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饿死肿瘤     
青云 《百科知识》2004,(11):10-10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福尔曼首次指出,癌症肿瘤似乎能够在人体内自制新血管,供其吸取氧气和养分,毒瘤因此而不断扩散。因此他推断,废去肿瘤制造血管的能力,使其“饿死”,便能减慢甚或停止肿瘤扩散。一直以来,科学家的研究都不很成功。直到最近,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才分别发现了能够饿死肿瘤的药物。美国科学家合成了可饿死肿瘤的新药阿瓦斯丁,而英国科学家则发现天然中草药半枝莲的提炼物也可以用来饿死肿瘤。  相似文献   

2.
正癌症作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如今还缺乏特别有效的办法。为此,每一个针对癌症的新药、新技术、新研究的出现,都可能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并被寄予极大的希望,这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情绪的过度表达,则体现出人们对肿瘤治疗发展的某些不成熟心态。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个非常基本的知识——能够"饿死"或者杀死癌细胞与能够攻克癌症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  相似文献   

3.
药物长效化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极大的作用。长效重组蛋白药物是世界上药物研发的新热点,也是现有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是深化研究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和极为突出的经济效益。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白蛋白修饰新药研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I类新药长效干扰素a2b融合蛋白临床前研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长效重组融合蛋白国家I类新药临床前研究”等课题的支持下,天津林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富岩研究员主持开发的长效“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a融合蛋白”新药相比较现有常规重组干扰素药物具有更长的血液半衰期、更好的安全性和更明显的临床治疗优势,是更有效和低成本的长效化病毒性肝炎患者和癌症患者药物的临床治疗用新药,是现有重组干扰素α类药物的升级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4.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第一杀手”。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二元靶向放射治疗肿瘤的方法,利用中子与硼发生反应产生的4He 和7Li 粒子来杀死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该方法与现行的治疗癌症的方法相比,具有靶向性强、杀灭力强、分子尺度及保护正常组织的特点。当前,BNCT 已成为对抗癌症的一项新选择,而且正有望发展成为治癌的一种例行疗法。BNCT包括三大关键技术:中子源与中子束流、含硼化合物药物、患部剂量评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患部剂量评估技术已趋成熟。含硼化合物药物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三代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不仅靶向特异性明显,而且在肿瘤中滞留的时间也大为延长。因此,BNCT 三大关键技术的焦点在于开发一种能安置在医院内、由医生亲自控制的、成本可以接受且安全可靠的中子源装置。老研究堆不具备临床医疗的“亲和性”,一般又达退役年龄,难以成为推广例行治疗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
新美国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药物试验时因操作失误,放入过多药物,结果导致自己辛苦培育的癌细胞死亡。尽管最初的试验目的没有达成,但这次试验室“事故”却帮助研究人员意外发现一种治癌新疗法,开始转向研究一种可以杀死癌症细胞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虽然生物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是提及恶性肿瘤,依然令人"谈癌色变"。癌症一直在威胁着人类健康,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除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预防不到位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问题的关键,许多科学家一直在与癌症作斗争,试图找到一种药或治疗方法来解决癌症问题,为病患造福。来自复旦大学药学院的杨永华研究员就一直潜心于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和抗癌药物靶标发现的研究,他的研究方向为分子肿瘤药理,包括肿瘤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靶标发现、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晶体结构的研究成果。葡萄糖是癌细胞的主要"口粮",由于癌细胞消化葡萄糖所产生的能量不到正常细胞的15%,因此需要摄入更多的葡萄糖。那么,能否以GLUT1为靶点,开发新药抑制它的转运功能,阻断葡萄糖供应、把癌细胞"饿死"呢?以GLUT1为靶点的"饥饿疗法"能否治疗癌症?"饿死"癌细胞的疗法早已有之  相似文献   

