资管理新模式;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校师资管理制度的模式突破与机制选择——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10年评析江苏省教委霍宝柱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师资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从宏观上讲,教师职务聘任工作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体制的重要创新,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进而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现代科研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创新之举”的生命活力,有赖于其基本的制度设计,同时也有赖于各研究基地更加微观的创造性实践。基地建设凝聚核心理念,科学谋划战略发展,坚持标准、集成优势、创新管理,逐步把基地打造成为汇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创新理论的摇篮、服务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优势,着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的贡献。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基本力量和基础支撑,有组织科研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制化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战略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创新,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生产模式自我迭代的理论自觉,是党领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百年发展的历史探索。科学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组织科研的目标体系,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三重维度进行系统思考,宏观层面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目标,中观层面以形成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为目标,微观层面以解决中国发展的必然性问题为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以有效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有组织性为目标,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强化战略力量储备、构建综合保障体系,扎实有效地推进有组织科研,为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自立自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高校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地方政府贯彻执行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破解高等教育趋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作为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在办学层次、目标定位等方面区别于其他高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势必与其他高校存在差异。如何充分调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对于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作用。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要善于挖掘人力资源的创新潜力,进一步强化教师认同感;进行教师职业发展管理,提高核心创新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如何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紧扣逻辑起点,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属性、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路径三方面,阐释影响推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三对重要关系,疏通研究的思维堵点;抓住逻辑主线,明确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任务导向”“育人育才的结果导向”“价值引领的目标导向”“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导向”四个基本遵循;明确逻辑旨归,从建立推进机制、构建育人体系、打造教师队伍等维度提出基本策略,为推进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