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光电效应的发现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有趣的是,如果说光电效应是光的粒子性的实验证据,发现这一效应却是赫兹在1887年研究电磁波的波动性质时的意外所得.他用两套放电电极做实验,一套产生振荡,发出电磁波;另一套充当接收器.电极之间存在火花放电的缝隙.他发现当紫外光照在负电极上时,放电就比较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2.
杜正国 《物理教师》2005,26(4):40-42
在 1 9世纪末 ,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 ,就在这时候 ,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 ,叫做光电效应 .它是赫兹在 1 887年最早发现的 .赫兹在做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火花放电实验时 ,他无意中注意到如果接受电磁波的电极之一受到紫外线照射 ,火花放电就变得容易发生 .1 888年 ,霍尔瓦克斯 (1 85 9-1 92 2 )证实了这是由于在放电间隙内出现了荷电体的缘故 .当电子发现后 ,在 1 90 2年 ,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1 862 -1 947)证明了这一荷…  相似文献   

3.
一、假设法例1某铜球的体积为8 cm~3,质量是26.7 g,问此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分析求出同体积的实心铜球的质量m宴,再跟题中已知的铜球质量m_球相比较,若m_实=m_球,则球是实心的;m_实>m_球,则球是空心的.解假设铜球是实心的,则铜球的质量m_实=ρ_铜V_球=8.9 g/cm~3×8 cm~3=71.2 g.因为m_实>m_球,所以铜球是空心的.二、列方程组法例2有一件铜、金两种金属做成的工艺品,体积是0.9 dm~3,质量是10 kg,求这件工艺品中铜、金的质量各是多少?分析工艺品的质量是铜、金的质量之和,工艺品的体积是铜、金的体积之和.  相似文献   

4.
一、挖"空心"思,巧割妙补例1在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铜球中挖去一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空穴与铜球相切,质量为m的均匀小铜球位于连结铜球球心跟空穴中心的直线上的A点,距离为d,如图1所示.试求这两个铜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5.
一、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例l (2003年厦门市)如图l所示,一悬挂铜球浸没在稀硫酸溶液中,且铜球不与烧杯接触.现往稀硫酸中投入一铁片,待铁片充分反应后,铜球所受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  相似文献   

6.
黄辉 《物理教师》2014,35(11):59-59
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这意味着,电磁场不仅是一种描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真正的物理实在.天线辐射电磁波,电磁能量随着电磁波的传播不断地从天线传向远方.在空间各点上,用接收器都可以接收到电磁波的能量.不同于一般的实物,电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7.
邱会明 《物理教师》2011,(11):69-69
1一道几何光学竞赛题及原解答 原题.两块平面镜宽度均为L=5 cm,相交成角α=12°如图1所示,构成光通道.两镜的右端相距为d=2cm,左端靠在光接收器的圆柱形的感光面上.试问入射光线与光通道的轴成的最大角度φmax为多少才能射到光接收器上?  相似文献   

8.
例1 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kg,用细线系一质量为1.78kg的实心铜球,手提细线上端将铜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铜球静止在水中不动,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求:铜球完全浸没在水中静止不动时,弹  相似文献   

9.
二、热学实验(二)6.验证固体的热胀冷缩(1)实验用具与材料:铜制热胀球、圆环、酒精灯。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将铜球通过圆环几次,证明铜球能 通过圆环;②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二三分钟;③把加热的铜球放到圆环上,这时铜 球就不能通过圆环;④向铜球上浇冷水,使铜球冷却,冷却后 的铜球又能顺利地通过圆环了。  相似文献   

10.
一、物理研究对象和过程的模型化物理问题常常要求我们,找出物理对象、运动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正确确立物理对象模型和实际过程的模型,以便寻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一个铜球在空中由静止下落的运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铜球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铜球上不同的点所在空间位置各不相同,很难严格确定铜球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其次影响铜球运动的重力,即地球引力的一个分力,严格地说,它不是恒力,因为引力和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都会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有空气阻力,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样铜球的下落运动,相关因素较多,但如果我们排除实际过程中一些次要因素的于扰,如整个铜球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中运动,其线度远远小于所处的空间大小,其大小和形状等特性处于十分次要的地位,可以忽略,而保留  相似文献   

