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30m、50m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可在教学或考核时,常常听到老师大喊:“快、快、快,冲过终点线!”但多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在接近终点或通过终点时有“减速”或“停滞”现象。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唐军良 《体育师友》2010,33(5):22-23
一、对“终点跑”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基层学校运动会径赛项目比费和体育课短跑类项目测试中,学生跑过终点时经常会出现跳过、跨过、身体后仰或急刹车等现象,反思我们在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往往重视起跑技术和途中跑技术而忽视终点跑技术。然而终点跑技术是短跑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当运动员或学生接近终点旗鼓相当之时,合理有效地运用终点跑技术对判定名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拍摄后的影片解析,对男子百米途中跑与终点跑技术参数进行定量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终点跑减速的技术原因,为提高终点跑技术,减少终点跑速度损失,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丰建明 《体育教学》2010,29(1):56-56
蹲踞式起跑技术是短跑四大技术之一,也是首先用到的技术。然而,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往往对途中跑、终点跑比较重视,对起跑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起跑时只有在老师强调多次并监督下才勉强用力撑、蹬地,否则将手提起就跑。还有的不注意起跑器的安装和检查,还有的不注意听枪声而抢跑(或枪响后没跑)等等,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做好“一明白”和“四注意”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起跑后的加速跑和终点冲刺跑阶段,憋气。产生原因:为了在起跑后或终点冲刺时,迅速抢占有利位置,采用了憋气的方法来反射性地加强用力,以提高速度。纠正方法:1、讲解中长跑与短跑在呼吸方法上的区别,以及氧债和“极点”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呼吸的重要作用。2、要求学生从起跑一开始便注意加强呼吸,以减少氧债,推迟“极点”的产生。3、在加速跑和变速跑中,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增强呼吸意识。二、途中跑中,呼吸节奏紊乱,与跑的节奏配合不协凋。产生原因:1、途中跑的速度不均匀、节奏不稳定;2、呼吸节奏与跑的动作配合…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冲刺跑是途中跑的继续,临近终点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迅速跑过终点后,上体抬起并逐渐减速。学情分析:部分学生重视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而不重视终点冲刺跑。该阶段学生体能下降、速度降低,就造成跳过、跨过、身体后仰、不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等过终点的现象,影响跑的成绩。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过线即停,来个“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跌倒等安全事故。教学技巧:1.原地撞线…  相似文献   

7.
快速跑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完整技术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终点冲刺和撞线)。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现代男子100m跑速度节奏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遵循现代短跑理论,运用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方法,对90年代14名世界优胜选手100m跑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合理的时间分配应分别为成绩的37.62%,44.25%,18.13%;“多峰型”速度节奏的技术值得商榷;现代男子100m跑速度节奏表现为“堤坝型”特征;缩短途中跑加速距离,提高途中跑最大速度,增加途中跑最大速度匀速跑进距离,减少终点跑速度降低,是2  相似文献   

9.
冲刺跑是途中跑的继续,临近终点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迅速跑过终点后,上体抬起并逐渐减速。  相似文献   

