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01.左手美诗,右手美思,方成美文。02.有人问我:文学创作是什么?我答:文学创作就是——在残缺的世界之外再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并让自己幸福地住进去。03.题目是文章的头脸,值得你拿出写一篇文章一半的力量去用心拟写。04.欣赏的门槛往往比挑剔的门槛要高。05.西谚说:魔鬼住在细节里。我说:缪斯住在细节里——没有细节就没有文学。06.有"文字洁癖"的人,方能被文字长久宠爱。  相似文献   

2.
很多老作家都讲,小说的故事好编,关键是“零件”难找。这里提到的所谓零件就是指的必要的生活细节。为什么说它难找呢?因为细节的面积虽小,却“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语),这样的细节是缺乏丰富生活体验的作家难以信手拈来的。一部小说若缺乏思想含量比较丰富、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突出的细节描写,就会一览无余没有嚼头,读来象喝白开水似地索然寡味,其中的人物也会象患了软骨病的人那样站不起来,这样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有知识的人都离不开阅读.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曾经这样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翁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神;博  相似文献   

4.
北岛曾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这个时代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但有些细节,过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 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凤凰七次,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到了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细节描写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景物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著名作家沙汀说过一句话,叫做“故事好找,零件难求”。这里的零件也就是细节,正因为细节难求,所以要求作者下功夫去寻求。其实把一篇小说拆开了,可以看到,它不过十几个场面;而进一步把它“砸碎”了看,它不过几个或十几个细节。可以这样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节的作品是缺乏生命的。正像一个人体只有骨骼而缺乏血肉,像一棵大树,只有大枝干,而缺乏细枝碎叶。一篇小说中,正是由于其中出现几个生动的细节描写,顿时带来了生气,仿佛在茫茫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撕扯不开的:一方面,文学用语言写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没有好的语言,也就没有好的文学;另一方面,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首先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语言不"抓"人,读者很可能会放弃阅读,抽身而去.而对于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抓住了语言问题,就等于抓住了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样,无论从哪方面看,谈论文学,都无法脱离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语言也是文学研究的第一入口.  相似文献   

7.
李育善的第一本书是我写的序,现在出第二本书还是我来写序,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事,况且多年前就宣布不再写什么序了。我之所以这样,一是李育善为我的同乡,巴不得他这个文学人才赶快出来,二是他的散文真的越写越好,使得我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8.
2013年初,喜闻曹惠民先生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学生的我欣喜万分. 从1997年师从曹惠民先生开始,我就开始进入台港澳文学研究领域,跟随老师币一起做了很多课题,老师的博学多才、认真执着、严谨扎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台港澳文学这门学科的热诚,没有对学术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今天也就可能看不到《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的出版.因为早在2000年10月曹先生就出版了《台港澳文学教程》,反响很好,销售不错.此番修订再版一方面是这本教材深受高校师生喜爱,早就脱销,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要求教材不断补充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曹先生对自身的不断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档次都不怎么高,大多以教学评析为主。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最贴近我们,我们也最有发言权。有的人听课,听的时候很激动,觉得上得太好了,可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没有认真地想,时间一长也就渐渐淡忘了,这样的听课意义不大。我每次听到好  相似文献   

10.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回国以后,就办学校,再没有看小说的工夫了,这样的有五六年.为什么又开手了呢?——这也已经写在《呐喊》的序文里,不必说了.但我的来做小说,也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罢,没有参考书,要翻译罢,没有底本,就只好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  相似文献   

