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教师就是要把预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先行尝试的活动,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必将使其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要义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指把学生的预备性学习活动置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前,主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在正确诊断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合理用力,实施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针对性教学:教师要腾出时问和精力来,在指导学法、提升学力上下功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知识好比浩瀚的大海,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人一生中不可能总有老师陪伴,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在离开学校后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实现由教师教知识到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而预习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的好方法。但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处于“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4.
一、摆正主体的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会自觉的方法,也就是教师“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让学生事先预习、自学,把自学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对共同的疑难问题,教师重点讲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三年级数学教学中,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6.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讲,学生死记硬背、被…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 ,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 ,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 ,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 ,又会学教师没有交给的知识。因此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 ,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提到“教学” ,往往片面的理解为“授课” ,出现重“教”轻“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预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坚持不懈进行引导;要创新课堂模式,把预习习惯培养基于课堂、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鼓励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一、指导学生到位,学会预习方法学生只有预习到位,才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为此,课前教师要布置好预习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自学方法。对语文教学来说,最好的预习方法就是多读。一要导读。首先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认真阅读每单元的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关键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学生具有并能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体现,同时,学生的能力、智力均能得到提高,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教”为“不需教”。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而教.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恰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自学习惯的开端。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经过感知——认识——深化三个基本环节。预习是感知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为认  相似文献   

14.
刘玉云 《天津教育》2014,(23):65-66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校在帮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条件、个人特征等因素,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选择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五合一”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计划篇、预习篇、反思篇、整理篇及评价篇,同时制定了《学习成长记录册》。实践证明,“五合一”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优化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的预先学习。预习是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过去,我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看书,不必指导。每次上新课之前,学生自己去看书,给课文分段,写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课课如此,缺乏针对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预习失去了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根据新大纲提出的:“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具有启发性”的要求,我想:预习也可说是课前的一种作业,如何精心设计呢?我认为要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都知道,教科书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书都有它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每课的自学解决什么问题,得到什么收获,教师心中都必须有数。如:我教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实践证明,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如果不是教师教不得法,就是学生学而无方。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在当代,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而教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将终身受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入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着想.“不教之教”,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快乐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其受用一辈子。这样,教师就能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注意规律给课堂注入“活水”,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王淑敏 《考试周刊》2012,(11):50-50
怎样构建好的课堂,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呢?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探究:同时重视思维训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真正使学生从“模仿型”向“领悟型”转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