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先在性,任何目标的设定都隐含着较为抽象的目的层面的推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既需要凸显其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外在性"一面,也需要凸显其"建设人自身"的"内在性"一面;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但同时具有现实性,并非一种不可实现的"乌托邦"幻想。  相似文献   

2.
反思高职院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人才目标过于“简单”“划一”;教育内容过于“封闭”“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布道”“说教”;教师自身过于“守旧”“平庸”。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社会发展变迁的需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重塑能动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既要考察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也要考察其符合满足大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又要体现“合需要性”与“合目的性”这一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4.
孟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目标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性善论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提出的理论基础,培养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君王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目标;反求诸己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这是一个深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立场与观点的经典论断。论断揭示了“理论实现”与“国家需要”的内在关系,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必要环节”在理论满足国家需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解析这一论断对理解和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就是要抑制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体现为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也体现为其符合满足大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又要坚持“社会需要满足性”与“个体需要满足性”这一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发展理念和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视角中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视角下进行“红色文化”传承,需要厘清“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辨析其重塑和传承目的价值功能,践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型正成为学界聚焦的研究课题。基于社会变迁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当前学界主要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理论、目标转型的背景、目标“转向何方”、转型策略等四个方面的主题展开。然而当前研究只能说是方兴未艾,还存在着研究视阈分散而缺乏系统性和特色、目标转型自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或缺、研究内容的静态化以及探究视角的固化等诸多问题。由此,更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型的发展趋势做初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凸显转型后目标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各国称呼不一,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称其为“公民教育”或“德育教育”.但思想教育的内涵,各国是大体一致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的阶级、政党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用一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被塑造成为具有符合一定阶级、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格教育,等等.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提高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要树立“五种观念”;具有“四种思维方式”;应注重“五方面教育”和“三个结合”,来开创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作用关系,致力于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两者的融通需要置入“一”与“多”、“分”与“合”、“红”与“专”的辩证关系之中。在“一”与“多”的关系中,阐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实践要求;在“分”与“合”的关系中,说明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理解视角;在“红”与“专”的关系中,透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通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3.
人际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而且在人类需要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是现实的生活现象。无庸置疑,人际交往具有教育功能,具有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视在人际交往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一、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人际关系学说是美国哈佛大学梅约教授于1937年创立的,其主要观点有:(1)不能把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而要看作是“社会人”,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军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工程。当前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 ,必须在切实掌握学员思想和心理素质现状与成因的基础上 ,科学设置教育内容 ,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员需要的教育方法 ,重点搞好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搞活“四个课堂”、优化“四个环境”、整合“四种媒体”、抓好“四支队伍”、实施“四级递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生活即教育”。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引导机制,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行发展与相互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00后”大学生的特点:价值取向多元,思想活动差异性增强,表现出更强的包容性;主体性显著,思想活动独立性增强,表达自我的意愿强烈;能动性凸显,存在接受心理抗拒,对教育形式和内容有新要求。而“剧本杀+思政”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依托主流价值观,寓教于乐易接受;宣传正能量主题,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情景模拟感染力强,适用范围广泛。积极探索“剧本杀+思政”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生活即教育”。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行效的外部监督与引导机制,使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行发展与相互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罗杰斯“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在他的“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其“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中的教学目标、过程、方法和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进行批判的借鉴和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微传播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环境,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微传播具有内容碎片化、受众细分化、结构扁平化、形式多样化等内生特性。利用微传播媒介开展“大思政课”,需要关注微传播与“大思政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微传播视角下建设“大思政课”应该有效应对微传播挑战,坚持“大思政课”价值导向;合理选取微传播内容,丰富“大思政课”议题;充分利用微传播形式,凸显“大思政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是一种科学形态的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生产力构成的各要素,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哲学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生产力”概念,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主驱动轮。”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生产力研究,具备鲜活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