11.
1怎么可以这样!老师没有经过我同意,竟然私自把笔友寄给我的信交给了我爸爸。现在如何是好?我该如何向爸爸开口拿回那些信呢?爸爸的脾气不好,我可不敢轻举妄动,看来只有从老师这边想办法了。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想着和老师沟通的办法。室友小D来找我去上网,我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诉了她。她说老师这样做是不对的,违反了国家法律。第二天,我特意去图书馆查了资料,知道老师这样做已侵犯了我的隐私权,而且爸爸也没有拆我的信的权利。可是通过什么方式和老师沟通呢?我百思不得妙计,就请教了同学,最终决定使用最老套也是最可靠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生命,真实的细节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文章的深度.那么细节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说:“应该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作家只有深入社会生活,对丰富多采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进行细致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精心选择有特征性和典型性的事物,经过艺术加工,来组成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细节。富有这样的细节的作品,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对打嘴巴这一生活现象,不少艺术大师写进了自己的文学著作中,虽然仅仅作为一个细节来描写,但对丰富人物性格、深化作品的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和烘托环境气氛等,却具有奇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蒙 《教师博览》2014,(12):57-59
数字魔方 福建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叫林兴宅,以前他提出过一个观点,说“最好的诗是数学”。此话一出,全国哗然。我当时并没有很多道理可说,但是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古今中外不止一个有名的文学方面的人才自嘲说:我之所以写小说写诗,因为我从小数学不及格。例如,汪曾祺先生就有过这样的名言。但是我跟这种类型的写作人有相当大的区别,我从小就着迷于数学和语文。我为什么着迷这两样呢?  相似文献   

15.
《细节》结尾处这样写道:“两位老人携手走过大半生的风雨坎坷,……到最后,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竟然全是一个个相濡以沫的细微末节。”生命如此,其实我们的作文也是这样的,人这一生,可能要读过很多很好的文章,但最终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只能是一些动人的细节。读《儒林外史》,你可能会忘记许多的情节,但我想没有谁会忘记吝啬鬼严监生临死前因为爱惜灯油而迟迟不肯放下的两个手指头。正如这篇《细节》之中,老妇人忘不了老头临出差前看她吃水饺的情景。列宁曾经说过,“小说里的全部的关键在于个别的环节”。列宁所说的“环节”就是这里所指的“细节”,而且其实不仅小说如此,所有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文细节初探四川邓何周,吴明伟一、细节的重要性如同生物体的细胞、机器的零件,细节是细的,无可非议。但细节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重要的。细节描述高手王愿坚说:“有文学价值的东西,永远不会小。”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中,小红军“鼓鼓的”干粮袋,装的...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玫玫阿姨说我不漂亮,我很不高兴。站在镜子前,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不漂亮了,因为呀.我没有扎小辫子,没有漂亮的蝴蝶结。我要妈妈给我扎小辫子,给我买蝴蝶结。妈妈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呀,我说这样就漂亮了,玫玫阿姨再也不会说我难看了,就会喜欢我了。  相似文献   

18.
张恕 《四川教育》2010,(10):44-44
教学细节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往往显现的是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实践智慧。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教师也正是通过对众多细节的演绎而将其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想的可接受力量。一位老师这样说:“我那堂课也许就那一个闪光点。我就抓住了那一个细节,就把本来很枯燥的一堂课,上得很精彩。”  相似文献   

19.
我是因为喜欢,我只是热情派亲爱的朋友们,我的讲题是《讲述儿童文学的技巧》。其实你们不知道,我根本就没有研究过儿童文学的讲述技巧。我总是在把那些有趣和感动的儿童文学故事讲给别人听,仅仅是因为我多么喜欢这些故事、这些书,就像《爱心树》里的那个男孩,每天跑到大树的下面来,是因为他好喜欢这棵树,他说“:好喜欢喔!”我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喜欢按住!我按捺不住要笑怎么办呢?我按捺不住会感动怎么办呢?我按捺不住地就想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书、这样的文学,不去告诉别人,不让孩子们听见和读到……那又怎么办呢?没有办法!所以,各位,当你们…  相似文献   

20.
平常妈妈总是说我做事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确是这样.就拿暑假打扫房间来说吧,我刚干了三天就喊累,于是再也不打扫了.每当遇到我做事半途而废的时候,妈妈只得无奈地摇摇头,拿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