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梦是什么?     
一片花瓣,一杯咖啡,一段音乐,一首诗,再加上一点浪漫,这也就是青春女孩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2.
所谓“突破一点”法,就是从整篇文章着眼,选择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也可以是文章的过渡段,还可以是文章的插图、背景材料等.但不管选择什么为突破点,都必须是教师“教”的重点,学生“学”的重点.然后,围绕这个突破点,顺藤摸瓜.找到与它有联系的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一步一步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最后,回归整体,升华中心.这种教法的特点是,使教学始终围绕着所选的突破点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接受各种语言文字训练,极大限度地保持文章的整体性,从根本上避免了不顾作者思路,游离文章中心,孤立处理字词句段的分割式教学.下面就《草原》一课,试谈我们对“突破一点”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由句和段组成的。段是连句的结果,也是篇的雏形和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段的教学。 一、要正确地区别自然段和逻辑段的概念 从文章的外在形式中可以看得出,自然段就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连在一起,自成的段落。逻辑段则是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的,是若干句话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所以它是句与句内容的概括。概括得小一点是自然段,概括的范围宽一些,便为逻辑段。 由此看来,段的训练包含着两项内容,一是学生理解怎样把一句话一句话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学生在获得段的概念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4.
“语段”分析例谈湖南/向明康语段是指由两句或两句以上的一组句子组成的段落,不含由一个句子构成的独句段落。语段在表现形式上有大于段、小于段或等于段三种情况。从语段的结构形式来说,多数呈起始、展开、终结三部分。从语段的表达方式看,有叙述型语段、描写型语段...  相似文献   

5.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怎么划分段落层次呢?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一点突破教学法 所谓“点”,即一篇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部位,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所谓“突破”,即以这个点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突破教学重点。这种从“点”上突破,以此带动对全篇课文理解的讲读方法,就是一点突破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精读,就是对课文重点的字、词、句、段进行圈点、批注、细细品味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很多,因此,也是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怎样才能搞好精读,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识别精读段的方法。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有一个核心段或一些精彩句段,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句、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就可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那么,怎样识别精读段,精读“读”什么呢?根据近几年来各地语文命题情况来看,大体上可综合,归纳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因为说了很久.不仅很久,而且说的层级越来越高.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该很认真地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到.做到一点是一点,持续地做.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语言技能,一是指阅读技能。所谓语言技能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快速准确地掌握所读材料的中心大意。而阅读技能指的是能够正确掌握浏览、查读、研读等阅读技巧。木文就英语阅读技巧谈一点个人在阅读课教学中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一点质疑     
在备<我的空中楼阁>这课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在说到山与小屋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因为在前一篇课文<荷塘月色>里刚讲过博喻,同学们能够轻松地认出它来.既然是博喻句,自然少不了找本体、喻体,以求甚解.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依赖于教学方法的发展、创新和运用。笔者在讲读课文方法上不懈地进行改革、丰富和创新,使之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其中最有效的是一点突破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优化结合,从而使“一法为主,多法相助”的教学策略得以有效的实施,真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质量。一、一点突破教学法的界说与特点所谓“点”,即一篇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部位,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如同象棋对垒中的一个关键子,动这个关键子就能活全局;所谓“突破”,即以这个点…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纲,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而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往往没有标题。这给我们快速阅读、理解文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怎么办?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整篇文章或文章的每一段的首尾句入手,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推测全文内容。大多数英语文章是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写的。文章的第一句(首句)多半为总写,是文章的主题句,后面的文字就围绕它展开分析,进行论证。而最后一句(尾句),是在分析、推导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同样,每一段的第一句又为这一段的主题句,尾句又为这一段的结论。掌握了这一点,能帮助我们迅…  相似文献   

13.
秋色心情     
凉风乍起,日影飞去,初秋的枫叶染红了街道。在这菊香芬芳的季节,我听到美丽的轴承在记忆的某个地方吱吱呀呀地转动。透过岁月回望,发觉很多的痛已经不见了,大部分的不快乐已经被时光自动修复,或者被快乐替代。我们就是这样一路混混沌沌磕磕绊绊一地鸡毛地长大了,也许,正是在这些轻微的酸涩和挫折里,才一点一点感知了生命的要义。我们仍是孩子,一方面身体在疯长,每时每刻留下成长的印记;另一方面,心灵深处却有一道缺口,需要不停地填补。当我们在一颗糖、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一段等候、一个拥抱中,如羚羊越过荒原一般越过了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14.
河边漫步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习作中常常出现写完一段后不知怎么写出下一段的问题,有的同学干脆直接把下一个意思生硬地写出来,结果两个自然段之间看上去明显“脱节”。这里结合课文给大家介绍几种自然段的过渡方法。设问法。从一个意思换到另一个意思写,有时可以设问一句自问自答,然后再完成内容上的过渡。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写大风浪中“海底依然很宁静”,下面接着写宁静中的“动静”,于是第三自然段开始出现了一个设问句:“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呢?不是的。”一问一答中,就让人明白了下面要写的内容。承上启下法。在两个自然段之间写上一句话,既能承…  相似文献   

16.
“删”与“添”一样,是修改文章时的常用技法。对于“删”,鲁迅先生曾指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当文章出现多余的字、句、段时,就应该大刀阔斧地删。为了说明“删”的好处,让我们来细品一个古代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给苏州一个园林内的亭子题词,题作“真有趣”。只是这题词太俗气,一点也不雅致。旁边的大臣纪晓岚十分聪明,他及时地对皇上说了一句:“圣上的这个“有”字写得格外精神,如皇上肯将此字赏赐  相似文献   

17.
×××同学问:《向沙漠进军》一文中,较多地运用了中心句,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中心句呢?所谓中心句,就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某种意义上讲,把握了中心句,就把握了段的主要内容,进而可以把握全文的说明中心。因此,确定中心句,对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一篇说明文的说明中心很有帮助。要准确地找出中心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看内容。包括看段的内容和句的内容。如果某句话的内容和该段的主要内容相吻合,那么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比如《向沙漠进军》第一自然段,共四句话,主要讲的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和沙漠作斗争,并且屡受  相似文献   

18.
古代学问家刘勰在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一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个“章”是“句”与“篇”中间的桥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段”。显而易见,读文章不弄懂“段”的意思是不成的。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也要一段一段地去领会,才能进而理解全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每次捧着你——《宁夏教育》,我都会贪婪地阅读,因为你会带给我沉甸甸的收获。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一篇篇鲜活的课例,一段段动人的教育故事……我仿佛在跟无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你给予我春的灵动、夏的甘露、秋的收获、冬的纯净。我的教学设计灵感无不受到你的启迪和熏陶。真心感谢《宁夏教育》给我们教师提供这么珍贵的精神粮食。在我彷徨迷茫时,是你指点我走出迷途,你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多年来,你一路伴我成长,促我奋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题目幸福,是一点一点聚成的。进门的一句问候,饭间的一个微笑,冬天的一杯热茶,雨中的一把小伞……时间,是一点一点流失的。前天流失一点点,昨天流失一点点,今天流失一点点,明天流失一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