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基于技术接收模型,分析有声书APP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的路径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影响、感知有用性对有声书APP用户使用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力,其中社会影响更为突出.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有声书APP提出多维度开发优质资源、注重扩大娱乐性元素、创建场景化营销、对接社交平台等发展建议,为业界设计和学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代表网站,豆瓣在Web 2.0时代有着良好的表现以及较高的用户黏性,逐步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的圈子社交、寻求身份认同的文化属性、弱关系下的商业特征以及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信息属性,这也是Web 2.0时代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一般性特点。然而步入以大数据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Web 3.0时代,对用户生成数据与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挖掘,从而基于用户兴趣建立个性化的Web服务;注重线上线下的交互,重视下游供应链以避免微笑曲线的怪圈;发力移动终端,契合媒介接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些都是豆瓣等社交化内容平台需要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兴交互媒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文化需求,对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让网络直播平台更好地了解网络直播用户的采纳特征,帮助平台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方法/过程]基于TAM和UTAUT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针对典型群体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直播APP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最大的是感知交互性,其次是用户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性对网络直播用户使用意愿产生负向影响,社会因素对使用意愿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欢 《视听界》2014,(4):84-88
本文从麦氏父子的媒介“四元律”理论出发,跳出以往媒介研究中以媒介为中心的视角,而是以用户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豆瓣电台中活跃用户的观察和访谈,梳理用户使用豆瓣电台(douban.fm)习惯的过程与特点,从而总结出豆瓣电台如何以其独具的新媒体传播特性获得用户青睐,并从中挖掘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未来的网络广播所可能具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小红书APP为典型,部分媒介社区由于内容过度“滤镜化”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居伊·德波提出的“弥散的景观”,展现小红书媒介社区中的景观弥散,以行动者网络的构建为研究视角,通过探究行动者行为动机,剖析以平台为主导的转译过程,并整合行动者网络中滤镜问题的影响,进而提出媒介社区在滤镜困境中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搜索场景的多元化,移动搜索中跨APP行为逐渐成为近年来信息检索领域关注的话题。现有研究中相关行为理论模型的研究还较少,文章通过借鉴现有成果,从多维度情境要素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移动搜索跨APP行为理论模型,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展开研究,结合现有研究提出研究框架。[结果/结论]文章提出了基于情境的移动搜索跨APP行为模型,该模型从搜索行为、搜索平台、用户要素、环境要素四个情境维度描述用户行为,并探讨了基于这一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设计,利用真实用户实验的数据对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说明,讨论了该模型对提升用户移动搜索跨APP体验的应用价值,提出了移动搜索跨APP行为预测系统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还通过教育类APP市场的内向细分和外缘延展,重构了教育的既定内涵。学界对带有市场基因的用户体验的关注亦随之高涨。在用户与移动融媒介交互的U-DPMFC模型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和框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用户体验视角,从设备、平台、媒介、形态和内容等五大层级对"英语流利说"APP这一移动融媒介产品展开分析和评述,以期为同类APP的体验创新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8.
豆瓣评分在国内作为最大的电影网络评论平台,其平台上有关电影的评论/评分对用户观影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以豆瓣评分为例,期待和感知可信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观影意愿模型。通过网络口碑传播模型构建,其中4个因素通过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对用户观影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平台可信度>口碑质量>专业程度>关系强度。有3个因素通过期待的中介作用对用户观影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平台可信度>关系强度>口碑质量,感知风险性通过期待的中介作用对观影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感知可信度对观影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团购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产业形态,研究移动网络团购APP信息采纳行为对推动移动信息消费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建立移动网络团购APP信息采纳行为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信息人是移动网络团购APP信息采纳行为模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对移动团购APP信息采纳态度均产生正向影响,信息采纳态度对信息采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移动环境下用户信息消费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开发APP软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大量供给及用户注意力稀缺性,导致了其激烈的生存竞争。对于亟待发展的学术APP而言,研究其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经典用户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学术APP的特点,构建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感知权威及社会影响对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术APP开发者应当增加资源的可获得性,提升用户对有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强化APP属性,提升用户满意度;严格控制资源的专业性,维护用户对权威性的感知;扩大学术APP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豆瓣作为成功将小众文化标签聚集为大众文化平台的网络媒介,坚定温和地改变着盈利模式,这种媒介与用户双赢的改革模式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喆  张扬 《新闻与写作》2023,(12):34-43
短视频APP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娱乐方式,然而这一特性也常导致用户从寻求片刻休憩到陷入难以自拔的长时间使用,产生了时间体验、时间纪律和时间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探寻抖音青年用户如何在“刷视频”中感知停止提示的存在与时间自主性需求。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引入代表时钟时间的“停止提示”,试图悬停数字媒介时间,但无意挑战平台结构性和经济性的力量,仅以此实现道德权威建设。青年用户则往往未能有效对“停止提示”作出正面回馈,而是通过嵌套、推延与划界等行为将时间自主性再合理化,一边继续为平台创造时间套利的再生产机会,一边背负着时钟时间与媒介时间等异质时区的摩擦焦虑。  相似文献   

13.