10.
兰勇 《中华武术》2006,(7):45-46
《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一期刊发的黄坚毅老师“短跑”一文中,跑的专门练习:3.折叠腿跑(1)大腿保持垂直位置基本不变,小腿积极向大腿折叠,脚跟几乎接触到臀部。(2)前脚掌落地支撑,避免全脚掌接触地面。躯干微微向前倾斜,两臂保持小幅度摆动与两腿动作配合。(3)正确的折叠腿跑技术练习有助于提高摆动动作的放松性。(4)练习足巨离以20~40米为宜。对于黄老师就这一技术动作的简述,笔者是一名基层的业余教练员,在日常的训练比赛中有些不同的感悟,写出来与黄老师及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男子100米跑速度节奏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循现代短跑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对经分析和逻辑分析方法,对90年代14名世界优秀选手100m跑速度节奏进行了研究,表明:起距后加速跑、涂中跑和终点跑合理的时间分配应分别为成绩的37.62%、44.25%、18.13%;“多峰型”速度节奏的技术值得商榷,现代男子100m跑速度节奏表现为“堤坝型”特征;缩短涂中跑加速距离,提高途中跑最大速度,增加作中跑最大速度的跑进距离,减少终点跑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短跑课逆向教学效果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跑的全程跑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可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短跑专业化训练的技术教学顺序一般是从途中跑开始,然后进行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教学,最后进行终点跑教学。而中小学体育短跑课受课时少、学生专项基础薄弱等一些因素影响,如果照搬专业化训练的顺序进行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顾德开 《体育教学》2013,(11):59-59
拜读2013年第2期李志勇老师的“七年级耐久跑教学设计片段”(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后,笔者有所思考与启发,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接龙”和跑“米”字游戏,克服“极点”,消除恐惧心理,值得我们学习。但笔者对“原文”中一些组织方法、运动负荷的时间和次数存在不同认识,在此提出,愿与李老师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谈到成功体育时,听到了这种议论:“反50m跑,那些起点在最前面的学生,被后面的人一个又一个地超过去,那么不是会给他更犬的打击吗?”(所谓反50m跑,即同组同学测50m跑,第一个同学到达终点时;各自跑到的位置为起点,做反方向跑,原来的起点则变成了终点。这样各个人争取第一的机会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15.
一、正、反50米跑教学实践中引发的问题(一)正50米跑:学生在各自的跑道上,从同一起点出发,跑相同的距离,到达终点时,按跑得快慢分出名次。如 5名学生跑完后能分出 l~5名,这样跑的结果是善跑的学生总得第一,总在体会着当“冠军”的感觉;而跑得慢的学生总赢不了跑得快的学生,始终在品尝着“失败”的滋味,所以跑几次后,练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了,都不愿意跑了。(二)反50米跑:在正50米中,当第一名学生到达终点的那一时刻,把学生们跑到的位置记下,然后把那个位置作为各自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跑的结果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乎人人争先,…  相似文献   

16.
“李阳、李阳、李阳”我三次点名,可是还是不见这位同学答到,于是我叫体育委员去找,找到后,他一见到我:“老师我不跑,反正我及不了格,你就打我零分吧!”眼里满是不屑,我一听火冒三丈,本想狠狠批评一通,可是看他那神态估计越批评越不跑。我忍住心中火气,想了一会说:“你怎么这么自信你及不了格呢?”“我自己怎样我知道!”他还是那副模样。我反问:“你不及格就不跑吗?”“是啊!”我又问:“那你刚才去做什么了?”他说:“打乒乓球。”我反问:“打乒乓球每次你都能打败别人吗?”他说:“不能。”我说:“你打不过别人,为什么还要打!”他无话,我继续问:“既然你那么自信,你敢不敢跟老师打个赌,只要你认真跑,我打赌你肯定能及格。”“好!我跑!”他很气愤。第圈他赌气跑得很快,  相似文献   

17.
收到《体育教学》2009年第9期杂志后,像往常一样对每篇文章都认真阅读,在读到秦乾飞老师的《改进耐久跑的测试方法提高测试的效率和成绩》一文后,他设计的“分层错时追逐跑测试法”引起我极大的兴趣,颇感新颖,并有试一试的欲望。当时学校正进行学生体质测试,于是结合学生的耐久跑测试工作,我进行了检验。实践证明,此法与以前的分组测试法相比确实省时、  相似文献   

18.
短距离跑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组成,只有合理地掌握技术,才能提高运动成绩,发挥运动员的潜力。但在练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影响了速度的发挥。本人在长期训练中,归类总结了短距离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与大家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9.
纪耀宗 《体育教学》2008,(11):18-18
一、忽视跑的体力分配 耐久跑是一项长距离、有氧运动项目,体力分配合理与否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可教学中,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边看秒表,一边向学生喊“加油!”或“快!快!快!”结果导致学生前半程体力好时跑得快,后半程体力下降了就跑得慢,甚至于走到终点,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灵活地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教学方法在50米跑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人球比赛”法介绍给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 “人球比赛”法如下:在若干条跑道的中间道定为球运行的道次,其余为人跑道。在起点处设抛球员1—5人(依次与练习者轮换),终点设裁判员兼拾球员1人。当练习者听到跑口令或者枪声时,抛球员同时抛出地滚球与练习者进行比赛,到终点后由裁判员宣判比赛结果并拾球回起点加入练习。所图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