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逍遥”一词意为漫步、散步等行为,而不是指人的情感状态,甚至认为“逍遥”在语境中带有伤感色彩.这种观点不恰当地把“逍遥”在语境中的引申含义都还原为词源学上的本义,并且混淆了语境的情感色彩与“逍遥”一词所包含的情感色彩.在先秦文献中,“逍遥”主要的引申含义是游戏、游玩,不能还原为单纯的散步、漫步,《庄子》则对“游戏”含义进一步引申,明确地用该词意指闲适、自得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2.
“关注法治中国,共享和谐社会”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宗旨。随着“共享”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上频频使用,人们意识到我们现在正步入一个“共享时代”。“共享”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五版)中释为“共同享有”。这个词应该来自图书馆界的“资源共享”。1973年国际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系位结构和整零结构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数词构成的异同并对基数词“一”与“one”左汉英语境中的用法异同进行详细描述,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知道两种语言的功能与作用。语法部分主要包括数词的特性、组合功能、及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实验”与“试验”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奏验”与“试验”释义及其概念的辨析,提出正确使用“实验”与“试验”的要则;并举例说明,在科技写作及编辑中,应根据具体语境,注意正确辨别使用“实验”或“试验”,以确切表达其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两个必然”的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150多年过去了,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发展的总趋势仍没超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信心。在现代语境中,我们仍然需要挖掘出“两个必然”理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史伟 《科教文汇》2008,(3):149-150
本文试图从“五四”时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下,从女性文学爱情书写的具体文本中分析其写作主题及其书写模式,以期对“五四”女性文学中爱情书写的特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心事”重重 一周一次的拓展课又要开始了,今天会做什么实验呢?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进教室。上课啦!老师笑着问我们:“最近我们在学电学知识,你们觉得食盐水会导电吗?”“不会!”“会的吧!”“我觉得会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猜测,食盐水应该导电,但是没做过实验不好下结论。接着,老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实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科学理论评价的语境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理论评价是语言语境、互文语境、测量语境和认知语境的统一体 ,并分析了“爱玻之争”语境的确定性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韩寒说,我是纯正的上海郊区农村“屌丝”:人气乐团五月天说.走下舞台我们就是“屌丝”;我妈说她是辛苦了大半辈子.要养房养车还要养我这个“老屌丝”。  相似文献   

10.
概率问题是高考必考内容,也是高考试题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作了充分准备,然而我发现在平时的练习和模拟考试中,学生发生错误的频率还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对“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的概念模糊,判断不准,互相误用,导致错误。为此,我把这两个概念及其特征列出来,通过举例进行分析,使之能更深入理解并区分“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1.
董硕 《发明与创新》2009,(12):30-30
我们在公园游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地摊打着“套中有奖”、“飞镖有奖”之类的招牌,你是不是动心了呢?其实,这些全都是骗人的,我就有过被骗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这里说的“秦腔”不是那戏,而是三秦大地的那腔调. 语文老师贾甲仓是我转学后的小学班主任,纯种的陕西岐山原上人士,号称跟贾平凹是亲戚,当然贾平凹是谁我们当时是不知道的.他纯正的秦腔着实让我费解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他评价我们点名起立的样子,“提起一长条,放下(读hà)一大滩”,我至今都拿来提携儿子.“鬼哭狼嚎犬狂叫”是他对我们下课时的形容.“双手能写梅花篆,我(读e)党不用亦惘然”是对他或者我们命运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了三大问题。一是认为我国哲学界所讨论的“假象”问题来自于一个错误的翻译。本文试图将“假象问题”彻底逐出哲学界。二是讨论了以往我们所研究的具体的“假象”问题皆产生于认识过程中的两大错误滥用了“反映”一词和在认识过程中“理性”对感知经验的误释。三讨论了滥用“反映”一词的危害,本文要求分清人的感性认识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感性认识的感知觉方式和理性认识的解读建构方式;感性认识的反映感知过程和理性认识的解读、建构过程;感性知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理论等这四对概念。最后试图澄清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一词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4.
争“食”     
这一期内容围绕“食”字展开,因为是“天大的事”,所以开题的时候大家很兴奋,很憧憬,很有干劲。但是做着做着,我们内部开战了。编辑与作者之前,我与编辑之间,相互混战……说到底,争论的根由在于入口的东西,在今天,碰得还是碰不得。  相似文献   

15.
“古怪?”舅舅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一时引来了不少同学好奇地瞅着我们。舅舅没有理睬,只是一个劲儿地问我:“你能说说他究竟什么地方古怪吗?”我摸了摸脑袋又摇了摇头:“我也说不准,反正他跟正常人有点儿不一样!”“嗯?”这下舅舅陷入沉思了,好久他才抬起头来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在不同的前提、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与人本主义的主张有联系也有区别,实践中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徐强 《科教文汇》2008,(20):236-236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7年)将句中“娇逸”一词注解为“娇美文雅”,这是颇不妥当的。按照教材的注释,“娇”应讲为“娇美”,“逸”则应释为“文雅”。这个注解之所以不妥,就在于它未能从整个“娇逸”一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最终对两字做出了不同的意义训释。实际上。“娇逸”是一个同义复词,而且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驾驶”地球逃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想到太阳爆炸后人类的去向时,一般会想到星际移民,我认为不如直接“驾驶地球逃跑”。 从可行性上来讲:一、我们不必再去寻找类似地球生存环境的行星了,只要前往最近的恒星即可。二、从技术上,我们必须依靠虫洞,要想驾驶这个庞然大物,肯定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持我们离开,因而必须在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制造虫洞,缩短我们与恒星的距离。三、能源问题,我们可以开发“零点能”或“反物质”,如果有虫洞,它们提供的能量应该足够了,就不需要开发新能源了。  相似文献   

19.
大年初一是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也是我们家举行一年一度“抢遥控器”大赛的日子。一听到《宝宝巴士》里的音乐声,我们就知道表弟又在看电视了,怎么能让他一个人美滋滋地独占遥控器呢?表哥、表姐和我“砰”的一声把房门撞开,我第一个夺过遥控器,调到电影频道,津津有味地看起了《动物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奇怪的语文课轻推眼镜,微微抬头,嘴角上扬的同时,我推开了教室的门。“小邦老师好!”这是迎客铃的声音。同学们见我进来,立刻拥了上来。“小邦老师,这节课不是语文课吗?您怎么把教室设置成厨艺课的场景了?”“小邦老师,您是要请我们吃午饭吧!”“我猜老师设错了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