刘明峥 《青年记者》2016,(14):22-23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移动互联为技术指向、以碎片化信息和时间处理为基本模式的媒介产品层出不穷,移动终端信息阅读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微信团队推出的“微信读书”APP,通过用户交流分享读书行为,打造出专门化的社交读书平台.然而,尽管微信阅读占到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的1/3,①但进一步将“阅读”框限为“读书”的“微信读书”能否打开受众市场,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4.
陈莉 《视听》2018,(6):162-16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手持智能终端的普及,一些社交短视频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抖音APP吸引了大量用户。抖音是以音乐为主的短视频APP,2017年上半年在视频类APP的用户使用情况中名列前茅。抖音的出现为短视频的深层次发展打开了一道缺口。本文主要从使用与满足、创新扩散理论和媒介系统依赖理论切入,分析抖音APP用户粘度高的原因,同时对抖音APP的发展模式提出一些建议,并从市场和内容两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代媒介的进入,对传统的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对西南地区的一个传统村落的考察,结合当地特有的社会文化语境,以进入情境式的方式,关注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分析人们的社交实践,分析在媒介介入后的乡村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媒介扮演的角色。研究认为,媒介的介入,日渐流动的乡村社会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媒介成为乡村共同体加强凝聚、个体互相连接的新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正重新构建着乡村社会这个场域。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融入这个媒介化社会。新兴媒介的普及,成为乡村社区构建的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APP从功能架构到视觉设计来看,种类发展多种多样,用户群体十分庞大。同时伴随着用户对APP的使用,简明化的界面设计作为一种延伸的表达,结合用户对界面设计的一种整体感知,对界面中设计元素则更加注重为用户传达信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因之,简明化的界面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APP界面"简明化"的设计研究入手,以Path APP界面设计为例,探求用户增加对APP的使用效果的心理期待,以此观照APP界面"简明化"设计对培育用户忠诚度的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17.
手机用户的隐私保护问题成为时代重要议题。本文通过两个实证研究,一方面从客观环境角度检测美图类APP的隐私权限与其外部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从用户主观心理角度了解用户对美图类AP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占有量大的美图类APP需要用户授权的不正当高风险权限更少,用户对美图类APP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信任度对于其使用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用户对隐私的顾虑与其对美图类APP使用意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本研究希望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的呈现提升用户对于隐私的关注意识并促进美图类APP的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王欢 《中国广播》2014,(8):60-64
本文从麦氏父子的媒介"四元律"理论出发,通过对豆瓣电台(douban.fm)中活跃用户的观察和深度访谈,梳理其使用习惯形成的过程与机制,总结出豆瓣电台如何以其独具的新媒体传播特性获得用户青睐,并从中挖掘出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未来网络广播可能具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发展,不仅重塑着媒介生态,也重塑着人们的媒介行为。电子时代的用户具有游牧民的敏锐性,形成了电子空间的知觉特征。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FM等有声阅读平台的研究,认为移动音频平台所体现的用户在电子空间的知觉具有四大特征:需求多元化,强调对身体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根据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所做的功能调试;用户圈层化,形成了从内容使用者到内容创作者、从地缘社区到趣缘情感形成的圈层化发展;知觉场景化,用户基于不同的目的需求和方式需求形成了不同场景的知觉方式,同时与线下的场景有着共通性;认知图示交互化,在人与平台、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形成多种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20.
姜旬恂 《传媒》2019,(4):41-43
2018年12月,排行榜官网发布《2019移动电台APP排行榜》,喜马拉雅FM、蜻蜓FM、懒人听书、荔枝、懒人听书、企鹅FM、听伴、豆瓣FM、凤凰FM、阿基米德等位列前十。移动电台APP以“用户”为中心,利用客户端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聚合性,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受众关注,并逐步形成了传播碎片化、内容个性化、主体草根化的鲜明特征,使其成为全新的电台类型,为音频平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拓展了电台广播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移动电台APP的迅猛崛起,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主播素质整体低下、信息内容同质化严重、版权意识淡薄、原创能力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其未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