8.
潘明继教授从医54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45年,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经验和理论,在国内外被广泛推广。1971年在河南林县召开的全国食管癌会议上,潘明继首先发表的论文《扶正培本治疗癌症》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由此潘明继被推选为“全国扶正培本治疗肿瘤协作组”组长。近二十多年来,癌症扶正培本治疗研究又有较大的进展,“扶正培本”成为中医治癌的大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深化着人们对肿瘤的发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尤其是肿瘤治疗技术途径正发生着根本的变革,它将改变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而正在形成一种更为癌症患者所接受的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细胞改造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0.
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理论自其被提出以来,就一直是恶性肿瘤研究领域内的大热门.研究人员认为,肿瘤干细胞一方面可以自我复制保持"干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分化成肿瘤细胞而促进肿瘤的生长.这一理论为人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从2007年开始,苏州大学陈坚教授就通过小白鼠实验研究得出:有一群细胞对放化疗都耐受,是癌症复发转移的祸害,这群硬骨头可以看作肿瘤干细胞.每个肿瘤细胞都有自己的生存寿命,这些细胞都会面临凋亡,但癌症干细胞不会,如果我们能找出并杀死癌症干细胞,其他肿瘤细胞也会慢慢凋亡.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一种可“无限制地生产”稀缺型抗癌特效药物———紫杉醇的极佳途径,有望使癌症患者最终获得廉价、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可能。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周东坡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经过8年的时间,已经找到了一种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可行途径,解决了此药物获取源严重匮乏的难题。紫杉醇是红豆杉中特有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利用它作为主要成分,可以生产出世界公认的可治疗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胰腺癌、结肠癌等10多种癌症的特效药物。然而,由于红豆杉已在全球处于濒…  相似文献   

12.
癌症的治疗手段随医学、药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当前,除手术、放疗、化学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外,在癌症治疗中,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被称为第四种治疗模式。随着肿瘤病因学研究的深入,认识到肿瘤能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作用而得到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防御系统对肿瘤细胞失去调控。如何恢复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肿瘤治疗中一般将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文化》2012,(9):4-5
“吃什么食物能致癌”、“吃什么食物能防癌”.一直是备受大家关注的话题。近来.网络上一张“舌尖上的癌症”图谱迅速走红。这张图谱的全名是《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肿瘤风险的食物》.一共列举了近20种食物与15种癌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家源于台湾的企业。2010年创立之时,其管理团队就已在台湾积累了抗肿瘤新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丰富经验。这是一家致力于高端原创抗癌药物研发的企业。他们注重药物的源头创新,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平台。这是一家少见的能力覆盖完整产业链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的能力包括创新性癌症治疗研究与开发、处方开发、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新药上市申请和符合中国新版GMP标准的癌症药  相似文献   

15.
文执 《今日科苑》2006,(9):38-40
一种名叫“反应停”的药物曾经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但时过境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也许到了重新评价“反应停”的时候了。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反应停”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在我国,反应停已经悄悄改名换姓,并被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涌现,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雷萍团队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肿瘤靶向治疗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肿瘤类文献在各医学系列期刊中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统计了中国医院教字图书馆中收录的1995—2004年篇名为“肿瘤”、“癌”、“瘤”的文献量,结果显示:①1995—2004年肿瘤类文献共158457篇,其中“中华”系列期刊占11.00%;“中国”系列期刊占20.16%;“学报”系列占14.67%;“国外医学”系列占5.58%。②肿瘤类文献量每年呈递增趋势,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79.04%。③25种肿瘤期刊中,1995—2004年肿瘤文献量共计27602篇,占肿瘤文献总量的17.42%,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39.24%。  相似文献   

18.
近日新加坡科学研制出一种智能纳米载体,能够把癌症治疗药物准确地运送到癌细胞里,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却不损害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19.
向阳 《百科知识》2012,(18):10-13
正癌症的治疗现在已经有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生物疗法等多种疗法,而且在化疗方面还产生了癌症的靶向治疗。所谓靶向治疗,就是用药物准确瞄准肿瘤进行攻击的治疗,可分为器官靶向治疗、细胞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而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如蛋白质分子、基因片段等)进行攻击,以阻止癌细胞的分化。这些治疗方式在很多癌症上都得到体现。如果对近年来一种男性比较容易患的癌症——前列腺癌的防治进行深入了解,就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癌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生产内皮抑制素的方法专利号:zl 00107569.1 专利权人: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发明人:罗永章 周兵 [项目简介]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 folkman教授提出了著名的"饿死肿瘤疗法"理论,即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切断肿瘤营养供给,可以达到抑制和治疗肿瘤的目的.1997年,美国才发现了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但由于不能解决复性难题,导致产品生产成本过高,2004年不得不放弃endoslatin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