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相似文献   

2.
"平庸的恶"是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的恶,犯下这种"恶"的人,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他们只是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行动,不思考、或者力图忘却命令本身的善恶。这种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能够激发起潜伏在人类中所有恶的本能。现今学校不仅没有力图去消解,反而是助长了"平庸的恶"的泛滥。如果连促使人向善的学校,都不能摒弃"平庸的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很可能将陷入危险之中。为了消解学校中"平庸的恶",学校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形成"扪心自问"的习惯,同时要在学校中构建起正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汉娜·阿伦特参加了对纳粹分子艾希曼的审判,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内,学校不可计量的隐形劳动和缺乏弹性的规章制度使得很多教师失去了教育的初心,慢慢走向平庸。在深刻分析教师自身道德反思缺失、工具理性支配下道德行为匮乏、学校科层制管理使得教育主体责任稀释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解教师道德隐退的三种途径:通过反思与对话探寻教育生活的意义、通过判断和理性重建个体行动的自我准则、以宽容和正义为特点构建合理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王雪莹 《考试周刊》2011,(76):46-46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如何应对"人性善恶"的命题,彰显怎样的价值观,是教师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人性中的"平庸之恶",提倡检省自我,启迪良知,实践公共责任,达成与世界的自然和解,以深化对高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决定了这个时代里道德教育的可能遭遇,但道德教育绝不能完全屈从于时代精神。由于沉思和德性密切相关,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道德的平庸不可避免。道德教育要避免平庸,必须从人的超越性出发,重审好人教育的古典哲学,以平衡道德与教育之间的张力,将道德教育由消极的行为训练提升为一种积极的行动;通过德性践行以恢复道德及其教育的确定性,并将道德教育定位于为平凡的人提供崇高生活的可能性,以避免平庸的恶。  相似文献   

7.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阿伦特从艾希曼的审判中得出"平庸的恶"的思想,即"正常的人"在集权制下由于不思想而丧失良知的邪恶。从纽伦堡到耶路撒冷的几十次审判实质上是"胜利者的法庭",阿伦特的思想引起认知困惑,她不仅从政治体制的社会结构功能追究历史责任,更从人性良知层面拷问政治、道德领域的集体与个人责任问题。这是二战结束16年后积淀出的对种族灭绝惊破迷梦的思想和诘问,这些思想又成为鲍曼、米格拉姆等著名学说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9.
阿伦特对于"恶"的区分及界定构成了她对现代伦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构架.她指出:纳粹分子所犯下的罪是"平庸的邪恶",而非"根本之恶",而这一"平庸的邪恶"是由于其"无思想"所造成的.阿伦特将这种观点置于对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整体研究之下,从现代性自身历史与现实的视域解读极权主义之恶,阐释其产生、表现及消弭之道.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专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学术研究活动中的专业道德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专业道德三个部分。当前,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养成过程中存在道德情感匮乏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道德能力平庸导致大学教师面临专业道德两难的实践困境;道德环境功利导致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缺乏外部支持等问题。大学教师专业道德应深化道德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培育道德能力,增长实践智慧;重构社会秩序,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中学教学中充斥着"平庸的恶"。无论什么"恶",最终都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并且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所以,应力求摒弃教学中"平庸的恶",还教学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人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平庸的恶"的考验,能否在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保持独立思考,进行选择和判断,体现出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重视和培养道德批判力,是当今公民教育、社会现状及德育现状之必须,社会、学校、教师及道德主体本身,要形成合力,付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最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平庸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并且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4.
2020元旦,董云川教授发起的新年师生对话已达第九个年头。今年的主题聚焦于对平庸教育的反思与拷问,他从生活事件导入,以教育现象为据,就文化趋势展开,与弟子们一起辩驳社会问题,钻研教育学理,引领研究生们共同探究教育与文化的真趣。  相似文献   

15.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最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平庸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并且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6.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7.
《枕头人》是英国直面戏剧代表作家马丁·麦克多纳第一部被翻译、引入中国大陆的戏剧作品。剧中的主要冲突围绕着“作者是否要为文学艺术之恶负责”的伦理困境展开,引发了学界的广泛探讨。为回答这一疑问,在研读《枕头人》原文的基础上,有必要回溯文学之恶的美学传统,剖析作者在文学之恶中扮演的角色,思考暴力、血腥等表现人性之恶的文学母题的存在价值与社会影响。该剧的意义并不单在陈列人性之恶、文学之恶,更是在挖掘恶、解剖恶、超越恶,以人文关怀式的目光,直面命运的黑暗。  相似文献   

18.
关于校长对学校的作用,有许多阐述,诸如“校长乃一校之魂”,“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当什么样的校长,办什么样的学校”,“成功的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的校长导致学校平庸,拙劣的校长则把学校引向歧路”……由此可见,校长对于学校发展肩负着巨大责任。  相似文献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的丑恶、历史的横暴、文化的趋恶,另一方面,又让我们看到“作恶合理论”、“历史强权论”、“欲望奢靡论”的现实的、历史的、人性的理论根据及必然规律;最终他提出了“世界的本质是善是恶的”终极性提问。无所不在的令人窒息的恶,使他怀疑上帝和世界的本质是善,但接受“是恶”的结论,又将更加可怕地毁掉一切! 对恶的颠覆与对恶的辩护,使他具有了独特的文化身份:恶的弹劾者与辩护士、博爱论者与虚无论者的兼具者与重合者,因此,使他成为一个人类精神自我互否者和人类灵魂自我角力者的最高形象,这就形成他本人及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深度、威力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平庸之恶"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犹太籍著名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在《反抗"平庸之恶"》中提出来的。她认为,对显而易见的恶行不加限制或直接参与是一种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之"恶"。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平庸之恶"表现为:不思考、从众、服从或是默认……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在群体中,每种情绪与行为都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可以使个体甘愿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群体中的个体,仿佛空气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