11.
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通常采用的是铜球钻铁圈子。本来铜球能钻过铁圈的,待加热以后体积变大,就不能通过铁圈了,过一会儿,铜球冷却了,又能通过了。从而证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实验当然很好。可是,从加热到冷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课堂上容易出现“冷场”现象,另外,还要求铜球和铁  相似文献   

12.
夏天经常会出现雷电交加的现象,雷电是云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荷在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既有光也有声。只不过雷电中的光和声比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电火花更强大。同学们通常在闪电过后几秒至十几秒才听到  相似文献   

13.
蒋雪锋 《广西教育》2013,(46):60-60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有力地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由此光的波动理论被广泛接受,后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以及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把光的波动理论推到了一个近似完美的地步。可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的光电效应却很难用光的波动理论来解释,幸运的是,光电效应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把从所求结论追溯到已知条件的方法称为反推法。用反推法来探求解题思路是初中解题中用得较多的方法。当遇到一个问题不知从何处着手时,可从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往回探索,这样就会摸清路子。即应用逻辑推理,逐步寻找已知条件,直到题目中所给条件能满足为止。 例一:有一空心铜球,体积为25厘米~3,质量为89克,若往其空心部分注满铅,则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反推分析:由于铜球里注满铅,所以球的总质量就由铜的质量和注入铅的质量组成,即,其中m_铜已知,而m_铅应是注入铅的体积乘以铅的密度,铅的体积是铜球体积减去铜壳体积,铜壳体积即铜球所用铜的体积,铜的体积又是铜的质量除以铜的密度,整个过程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相似文献   

15.
《冷与热》中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让加热前的铜球套过铁环,加热后的铜球不能套过铁环来比较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笔者在操作此『实验中存在固定架的稳定性差,操作时带来不便,同时不能以铜球的一个实验来说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制作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教具,先用木板搭成一个固定台,固定台上安装一个带有音乐和灯光的电路板(如图一)。接着用两根35厘米左右长的铁棒搭成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着可换下铜棒、铁棒、铝棒等可加热的固体,中间留有一张纸条厚度的空隙。使用说明:首先用一张小纸条穿过两个固…  相似文献   

16.
在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编的《初中物理补充练习》一书第110页上有这样一道问答题:“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铜球一起加热,随后一个迅速放进盛水的杯子中,一个放进盛煤油的杯子中,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那么哪种液体最终温度高?”各种练习册,也常出现类似的问答题。有很多学生认为: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铜球一起加热,分别与煤油和水混合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t=Q/cm,因为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水的比热大于煤油比热,所以煤油的终温高。有些教师也按这一思路指导学生。这一分析的基点是两个铜球分别与煤油和水相混合时所放出热量相等,其实由于混合后煤油和水的最终温度不同,两个铜球放出的热量并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第一册《热胀冷缩》一课中讲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由于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十分明显,学生用肉眼很难观察。教师用书上介绍的铜球通过铜环的实验演示的难度较大,主要是铜环和铜球的制作要求高,不加热能通过,加热后不能通过的尺寸较难把握。一般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很难找到这样的铜球和铜环。鉴于这几个原因,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类似实验,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铜球演示实验加热的时间约需两到三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静坐等待,浪费时间,课堂气氛也不好。如果在给铜球加热的过程中,穿插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酒精灯的用法,又为下面学生实验(学生在分组实验时,给某些物体加热可以考虑使用酒精时)打下基础。 另外,可以把酒精灯的酒精加足,灯芯加粗,这样铜球会很快热胀到通不过铁环。  相似文献   

19.
用熔融法在多模光纤端面制作半球微透镜 ,与自制的光发射接收器耦合 ,基于此装置 ,进行了光纤通信实验 .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电磁波的发现”一节,介绍了“赫兹的电火花”实验.该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一个伟大预言——空间可能存在电磁波,把天才的预言变成了世人公认的真理,并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教材在“做一做”栏目里还介绍了“捕捉电磁波”的实验.笔者认为做好“电磁波”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