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中总是表现为人们对于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是真诚和真情转化为美的体现,它强调超越性。人文精神的缺失就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这种缺失与经济的市场化和诸如官本位等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面对这样的人文精神的缺失而令人深思的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究竟能有多少时候可以为纯粹的“自由灵魂”而活着?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都面临着人文精神缺失的困境.这种缺失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体现是忽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其后果是严重的,正如学者何清涟所指出的:"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撑,财富的追求欲望就必定沦丧为纯利欲的冲动,导致人们动物性的膨胀、人性的泯灭、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财富的浪费."[1]青少年法制教育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挑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孙冬 《文教资料》2009,(9):214-215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社会的因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因此,找出"人文精神"缺失的根源并积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道路,是目前所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社会中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全球化运动对传统人文教育的巨大冲击,以及世界范围内技术理性、科学至上主义对人文精神的轻视和排斥,使得当代未成年人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社会、学校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必须为其积极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们深受近年来"落后挨打"之苦,往往出于"功利"的考虑而重科技、轻人文.这种倾向近年来受到世界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刺激,愈演愈烈.反映在我们教育上,尽管素质教育口号叫得震天价响,然而人们总是期望通过应试教育这一捷径去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其结果是中国学生除了在考试竞赛中名列前茅外,真正的科技水平依然是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有不少专家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有大量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却缺少一流的数学群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人文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既包含科学技术教育,也包含人文艺术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当前大力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人文精神高度运用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去,以培养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当前学校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又反过来对社会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种巨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的磨砺  相似文献   

7.
自然世界关注自然规律及自然呈现的客观事实,社会世界关注人类所生存的社会及其价值规范,而人文世界关注人类的心灵及其对价值规范的意义的反思。人文世界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教育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整体性功能决定了基础教育中的人文世界的构建,而基础教育中的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表明了基础教育中人文世界的缺失。一、基础教育中人文世界的缺失今日的基础教育本质上就是“应试教育”,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应试教育表面上看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实行的教育,为了考试而…  相似文献   

8.
毕宏君  相蔚  崔雪莲 《文教资料》2010,(29):142-143
本文在阐述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并剖析了导致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指出了,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历史、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从社会大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入手对青少年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法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众所周知,文化精神是任何社会都不可或缺的。通过对社会成员心理和观念世界的整合与引领,文化精神对整个社会都发挥着一种维系和范导的作用。在中国由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尤其迫切需要一种现代的文化精神来规范调整人们的心理秩序,填补人们的信念和缺失,并在推进器物和制度现代化的同时,加速实现人的现代化。而受思想文化界普遍关注的人文精神,则正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当代社会需要的一种文化精神。社会是发展的。在社会变迁迅速的当今时代,人文精神的这种自觉自为的意识应该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应该体现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缺失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高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现代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而在高校教育呼吁人文精神的背景下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策略做出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当前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作出阐述的基础上,对应对高校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特定的学科总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象决定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研究方法。人文世界作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教化是其建构和生成的途径,人性是其惟一根源。基于此种人文世界的人文学科具有价值性、具体性和超现实性三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文"是中国古代的固有词汇,首指礼教文化,次指人事而与自然相对。近代国人对于"人文"的运用,在继承传统涵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其中与"科学"的结合堪称最大的变化。以概念史为视角,考察"人文"一词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尤其突显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对人文社和中国人文科学社的个案分析,尝试说明学术团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进行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是否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教学方式是否坚持"主体性"教学;三是教学效果是否注重学生的智慧开发、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哲学素质、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文奥运"的内涵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精神的塑造为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人文奥运”最主要目的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推进奥林匹克思想,教育则是实践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奥林匹克教育势在必行,也是“人文奥运”实现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15.
船山"人"论     
对人的关注,是船山学的主旨所在。船山学的人文精神立足的是人,关注的是人,提升的是人。船山对“人”的关注与论述,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与人的价值,突显了中国人文传统的主题,闪烁着人文启蒙之光。  相似文献   

16.
解读了《鼠疫》中的象征,凸现了加缪作品"荒谬"和"反抗"的主题,颂扬了人们对瘟疫和战争的顽强反抗,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和生命价值的深切关注及人道主义精神。指出在战争依然存在、瘟疫死灰复燃的今天,《鼠疫》仍具有重要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体育专业领域观点、非体育专业领域观点及研究议题的理论扩展三个维度综述人文奥运理念研究进展,认为学界在人文奥运理念研究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即人文奥运并不能简单认同为文化的奥运,而应该体现“文明”的成分,结合中西方人文精神的文化禀赋,致力发展民族文化创新,坚定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国化;体育专业领域是人文奥运理念的主力军,为促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论与实践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改头换面的研究成果频繁出现,非体育专业领域虽然发文量及观点的呈现不甚丰富,但整体水平较高,重复研究较少,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论与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研究主题有转向的迹象,即由人文奥运理念的探讨转向其所指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上(“人文奥运”理念的理论扩展).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对于“人文”的理解向来模糊。在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文”及“人文教育”,并充分运用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中的特有优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千万不能将语文视为一门纯粹工具性的学科,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语言表达中训练创新能力展现人文精神;二是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人文精神;三是借助作文教学展现人文精神;四是语文试卷中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管理已成为管理的有效手段。高职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面对的培养对象不同,教学方法要相应改变。现代管理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其关键是组织成员的全员参与管理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布者,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管理过程。现代管理理论同样也可以指导教学实践,这就是教学中的"沟通"与"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