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来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原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这三方平衡教育关系已经无法平衡,因此,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显重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有高度的爱心,爱心和责任心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关键。科学管理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儿童立场"应该是语文教学坚守的价值取向,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儿童立场在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足。作者以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用儿童的"心"、"眼睛"和"耳朵"去关照课堂,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走向神圣的教育殿堂。  相似文献   

3.
"原色",是儿童最本真的色彩,是儿童天性的色彩。"回归本真,发展幼儿的心灵原色,开启心智,成就孩子的快乐童年"是我们的追求。"原色"教育是指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使他们的天性得到保护和张扬的教育方式。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用心走近孩子,才能接近孩子的原色生活,才能实现"原色"教育。一、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秋之思"科技节中,我带着孩子在科学发现室活动。架子上放置着科技节的各种小制作。如大班的"未来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性格是儿童智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而当前流行的"狼性"教育,主张培养儿童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狼性"气质,以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以生存。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在凸显"狼性"教育优势的同时,将"羊性"教育作为对立面,认为其已经不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只有"狼性"教育才能造就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此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在对两种文化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最适合儿童性格教育的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教育即生活"也好,还是"生活即教育"也罢,若从深层次理解这句话的本意,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教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生活。或者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感悟到生存之理,不能获得生存智慧,得不到生命的唤醒,教育者的作用就不得不令人思忖。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城市化进程加快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文章从"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应起关键作用,学校教育应起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成尚荣先生认为:"毋庸置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英语教学的影响力最终也是要通过儿童自己去实现,英语教学自然应当从儿童出发。然而,我们常常以成人立场来从事教育,常...  相似文献   

8.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正是"教育公平"的本意所在。"分层教学"是同"教育公平"背道而驰的。替代"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基于划一教学的学习,而是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得以交流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儿童,教育教学都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教材"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师进入课堂教学之前,预案设计之时,应如何基于儿童立场,解读"教材"和"学生","胸有成竹"地孕育精彩课堂?笔者分别从教材结构、知识来龙去脉、教材价值追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年段特征等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视窗     
《上海教育》2011,(10):5-5
学龄人口减少扯动中国教育学龄人口减少对教育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的出现。他们大量流出农村,加剧了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他们进入城市后的教育保障,又没有得到制度性的解决,形成城市公办学校生源不足。这两大教育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回归的方法,选择在传统观念中有较大文化差异的温州与河南两个地区寻求创业倾向产生的支持性文化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文化对创业倾向是有影响的;阳刚文化、成就导向文化、低权力距离文化是促进创业倾向的主要文化因素。基于此,从促进学生创业倾向的根源性文化入手提出培养学生强创业倾向的有关建议。这对现今强调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大学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的“实然”状态主要表现为远离幼儿现实生活,忽视幼儿当下生活。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应达到让幼儿成为幸福幼儿的目标,这要求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把幼儿当成幼儿,让幼儿生活在童年里;关注幼儿的可能生活,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积极建构他们的完美生活。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中的"物"应当作目的性扩张,包括有体物和法律上可以支配的自然力。"善意"则应区分情形具体分析。在登记对抗的情形,应解释为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在不动产善意取得,善意为不知道;在动产善意取得,善意为不知道且无重大过失;在善意占有,善意为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真实"的教育死了,当然教育的死亡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灭亡。走向虚无主义、痞氓之性、文化荒漠、规范正义与符号自由之途的教育注定只能一死,或许,"真实"教育的埋葬之地又会是"真实"教育的重生之地。  相似文献   

15.
"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是一个重要的成人教育研究与实践纲领。然而现行的成人教育课程仍旧照搬普通教育的方法与模式,脱离成人生活。叙事课程,是成人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选择与积极转变,这不仅因为"叙事"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更因为其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利于发挥成人学习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式培养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初衷入手,分析了现有面向教育硕士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教育硕士计算机应用能力矩阵培养模式,并依据矩阵培养模式给出了课程内容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在人学视野下,道德是人的道德,生活也是人的生活,德育不仅应该回归生活,更应回归人。“人”不是抽象的道德主体,“生活”也不是抽象的道德母体,道德更不是所谓的“德育内容”。相反,三者是一体相连、密不可分的。人即人的境况;人的境况即人的生活境况;人的生活境况即人的道德境况。德育不应只是传授道德知识的“知性德育”,也不应只是提供可能生活的“生活德育”。我们应改变这种“给予性德育”思维,让人了解人自身的真实境况,从而严肃地进行道德抉择。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学德育史上的主要人物,刘子载的德育思想在1955年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综合大学校院长座谈会这一关键会议上得以系统总结,并通过《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一重要文献全面阐发。其德育思想,以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为指导思想,以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为现实基础,以政治理论课为主导渠道,以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为基本要求,以改进大学生课外活动增强其思想性为有效途径。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刘子载德育思想成为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理论认识高峰,并直接为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代教育研究“走不下去”的焦虑与指责中,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轻视甚至贬低,这加速了教育研究领域中“实践崇拜”现象的产生。教育研究中的“实践崇拜”具体表现为盲目跟风的实践崇拜、功利实用的实践崇拜和无视实践的实践崇拜三种类型,其根源在于教育研究的价值偏执。我们必须警惕教育研究中的“实践崇拜”,必须对教育研究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审视,并站在传统与现实的双重角度上“拯救实践”,从而还教育研究以清明的态度和真正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民丛报》的创办,承载着梁启超希冀透过“德育”和“智育”培养“新民”的理想.《新民说》和《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刊发,即体现了梁启超在追求这一理想时所展开的两个方面.撰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过程中,梁启超的立足点有所变化,隐隐透露出梁启超从隐含政治意图的“有为而作”发展到“为学术而学术”的阶段,开始为他日后学术生涯做披荆斩棘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