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最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平庸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并且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2.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3.
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决定了这个时代里道德教育的可能遭遇,但道德教育绝不能完全屈从于时代精神。由于沉思和德性密切相关,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道德的平庸不可避免。道德教育要避免平庸,必须从人的超越性出发,重审好人教育的古典哲学,以平衡道德与教育之间的张力,将道德教育由消极的行为训练提升为一种积极的行动;通过德性践行以恢复道德及其教育的确定性,并将道德教育定位于为平凡的人提供崇高生活的可能性,以避免平庸的恶。  相似文献   

4.
当下的中学教学中充斥着"平庸的恶"。无论什么"恶",最终都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并且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所以,应力求摒弃教学中"平庸的恶",还教学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探讨教学中一些平庸化的行为,就是在另一个方面来讨论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文章通过对教学中平庸化倾向的分析,深入地思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通过对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来找到实施人文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阿伦特对于"恶"的区分及界定构成了她对现代伦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构架.她指出:纳粹分子所犯下的罪是"平庸的邪恶",而非"根本之恶",而这一"平庸的邪恶"是由于其"无思想"所造成的.阿伦特将这种观点置于对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整体研究之下,从现代性自身历史与现实的视域解读极权主义之恶,阐释其产生、表现及消弭之道.  相似文献   

7.
学术资本主义主要指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大学内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大量出现并导致大学的企业性特征愈发明显以及大学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遭遇被消解的风险。学术资本主义既是大学市场崇拜的后果,也是现代大学教育平庸的重要诱因。正是市场崇拜与学术资本主义的双重影响导致了大学教育的普遍平庸。  相似文献   

8.
"平庸的恶"是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的恶,犯下这种"恶"的人,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他们只是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行动,不思考、或者力图忘却命令本身的善恶。这种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能够激发起潜伏在人类中所有恶的本能。现今学校不仅没有力图去消解,反而是助长了"平庸的恶"的泛滥。如果连促使人向善的学校,都不能摒弃"平庸的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很可能将陷入危险之中。为了消解学校中"平庸的恶",学校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形成"扪心自问"的习惯,同时要在学校中构建起正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柄息”是一种优雅的状态,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这种境界的终点是完美,起点就是教育,而中间的过程则是在教育和个体努力下的不断完善。可见,要达到社会中人们普遍诗意地栖息状态,教师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作为坚持在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总感觉工作的繁琐、单调、劳累,而渐失了工作的热情,渐失了工作的艺术,渐失了教育中的诗意。最终使自己的工作沦为平庸。“诗意地栖息”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平庸,找回诗意,回归艺术。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存诗意地栖息着?  相似文献   

10.
刘松 《教师博览》2006,(2):39-40
写作天才不是没有,但那种概率实在太小太小。尤其是我们这些平平庸庸的人,平平庸庸地做了好多平平庸庸的工作之后,根本就不太相信身边还有不平庸的人和事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时代的欲望,大学正在迷失自己,教育逐渐平庸.面对大学排名带来的"被平庸"等问题,大学需要坚定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完善教育之魂;停止模仿,专心教育重塑大学组织文化的人性引领;关注人性,让大学精神重焕新生;止于至善,在时代精神的张力中超越平庸,构建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理想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相似文献   

13.
拒绝平庸 你正站在一面镜子前.打量着自己的模样。也许你会为自己过于普通的外貌而捶胸顿足——别急,普通并没什么.仔细想想是否平庸吧!  相似文献   

14.
超越自我     
“只为成功找理由,不给失败找借口。”怨天尤人永远没有出路,不甘平庸的人会拿出行动,不断地超越自我,成就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相似文献   

16.
魏雁飞 《现代语文》2011,(10):121-122
2011年江苏作文考题《拒绝平庸》催生了一大批平庸之作,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对考题平庸的质疑,更是对考生平庸的质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创新的严重缺席是导致平庸之作泛滥的根源所在。那么,考生为何拒绝创新,个中诱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阿尔伯特·哈伯特说:"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将因此而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工作能给你带来的远比工资卡上的工资要多得多。"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日子虽平淡却又充实,平静之中也会泛起激情的浪花。  相似文献   

18.
拒绝平庸     
点评:以“拒绝平庸”为题的高考作文,最怕的是:一路“拒绝”下来,行文到终了也未搞清、言明“平庸”的情状。本文值得称道有三:一是开篇即以形象的比喻,简洁明快地点化出了“平庸”的所指,为下文的立意奠定了基础.见地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汉娜·阿伦特参加了对纳粹分子艾希曼的审判,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内,学校不可计量的隐形劳动和缺乏弹性的规章制度使得很多教师失去了教育的初心,慢慢走向平庸。在深刻分析教师自身道德反思缺失、工具理性支配下道德行为匮乏、学校科层制管理使得教育主体责任稀释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解教师道德隐退的三种途径:通过反思与对话探寻教育生活的意义、通过判断和理性重建个体行动的自我准则、以宽容和正义为特点构建合理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平庸、无生活感、孤独清高、缺乏神圣感,这些都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他们生活世界中的反映,在崇拜还是拒绝平庸、舍弃还是关注生活、逃避还是争取自由、祛魅还是返魅意义的“镜像”中,“镜照”出大学生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