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技术创新扩散与环境的互动机制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扩散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典型的互动机制.扩散过程一方面受扩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作用于扩散环境,使技术经济系统得以渐进进化.本文对这种互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以互动机制为依据建立了新的扩散描述模型.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珊珊  王宏起 《情报杂志》2012,31(6):197-201
在明晰技术创新扩散的内涵基础上,对国内外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从技术创新特性及创新企业行为、采用者/消费者、网络结构、竞争合作、知识溢出、空间特征、宏观环境七个方面,综述了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总结出当前研究特点,并指出未来在产业创新网络的内部和外部扩散、政府作用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扩散的机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领域中,去除噪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好的去噪方法为图像的后继处理如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匹配等会带来许多好处,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图像去噪平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介绍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知识扩散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阐述显性知识基于Web2.0和基于引证网络两种常见的扩散模式,归纳非正式的隐性知识、分散在社会文化中的隐性知识、语义的隐性知识以及睿智的隐性知识的扩散特点.分析知识外化和内化过程.指出产业集群中企业高度密集的特点以及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的需要,使得企业通过直接交流和技术扶持等方式促进知识扩散.根据扩散边界,将知识扩散划分为个人层次、企业层次以及国家层次.最后展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扩散机制涉及新扩散的要素、分类、方式、中介机构的作用和创新扩散的利益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众》2014,(4):13-13
<正>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西红柿,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你吃过紫色的西红柿吗?英国科学家培育出了紫色的转基因西红柿,这种新品种的西红柿之所以呈紫色,是因为其汁液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它还具有预防炎症和延缓癌细胞扩散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扩散及其壁垒:微观层面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开明  张琦 《科学学研究》2005,23(1):139-143
技术创新扩散的原动力始于企业对超额利润的追逐,但扩散壁垒的存在又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扩散。本文认为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扩散壁垒包括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两个方面,且这两方面壁垒的动态变化决定了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论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有别于传统的Bass基本模型的新扩散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考察软件技术的扩散动态、发展阶段及关键路径,深入认识软件技术的扩散规律,促进软件技术的跨领域、跨学科传播。[方法/过程]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04-2019年CiteSpace相关论文381篇,基于扩散指标、扩散曲线和扩散路径分析探寻以CiteSpace为例的软件技术在学科领域间的扩散规律,考察不同阶段的扩散状态并预测扩散趋势,识别扩散网络中的关键主路径及关键节点。[结果/结论]CiteSpace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工程、图书情报学、商业与经济等,不同学科对应的扩散区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学科之间的领先-滞后现象;相关引用论文和发表论文逐年增加,目前处于扩散曲线的起飞阶段,预计短期内其扩散速率会保持加速增长,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关键主路径上的文献节点对软件技术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打破在设备层次上考察设备创新扩散问题的思维定式,从产品层次初步探讨了在保持产品品种不变条件下的设备创新的扩散行为,并给出了相应的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扩散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力.针对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技术创新级联扩散非线性模型;对ER随机网络、BA无标度网络、SW小世界网络分别进行仿真分析,阐述网络结构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通过调节感知效用再分配系数可以更好地达到控制扩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场论的技术扩散速度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技术扩散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扩散过程中的场态特征,将技术扩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场源形成阶段、场源稳定阶段、场源衰退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技术扩散特点构建了三个阶段的技术扩散速度模型,并根据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的基本状况,应用统计工具软件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及模型参数进行估计验证,得出结果比较满意。根据此三阶段模型对技术扩散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扩散速度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杜立民  王如琦  肖赵华 《资源科学》2021,43(10):1961-1975
面对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建设及绿色发展新需求,生态创新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研究了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生态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最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了异质性收入水平下,生态创新与生态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创新通过提升绿色技术扩散,而非绿色技术进步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②生态创新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规律。本文建议应从提升生态技术创新能力、防止“一刀切”政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态创新一体化,从而助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徐渝教授提出的知识传播模型,实际上是说明知识的传播遵循一种Logistic增长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仅适用于知识在企业中自然增长的状况,而考虑到企业对知识传播的努力因素时,该模型就明显不能解释其增长规律。论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努力进行知识传播时的机理,并据此对知识传播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考虑到企业的努力因素时,企业的知识传播遵循指数增长的规律,而当企业放弃努力时,知识传播则遵循Logistic增长的规律,因而存在一个传播的临界点,临界点的位置是随着知识的性质和作用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清华科技园的空间扩散模式进行探讨,指出科技园区的空间扩散实际上是两种或多种模式的组合,究竟采用何种模式,取决于自身条件、发展阶段、城市环境、政府推动、管理者理念等诸多因素,下一阶段清华科技园的空间扩散可能会以扩展扩散为主,向现有规划区内部及周边扩展,兼顾向条件突出的二三线城市扩散,即重点建设现有集群,扩散速度将放缓。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实践社区知识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宏  朱桃 《软科学》2010,24(2):51-55
从社区成员的关系网络出发,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研究实践社区的知识扩散网络。提出用社区成员的特征关系长度和聚类系数来表证实践社区的知识扩散频率、集中度,发现它们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较大的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知识扩散。  相似文献   

17.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s identified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change. Innovations diffuse through segmented networks of knowledge that limit the flow of knowledge from any one technological domain to any other. Despite this segmentation, some organizations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pieces of knowledge that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Within this context, we develop four hypotheses regarding specific R&D strategies that affect a firm’s ability to develop inventions that diffuse beyond the firm’s technological boundaries.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how a firm's scientific intensity,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s,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internal focus impact breadth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We use two of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namely, the relative advantage and the observability, as theoretical mechanisms to build our arguments. We empirically test our hypotheses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industries of pharmaceuticals, biotechnology, and chemical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knowledge embedded in a firm’s inventions diffuses in distant technological area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firm’s scientific intensity and to its extent of collaboration, but it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its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8.
非均质后发大国的异质性决定了技术空间扩散系统对技术空间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以技术空间扩散系统中扩散源、扩散汇和扩散环境为分析框架,技术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技术差距、产业联系和政府四大因素影响.其中,空间距离所产生的空间依赖性和产业联系与技术扩散正相关,技术差距与技术扩散负相关.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使得政府实现的社会应用成果并不明显,因此,政府对技术空间扩散在政策方向和执行力度上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