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朱珩青的《路翎传》用翔实的材料考证了路翎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和故事原型。传记指出《财主底儿女们》中所描写的蒋家大院就是路翎的出生地苏州蒋家,小说中陆明栋的生活原型就是路翎本人,其他人物如蒋捷三、蒋淑华、傅蒲生等都有生活原型。传记还指出《谷》所写的故事实际上是路翎1940年初与李露玲在合川县育才学校时期的一段爱情纠葛,而《云雀》是以路翎的好友阿龙的妻子张瑞为原型所写的反映知识分子性格悲剧的故事。朱珩青《路翎传》原型考证的价值在于为证明路翎小说的自传性提供了切实的证据,同时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了恰当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邹韬奋是现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爱国民主战士,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这三部自传不仅是现代知识分子自传的代表性作品,而且情感充沛、描写生动,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对同类传记的写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模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纪实性传记、自传、学术性评传,人物小传、回忆录、传记小说等不同的传记体式和不同的写作风格,鉴赏传记的写作艺术和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内容客观、语言生动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典范。这三部作品真实揭示了一位著名文化人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新式教育的影响,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的个性,并且具有"信史"的性质,为知识分子传记写作提供了借鉴,在传记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沉沦》和《田园的忧郁》都是剖析忧郁症的小说。同时这两部小说又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大部分内容都取自作者的真实经历。从相似的忧郁症状出发,(包括:孤独寂寞的心境、情绪行为上的消沉倦怠、神经过敏症、生理上的虚弱乏力),基于两篇文章极强的自传性,本文根据作家相关的传记材料探析两位小说主人公相同病症的不同成因即:1、不同的社会背景;2、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列传:指一般著名人物的传记,为汉朝司马迁着《史记》时首创。如《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等。外传:凡人物为正史所不载,或正史已有记载而别为作传,其事迹与正史颇不相同甚至涉及稳私者,称外传。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等。自传:指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传记。如司马迂《太史公自序》,王充  相似文献   

7.
朱幸纯 《培训与研究》2010,27(3):16-18,33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8.
透过作者的创作动机,追踪作者的心理和经历在作品中留下的烙印,考察《小团圆》作为自传文本所传达出的传记实践意义,探索心理传记的结构模式及真实的多种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9.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0.
孟晖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4):97-100
邹韬奋先生在一生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内容客观、语言生动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典范。这三部作品真实揭示了一位著名文化人的成长历程;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个性;并且具有"信史"的性质,为知识分子传记写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霜天星影》的两则读后随感,旨在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人传记的一种——诗体自传这一独特体裁所蕴含的容量和人生气象。  相似文献   

12.
《红王妃》是德拉布尔受18世纪朝鲜献敬王后洪玉英《王妃回忆录》启发创作的作品。《红王妃》采用自传形式,以真实的历史材料和人物事件为依据,又有"虚构"成分,将真实的朝鲜王妃和虚构的现代英国知识女性芭芭拉.霍利威尔的生活经历并置,体现了德拉布尔小说创作的新实验手法——模糊传记与小说之间文体界限。《红王妃》通过消解时空限制,跨越文类界限,表达了作者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人群的人文关怀,实现了作者对当下人们生存困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自传文类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意义之上,觉得《约翰·巴雷康》没有研究的价值,只是被简单当做伦敦传记或者研究伦敦的第一手资料,要么就被认为是禁酒运动的纪实文献,并没有对作品本身进行批判性解读。近年来,一些研究学者已经从传统的传记研究或者新批评文本研究开始向文化研究转化。杰克·伦敦的自传《约翰·巴雷康》为其提供了话语研究的视觉。不论是杰克·伦敦的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身份,还是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作使用的各种主要话语,这都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并对杰克·伦敦的种族、阶级以及性别、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意图了解其文化身份的意义以及性别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叙述其生平经历时,把自己描画成为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仁者形象,且突显其人生理想状态: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孔子是中国口述自传第一人。我们认为,中国自传的叙事传统之一,尤其是中国式自传的叙事形式修辞之一实渊源于孔子,即重视叙述自我反省后的道德修养,而不太在意对自我生平中的事件叙述。孔子从不纯粹叙述事件本身,而是隐含或明言其叙事目的。因此可以说,正是孔子的自我口述叙事,开启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等类型的自传叙事模式,其自传诗学影响深远。不得不承认,《论语》中大量的语料是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等传记叙述者对孔子形象的他画,而可以归结到孔子自我描画的文字着实不多,甚至我们必须明晓本文中的孔子自画文字,也是通过孔子弟子转述而形成的。一个特别重视史官传记文化的中国,如此稀缺对自我生平叙述的经典,不得不说是源自孔子及其所创造的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西传记诗学的构建--赵白生著《传记文学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记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但却仍处于有史无论的局面。这丝毫也不奇怪,因为传记文学这个文类不但在中国被忽视,即便是西方,其研究也大大落后于写作。卡尔·范·道伦在《作为文学形式的传记》一书中悲观地说:“传记这块领地,批评几乎毫无涉足。”不过这是 20世纪初的情形了。西方自从上个世纪 70年代以后,对传记文学的理论关注空前火爆,尤其是对自传的理论兴趣。已经成为当下西方学术的显学之一。詹姆斯M·考科斯(jamesM.Cox)在《自传和美国》一文中指出“自传和忏悔写作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和以往相比,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的重视,这…  相似文献   

17.
日裔美国文学作品《菊池日记》中的自传事实与传记事实极其丰富,但历史事实却只有一个,即珍珠港事件之后日裔美国人的集中营生活。日记作者查尔斯·菊池对不同的事实采用不同的阐释策略——历史事实的政治策略、传记事实的精神分析策略,以及自传事实的社会策略,使《菊池日记》迥异于其他日裔集中营叙事。集中营生活对日裔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但对菊池父子而言,此次集体创伤却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他们各自的童年创伤,可谓不幸中之万幸。  相似文献   

18.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所作曾氏小传,存在人物生卒年错误、世系、人物重出等问题。据相关史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本文为自读课文 ,共计 2 30 0余字。指导学生自读此文 ,要有明确的指导提要 ,以便使学生在有限的4 5分钟内有读、有想、有议、有得。在这篇课文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了《鲁迅自传》和《哥白尼》,从中了解了传记文体的自传和人物评传。本文也属人物评传 ,关于这一点 ,学生阅读感知课文后 ,教师稍加提示或点拨即可。学生自读这篇课文 ,教师要在文章取材及语言特点上精心设计思考题 ,给学生阅读以指导。同时 ,要在导语中“瞻前”又“顾后”,使之起到衔接知识、自然导课、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之作用。【导语】学习前面一篇课文 ,我…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有一个单元多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记录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人物的事迹;同时在文言文单元中又有些选自于《战国策》和《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在写作板块中又要求学生能够写出自传或他人小传。可以说,会读传记,会写传记,用传记人物的精神品格来涵养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